蓉平:成都一绕“捉虫” 精细如同“绣花”

蓉平:成都一绕“捉虫”  精细如同“绣花”

施工车辆准备进行道路施工

蓉平:成都一绕“捉虫”  精细如同“绣花”

绕行路线图

4月10日开始,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开始实施路面病害整治工程,绕城高速(接待寺至成龙立交)外环开始施工,预计工期55天,白天将占用第3车道和应急车道施工。

那么,首日的交通情况如何呢?

据《成都日报》记者现场调查,从首日的情况来看,交通流量正常,情况好于预期,前期的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车辆选择高峰期避开施工路段。

这条建成通车于2001年,编号G4201的高速公路,全长85公里,双向六车道,是成都“环状+放射形”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成都市域范围内重要的转换通道,也是全省高速路网的核心转换枢纽。成都人口里的“一绕”、“四环”,说的都是它。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这条高速,不,收,费。

当然,这个不收费,是针对成都本地车辆而言。从2007年12月1日零时起,成都籍已缴纳“五路一桥”年费的川A牌照车辆通行成都绕城高速时,将由“五路一桥管理处”统筹缴纳车辆通行费,车主全额免单。

如此关键的枢纽功能,再加上如此福利,“一绕”简直就成了成都人“上路”的首选。从市区出发去周边区(市)县,走“一绕”;从成都出发去看外面世界,走“一绕”。这条放射状的环线,把成都人的小日子、小生活,和外界紧密连起来了。

熙来攘往,川流不息。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流、物流日益汹涌,“一绕”承担的任务越发重要。据资料,目前,“一绕”日均站口流量已经达到69万辆,占全省路网流量的四分之一,日均断面流量达到16万辆,超过设计能力2倍以上。伴随而来的,则是路面各项指标的严重衰减,“病害”日益严重。

说到公路病害,可能一般人平时并不太关注这个问题。什么是公路病害呢?简言之,高速公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车辆的碾压以及外载负荷的作用,路面会产生裂纹、龟裂、车辙、坑槽、泛油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关处理,“捉虫”防治病害,不仅公路速度、舒适度大幅下降,通行能力大幅下降,使用寿命大幅下降,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因而,“捉虫”势在必行。启动“一绕”路面病害整治,刻不容缓。

这是件好事,都知道。但是,虽然有好的出发点,但要得到好的结果,还需要有好的路径。这个好的路径,就是精准的规划和精细的管理。尤其对正甩开膀子“三步走”的成都来说,精细管理更是其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必然要求。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城市管理,不是“为了城市而管好人”,而是“为了人而管好城市”。“一绕”的病害整治,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成都人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从短期来说,对出行造成不便也在所难免。因而,工程的推进,还需从市民的视角和需求去规划,去调整,去实施。

对此,成都做了这些安排。

一是保障市民知情权。

4月1日,由市政府新闻办会同省高管局、市公安交管局、川西高速公司、市交委,共同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公众介绍绕城病害整治总体方案及分阶段推进计划。4月2日,市公安交管局正式发布施工第一阶段临时交通组织方案通告。4月8日,成都交警向社会公布了整治期间施工路段高峰限货、调整限速,夜间封闭施工路段单向通行、施工路段及两端缓冲路段临时交管等多项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同时,配以详细的车辆绕行线路说明。

二是始终坚持市民角度。

这次最终推出的病害整治工程方案,可谓一波三折。

一开始,负责这次工程的川西高速公司拿出了先期开工示范段整治实施的三个方案,在方案已获通过后,又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优化调整。对于优化后的方案,省、市相关部门又多次协商、反复讨论,再次进行调整,对于先期示范段工程涉及到的每一路段、每一时段,都仔细推敲,精准细化方案,从建设施工、交通秩序管理等多个方面密切配合,有效联动,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总之,目的就是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尽量减少作业面,努力将施工对市民通行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现代城市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讲分工、重合作、成体系。合格的城市管理,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千头万绪”的城市管理变得“井然有序”。多管齐下之下,目前,“一绕”病害整治工程推进井井有条、开局良好。

可见,成都“一绕”“捉虫”,考的是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