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哈哈儿童网(ID:hahaertongwang)哈哈儿童网超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关注亲子沟通、儿童心理、习惯培养,提供亲子出行、学习资源等服务。追寻前沿的国际教育理念,践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梦想!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文 | 雾满拦江

来源 | 雾满拦江(lwwuwuwu)


1.

8年前,苏州一个9岁男孩,在菜市场杀鱼,手法娴熟,眼神犀利。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瞬间爆红网络。

这孩子就是杀鱼弟。

走红之后,家里的店面改为“杀鱼弟水产”,虽然好景不长,但毕竟自带流量。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但有人操闲心:这么小的孩子,不去读书,天天跟着成年人杀鱼……他家好歹有店面的,不至于书都念不起吧?

不送孩子去读书,枉为父母!

还有人声称:杀鱼弟的家境,其实并不是太差,远未到读不起书的程度: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针对当时的风言风语,杀鱼弟上了电视节目《加油老爸》。电视里,他挥舞着小拳头,对着观众大喊:

我想帮助粑粑杀鱼!

我粑粑是最棒滴!

呕耶!

言犹在耳,掷地有声……8年后,17岁的杀鱼弟服下剧毒。

2.

8年来,小小杀鱼弟,走过非常艰难的路。

最早爆红之后,迫于舆论压力,杀鱼弟被送到学校。但他从未上过学,底子太差,跟不上进度。

媒体称:杀鱼弟读书艰难。父母讥笑道:读不来书,就不要读了。

只有干活挣钱才是真的,给我回来杀鱼!

杀鱼弟黯然回归鱼摊。

不久,杀鱼弟被“最棒的”父亲家暴,打到眼珠几欲摘除。

但是杀鱼弟发声:家里弟弟妹妹多,争执在所难免。

此后,杀鱼弟就在争执中生活,杀鱼。

事发前,杀鱼弟和菜鱼摊发生争吵,父亲说了他,杀鱼弟气不过,和父亲动起了手。邻居赶来劝架,都说杀鱼弟不对。

——没人知道,杀鱼弟在半个月前,就买了瓶剧毒农药百草枯。

2018年7月31日,杀鱼弟喝下百草枯。

3.

百草枯毒性烈,难以下咽。

为了喝下去,杀鱼弟往农药里兑入了水及冰红茶。

要怎样的灰心失落,才会让孩子做此选择?

4.

被现代教育隔离的杀鱼弟,他的心声,没人听得到。

但最近有部日本影片,片中有个少年,年龄与杀鱼弟相仿。

尽管此二者毫无共同点,但却给了我们一个近似的主题:

——要付出多少代价,孩子才能突破父母的认知桎梏?

《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5.

《小偷家族》中的少年,名叫祥太。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被个善良的落魄人士,捡到一个奇怪的组合中。

一堆毫无关系的人,假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爸爸,打短工为生,是个敬业的好小偷。

妈妈,洗衣店女工,有刑事前科。

奶奶:冒领抚恤金的老太太,是爸爸妈妈捡来的。

姑姑:实际是奶奶的孙女儿,做着不可描述的奇怪工种。

影片开始,少年祥太在超市盗窃之后,与爸爸回来,途中捡到个乖巧的小妹妹。

捡回来个小妹妹,祥太起初是拒绝的。

……为什么呢?

因为祥太这孩子聪明,感觉这种奇怪的生活方式,好像什么地方不对。

但究竟哪里不对,他也说不上来。

——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屈从。

6.

小妹妹被捡回来后,就跟在哥哥祥太后面,开心奔跑。

她年龄小,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但祥太不开心。

祥太想读书。

——但是,捡他回来的爸爸说:只有笨孩子,不会在家里学习,才去学校的。

祥太是不信呢?不信呢?还是不信呢?

不信也没办法,父母的认知,就是孩子的世界。世界就这么狭隘局促,祥太又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呀。

只能接受现实。一边带着妹妹捉蝉,一边手把手的教妹妹生存技能:

——盗窃!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7.

小妹妹超聪明,偷窃技术含量又不高,一学就会。

有一天,兄妹俩偷了一家店铺。

正要离开,店铺老板叫住他们。给了他们两支果冻。

然后老板说:不要教你妹妹干这个,不是好事。

……啥?偷东西不好吗?

祥太震惊了。

8.

接下来沉闷的剧情,终于有了点观赏性。

祥太偷窃时,故意失手。

在追赶中,纵身跳下立交桥。

啪唧……没摔死,但招来了警察。

警察审讯,祥太就全招了。

——爸爸妈妈一家人正要逃离,被赶来的警察堵住,一锅端掉。

这个怪奇家族,就此分崩离析。

有的被送回自己家,有的坐了牢。

——祥太被送到学校,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

9.

剧情结尾,少年祥太告诉小偷爸爸:我是故意的。

故意失手,好被警察捉到。

因为……我要读书。

——可是我不知道,如何从你们这个怪奇而温暖的家庭中,挣脱出来。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10.

这是一个不肯屈服于命运摆布,努力争取自由的少年人生路。

在这个小偷家族中,不缺少爱,不缺少温暖,甚至连幸福都有。

——但就是没有未来!

11.

《小偷家族》中的爸爸,善良又真诚。

但孩子落在他手中,就会复制成他自己。

——因为这位小偷父亲,认知有缺陷。

他善良有爱,但仍是个贼。

——与杀鱼弟的父母不同,小偷父亲是爱孩子的,如果他有条件,一定会让孩子无忧无虑的读书。但是他的认知与生存状态,决定了孩子只会重蹈他的覆辄。

他努力的、想把最好的给孩子。

可孩子接到手中,仔细一看:……哎呀妈,你给了老子一瓶百草枯。

坑爹!

12.

天下父母,都在努力。

尽其可能的、想给孩子最好的。

但父母给予的,一定是受制于自身认知局限的。

——可能孩子并不需要,甚至会妨碍孩子的成长。

《小偷家族》:做小偷还是去杀鱼,你选哪个?

13.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犹如蛋壳和蛋清蛋黄的关系。

父母是蛋壳,虽然脆弱,但起到庇护作用,让孩子于壳中长骨生毛,安全发育。

——所有孩子的成长,终将破壳而出。

从内部打破蛋壳,叫成长。

从外部打破蛋壳,是食物。

少年祥太的成长代价,是以充满温情的小偷家族破灭为代价。

何其沉重。

14.

父母的认知,如果过于狭隘,就如同幼象被置于鸡蛋壳内,狭小地带,就失去了让孩子辗转腾挪的空间。

如杀鱼弟父母,短视、肤浅,把杀鱼弟人生的无限可能,窄化成只有眼前的一只菜鱼摊。也许杀鱼弟服下百草枯,是起偶然事件。但认知被降维,思绪被挤入到眼前的方寸之地,确实容易让人想不开。

《小偷家族》中的父亲,同样以他的认知及条件,将孩子的未来限死。所以影片中的少年,为了成长,为了突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不得不求之于极端对抗手段。

当父母的认知,构成孩子成长的阻碍。孩子的逆袭,是多么的艰难而惨烈。

放手吧!

给孩子一个未来。

给自己一个机会。

15.

为父母者,至少要知道自己的认知有局限。别那么固执,别那么刻薄,别那么执拗的强迫孩子接受你非要给的。

也许你想给孩子的,确是好东西。

——但为什么,你对孩子如此没有信心?竟不敢给孩子选择的权力?

16.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未来。

是鼓励孩子突破父母认知局限、打破原生家庭阻碍的勇气、与信心。

千万不要用隔岸观火的冷漠心态,看这个世界。所有做父母的,未必比杀鱼弟的父母更高明。

杀鱼弟的父母,只是不知道读书的价值而已。

而我们,却未必知道自己的认知局限在哪里——这才是最可怕的,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就无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无法理解孩子的苦闷与困惑。正如《小偷家族》中的贼爹与少年,双方都真诚的爱着对方,但心与心的沟通,是何等艰难。因为人,无法理解自己认知之外的东西。

好的父母,承认自己的认知,一定是有局限的,也一定是给孩子造成困扰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知道顽固的坚持自己想法,并强迫孩子接受,多半不太靠谱。好的父母,敢于直面自己的残缺,引导着孩子去更大的世界寻找,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礼物,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让我们更愿意改变自己,让我们在成就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强大,更接近于智慧,与善良。

童 妈 说

我们终于迎来了最伟大的商业时代,迎来了每个人智力相搏的时代。

让我们的脑子,始终保持高度的灵敏,保持高效而迅捷的运转。当时代走出被视为脑残的粉丝,都以其鸡贼的灵变,挑战铁板一样的院线规则。由此我们知道,一个智慧的时代,正向我们飙行而至。


文|雾满拦江;来源|雾满拦江(lwwuwuwu)哈哈儿童网获授权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