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首个“医师节”——我们还能彼此信任吗?

见过太多的医患纠纷,听过太多的伤医事件。在第一个医师节来临之际,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彼此变得不再信任了?

写给首个“医师节”——我们还能彼此信任吗?

信任危机

医生也是普通人,只不过学习的艰辛多点,大学的分数高点,工作的时间长点,心里的委屈有点,有时候他们也会戳痛人们的泪点。

早期的医患关系像是一种家长式的关系,类似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那种关系。所以才有"医者父母心"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增加了医生的伦理责任,要求医生有高尚的品德。

但是随着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医疗黑幕,以及个别医生的医德缺陷,导致了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程度的增加。

写给首个“医师节”——我们还能彼此信任吗?

医生

现在对病人权利的强调和重视,也让病人在医患关系中变得越来越主动。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病人往往把自己在医院的角色当成了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有种"消费者就是上帝"的心态。稍有不满,就会情绪爆发,甚至会发生过度维权的情况。

其实来医院就诊的不只是普通病人,还有酒后滋事者,吸毒者,而且有些病人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但是我们的普通门诊医生,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认识不足,往往没有给予有效治疗,导致病人的症状无明显缓解,遂产生不满情绪。加之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伤医事件频发。

写给首个“医师节”——我们还能彼此信任吗?

伤医事件

据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5年的16年间,共发生媒体报道的伤医事件290余件。多数伤医事件造成了医务人员死伤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医患之间成了“敌对”的关系?

为什么病人挥刀冲向了我们的医生?

什么样的医患关系才是正常的?

笔者作为一名医生,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有责任和义务做到让病人满意的。但是病人来医院看病,却并不是单纯的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如果病人把自己当做消费者,很容易发生病人对医生发号施令的情况,认为我让你怎样,你就得怎样怎样。但是这样是不利于病人的治疗的。病人毕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疾病治疗的认识远逊于医生。如果医生都听病人的,还要医生干嘛?病人完全可以自己治疗,那么多的医院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医患之间的矛盾其实在于对疾病治疗的不同认识和对医疗服务行业特殊性的认识偏差。病人往往对疾病的治疗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忽视的疾病的复杂性和医学的局限性。

医患之间首先应该是彼此信任的。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该是共同参与,需要双方积极配合的。医生的作用是帮助患者康复,而不是让病人指导医生治疗。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病人病情的恢复程度是病人自身因素决定的,医生只是在病人需要的时候,帮了他一把。

写给首个“医师节”——我们还能彼此信任吗?

帮助

医患之间应该成为朋友,或者是"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这需要病人转变自己的心态,同样也需要医生转变自己的服务观念,主动放下身段,和病人做好沟通,一起和病魔战斗!

当然每个患者都享有医疗监督的权力,但是医生也有受到尊重和礼貌对待的权利。

毛医生在线,专业关注大众健康。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或转发给您的朋友,感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