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讓「人找物」變「物找人」

以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潮流,催生了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從原料倉儲、產品搬運、產線生產,到危化品車輛的監管和運營,智慧物流在優化資源分配、提升安環和效率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提升。

8月10日,艾媒諮詢發佈《2018上半年中國智慧物流行業監測報告》認為,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開始擁抱智慧物流,但現階段智慧物流在危化品配送等環節的應用還較少,未來化工智慧物流覆蓋面將更趨廣泛,並往專業化方向發展。

智慧物流契機已到

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上半年中國智慧物流行業監測報告》顯示,2014-~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例從16.6%降至14.6%。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明顯偏高。《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降低到7%左右。中國應大力推廣智慧物流相關技術,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我國每年有價值250多萬億元的貨物在流動,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12.1萬億元。供應鏈服務體系缺失,導致物流業效率低下。應用好數字技術,發展產業互聯網,建設物流供應鏈體系,可以減少大量重複無效的流動,讓整個經濟運行體系更加有序和高效。

據瞭解,化工供應鏈管理在我國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大部分的化工物流企業仍停留在提供基礎物流服務階段。物流成本偏高、效率低下這一情況在化工行業尤為突出。

物流鏈雲平臺副總裁王維峰認為,目前,在我國化工物流運輸行業有四大痛點:一是化工企業物流費用高,發貨不方便、運輸週期長、效率低,安全隱患大;二是監管部門監管難度大,貨物品類複雜,違規運輸較多;三是物流企業配送成本高,管理混亂;四是車隊車主缺乏優質的信息化平臺,車輛空駛情況嚴重,業務開展困難。

王維峰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危化品物流企業應用信息化系統相對落後,信息互通性差,業務及資源協同能力差,缺乏規範性的平臺;訂單的處理及業務運作無法實時監控,無法滿足化工企業及政府監管部門的要求。

當前化工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物流事故時有發生。除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信息化技術為依託的智慧物流,在提升化工物流安全水平方面被寄予厚望。依託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硬件等技術的智慧物流產業給危化品物流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

提速供應鏈響應

2017年10月,國務院發文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目前,已經有一批專業化工智慧物流實踐和解決方案企業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作為石化信息化的領頭羊,中石化提出,運用物聯網技術提升化工物流的自動化、可視化、柔性化、智能化與全球化水平,打造化工品智能物流。目前,以石化盈科為主體實施的化工銷售物聯網應用項目涉及化工銷售有限公司本部、5家區域分公司、32家經營部和代表處。通過項目建設,形成化工行業專業物流信息化運營整體解決方案,包括一套物流運營及信息系統運營標準體系、技術領先的信息平臺、契合化工物流業務的應用系統以及專業的物流信息化運營團隊。

作為化工供應鏈服務商,密爾克衛化工供應鏈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自行開發上線了化工品管控平臺ASM(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利用圖形化地理信息技術,實現聯防一體、可視化監控、智能化監管、快速響應的安全生產管理,對供應鏈全過程進行有效管控;在設備智能化方面,智能化終端在倉庫和自有車輛上全面安裝,能夠更準確地獲得化工品在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的需求狀況,從而能夠優化供應鏈系統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合理備貨、減少庫存,更快速地配貨送達。

傳化智聯高級副總裁、董秘朱江英表示,上半年該公司結合共享理念、平臺模式和數字化技術,構建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體系,取得顯著的經營成效。傳化悟流雲智能物流在線作業平臺,為製造企業提供專屬的物流供應鏈協同雲服務,已應用於化工、鋼構、造紙、商貿等多個領域。目前,實現了某製造業企業的發貨及時率從80%提高到96%,訂單處理與調度人員減少50%,運送一票貨物的平均時間從5.6天縮減到2.9天,企業庫容利用率從70%提高到90%,總體上降低物流成本約40%。

在視頻技術分析方面,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駕駛行為分析系統,採用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人臉特徵識別分析技術以及定位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實現了對駕駛員的行為進行實時分析和報警,並且通過無線傳輸網絡達到遠程監管和統計分析的目的。目前這一項目已在浙江舟山等地得到實踐應用。

倉儲配套升級潛力巨大

除了傳統的危化品運輸服務,在化工智能工廠建設如火如荼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開始注重生產自動化,以及物流自動化和智能化。

海通證券發佈的研報認為,化工物流一大痛點在於人工成本問題,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機器在很多方面將替代人工,智慧物流技術運用將向提升智能化程度方向發展,從倉儲環節智能分揀、無人倉儲運輸等方面實現該環節智能化,再逐步在供應鏈、配送環節應用無人技術,實現人機協同配送,提高智能化程度,最大程度上解決勞動力問題。

目前,倉儲智能化改造主要應用如自動化立體倉庫、智能的單元化存儲設備、智能貨架等,並通過智能終端利用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激光掃描等技術獲取物料的各種屬性信息,以及其在廠內的流動情況。同時,智能倉儲設備與ERP、WMS等系統的集成,使出入庫、貨位等相關的管理信息透明化,打通倉庫與生產現場之間的信息流。生產現場的物料需求可以由系統運算並下發指令至各類存儲設備,實現物料的自動出庫等。根據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統計,近十年來自動化物流倉儲系統市場規模保持了平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達到325億元,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作為中石化系統內首座大型自動化立體倉庫,鎮海煉化聚烯烴自動化立體倉庫共設有25144個存儲貨位,存儲區面積約8560平方米,空間利用率達普通平面倉庫的2.5倍以上。進出庫及庫存管理全部由計算機管理系統控制,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產品破包率,大幅提高聚烯烴產品倉庫的空間利用率。(本報記者 徐巖)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