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天,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37天)

81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37天:

《三十七难》

81天,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37天)

原文:三十七难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当上关于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白黑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然: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81天,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37天)

翻译如下:

第三十七问曰:五脏之气,是从哪里发起,又通向什么地方?可以告知吗?

回答:五脏,都向上和头面部的七窍相关联。所以,肺气与鼻相通,鼻部功能正常,人就能知晓气味的香臭;肝气与目相通,眼目的功能正常,人就能分辨白黑的颜色;脾气与口相通,口的功能正常,人就能知晓五谷的滋味;心气与舌相通,舌部的功能正常,人就能辨清五味的区别;肾气与耳相通,耳的功能正常,人就能分清五音的不同。

如果五脏功能失调,相应的七窍就会不通。如果六腑功能失调,造成气血瘀滞就会凝结成疖痈。

病邪侵入六腑,会导致阳经功能失调;阳脉功能失调,气就会留滞不行,气留滞,就会造成阳脉偏盛的状况。病邪侵入五脏,会导致阴脉功能失调;阴脉功能失调,血就会留滞不行,血留滞,就会造成阴脉偏盛的状况。阴气过于旺盛,阳气就无法正常运行,这种情况叫做“关”;阳气过于旺盛,阴气就无法正常运行,这种情况叫做“格”。如果阴气、阳气都偏盛,阴阳、内外都无法正常运行,这种情况叫做“关格”。出现关格现象的人,是不能终其应享的寿命而死亡的。

81天,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37天)

问曰:医经中说,气单独运行于五脏,而不运行于六腑,这是为什么?

回答:经气的运行,就像水流一样,无息无止。所以,阴脉之气运行于五脏,阳脉之气运行于六腑,就像圆环一样没有起点也没用终点,不知道它的始终,周而复始但却不覆不溢。人的精气在内温养五脏六腑,在外濡润着肌肤腠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