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

敦煌乐舞文化无疑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敦煌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长期被世界许多领域所关注和研究。敦煌舞蹈艺术正是以她特有的风格韵律,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敦煌艺术是佛教文化自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大地后,与中原文化激荡、碰撞,不断为之输送新鲜血液而形成并发展起来。从北凉、北魏时期到隋、唐、宋、元时期伎乐天形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在敦煌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乐舞形象不仅仅是受单一文化的影响,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敦煌舞蹈“三道弯”和“S”型的审美及风格韵律也是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影响下形成的,是受到外来文化、地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所形成的特殊审美。

著名舞蹈理论家王克芬老师说:“舞蹈是转瞬即逝的时空艺术,在没有古代各时期舞蹈艺术动态资料的情况下,那些凝固在石窟、佛寺壁画的各代舞蹈形象,就成为十分罕见、珍贵的舞蹈史料。这些舞蹈壁画和雕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并为今人创作、表演舞蹈提供最具体、生动的参照形象”。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榆林25窟 观无量寿经变画 吐蕃时代

敦煌艺术以其精神内涵与美学品质,经过了历史的营造,凝练而形成,在大千世界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格局中所提供的种种新的机遇与可能面前,敦煌舞有“讲述自己的故事”的诉求,而要想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就必须在坚守中求得发展,以主动进取的态度,创作出被当今观众所喜爱的艺术作品。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静思势(健舞造型的变化运用)

2010年初,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正式设立了敦煌舞蹈教研室,在长期的工作计划中,将敦煌舞的均衡发展问题作为教研室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2011年在北京市教委和舞蹈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敦煌壁画舞蹈研究(男性乐舞部分)科研课题正式启动,试图以壁画中男性伎乐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经由历史渊源、汉译佛典、文学作品中所述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金刚、伎乐、伽陵频迦、药叉等乐舞形象进行归纳吸收、提炼梳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研究思路,总结出敦煌男子舞蹈的手姿、站姿、脚位、步伐、舞姿以及运动规律,最终形成具有文化性、风格性、训练性兼备的敦煌舞蹈教程,使男子舞蹈与女子舞蹈教学同步开展起来,填补了敦煌舞没有男子舞蹈的空白。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莫高窟北魏第248窟和横弹琵琶二势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火焰纹绸技法与技术技巧的综合运用

敦煌壁画伎乐天(男性)形象呈现是一门风格性组合的训练课程。课程内容是以浩瀚的敦煌壁画为蓝本,从其他相关艺术资料中深入研究、收集整理出具有浓郁风格特色的舞姿形象。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方式,从舞蹈本体出发,研究其运动规律、表现形式、审美风格、训练价值等,最终以动态形式使其复活,形成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一门风格性课程。其中包括:1、启示-冥想;2、伎乐护法三十六姿;3、妙音伽陵频迦;4、降魔金刚;5、敦煌健舞;6、敦煌鼓舞;7、反弹琵琶伎乐天;8、礼毕虔心。这些训练组合都是以壁画伎乐形象为依据,提取最具代表性的精华舞蹈造型,并对其所形成的路线、用力方法、审美规范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在上百次的试验中得到最自然,最贴切的经验与方法,营造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画中人”的艺术氛围,可以说是身体对壁画的“临摹”,是继承传统,发展和创新的产物。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史敏编排的敦煌舞《燃灯踏焰》

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了中国的一项国家使命。一脉气韵越千年,只有从中华文化的根上入手,才能守住其内在神韵和美学情怀。舞蹈,浓缩了一个国家的群体记忆,昭示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如何接续古风,提炼并弘扬中国舞蹈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舞蹈的韵味,如何实现敦煌舞蹈的传承创新?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作品《燃灯踏焰》宣传照

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岩画石刻告诉我们——约5000年前,我国已有“鸟兽跄跄,凤凰来仪”,“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等舞蹈雏形;西周初年,舞蹈升华为表演艺术,以云门等“六大舞”为主的雅乐体系初步形成;汉唐盛世,诗词歌赋中对舞蹈的描述更是举不胜举,如《霓裳羽衣舞》“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的描写,又如 “蹲舞尊前急如鸟,跳身转毅宝带鸣”、“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等对胡腾舞的记述,使我们从唐代诗人的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当时舞蹈丰富多彩的巅峰景象。从这些图像和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舞蹈文化贯穿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并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观念。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燃灯踏焰》剧照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艺术上就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和表现方式。敦煌莫高窟4500余身的飞天,是中国佛教艺术中一朵绚丽多姿的装饰奇葩,正如美学家张平治先生所说的那样:飞天有很多美,“她的飘逸洒脱之美,恰是在虚与实之间,太实了,缺乏想像便不美,太虚了,失去生活依据也不美;她的浪漫主义之美,是从适度的夸张和幻化中表现出来的,适度很重要,不及或过分便不美;她的新颖脱俗之美,是从敢于创新,敢于破格中体现出来的”。确实,飞天的美学价值是举世罕见的,正是在这种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影响下,敦煌舞才从静态的壁画中走出来,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表演和艺术创作中。从静态到流动,从欢愉到宁静,无不再现了灵动与幻化的美妙,使观赏者和表演者都能感受到那些从千年壁画上走来的伎乐形象所传递出的丰富、美好的内心情怀。

敦煌艺术是传神的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天才的创造,更是佛教艺术史上、中华民族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因此,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把静态的壁画艺术呈现为动态的舞蹈形象,在呈现过程中做到“修旧如新”、“生灵活现”,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显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根据莫高窟257窟九色鹿佛本生故事画创作的舞剧《九色鹿》

研究中国人的表现方式,实现坚守与发展的共赢

中国人是一个重感性、重形象、重内涵的民族,在思想、感情、意图的表达上习惯于借用一定的形象或象征性的示意来婉转地间接地表露。思维的过程也是通过意象的类比联想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国人习惯用比拟、夸张、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借物抒情,将人生哲理暗喻其中。对舞蹈表演而言,以情带动,由内而外的情感流露才是舞蹈表演的本质所在。只有明白我们的内心要表达什么思想内涵,我们的肢体要传达出怎样的艺术语言,我们的表演才有分量,才具有感染力,才会直指人心,并从中获得艺术本身的价值和应有的文化自信。

舞蹈评论家江东说:“内核比技巧更重要。找到自己的根,守住舞蹈精神和文化理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不可替代。”2014年北京舞蹈学院院庆时,在古典舞系的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来自海外的专家胡二东先生这样说道:“今天我在国际的舞蹈界仍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完全取决于当年在学校、古典舞系打下的坚实基础,因为在我身上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捧着‘金饭碗’去要饭。”

费孝通先生论及文化自觉时有最经典的表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段话也应该是每一个敦煌舞人的志趣和理想。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的载体,我们通过舞蹈的形式能够传播一种文化、传播一种价值、传播一种社会的认同,让人们在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体现敦煌舞蹈民族性的过程中,那些很难用言语表达的内容往往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一个眼神、一次呼吸、一个步态、一个个舞姿间圆曲流畅的连接,都是将传统审美的具体表达发挥运用到极致的体现。壁画中的伎乐天是将人体美融入了心理意境,是古人善良及完美思想憧憬的升华,是浪漫主义思想方法与创作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因为对敦煌文化这种传神、精美的表达方式深入研究和学习,敦煌舞蹈才能以不断追求新的民族艺术个性为重要取向,弘扬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和美学内涵。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敦煌舞《九色鹿》剧照

将文化自觉融入到敦煌舞蹈创新中

实现敦煌舞蹈艺术的创新,恰又与敦煌文化历史资源开掘与利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一切过去时代的文化资源,都有在当下文化语境中被重新阐释和创造性地开掘、利用的问题,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尤为重要,既不能照搬,又不能走的太远,这就是“度”的把握问题,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尺度?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决定着艺术创作中的文化走向问题。

在对敦煌舞蹈的教学研究和剧目创作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守着敦煌舞蹈的风格特征与表现特征,将文化自觉的理念融入到敦煌舞蹈的创新中,以浩瀚的敦煌壁画为蓝本,从壁画中收集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浓郁的舞姿形象,从舞蹈本体出发,形成专业教学课程,由此派生出理论研究、风格课程和敦煌舞蹈作品。

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敦煌乐舞如何守住那份内在神韵?

敦煌文化的传播者史敏教授

我们只有坚持在创新中守住民族审美特性,准确把握住敦煌舞蹈风格、韵律的精髓,借助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才能对敦煌舞蹈形象、舞蹈语汇、舞蹈技术、舞蹈作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整理与开发,为敦煌舞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10多年来敦煌舞的研究成果直接同人才培养挂钩,做到从静态的“客观”研究,到“综合”整理,再由此发展到“还原”和“创新”, 通过深厚的民族情结和对敦煌舞蹈的自信,将文化自觉融入到敦煌舞蹈创新之中。

作者:史敏 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教授、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国家一级演员

原文标题:《敦煌舞——在坚守中求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