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子的中东之行将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皇家之旅~

近日,应英国政府的要求,剑桥公爵对巴以地区进行历史性的为期五天的中东之旅。他将会见巴以地区两位领导人。此次访问被视为对英以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的访问。

威廉王子的中东之行将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皇家之旅~

CNN报道:当英国努力应对英国退欧后的前景极不明朗,它正寻求支持和深化与欧盟以外国家的关系。以色列被视为伦敦需要培育的国家之一,威廉王子的访问预计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作用。在这次访问中,威廉将有很多提醒英国在该地区的作用。

威廉王子的中东之行将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皇家之旅~

为了在访问期间保持平衡,他将会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

威廉王子的中东之行将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皇家之旅~

他还将参观耶路撒冷的橄榄山,并向他的曾祖母、希腊的爱丽丝公主的坟墓致敬,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庇护犹太人而受到以色列的尊敬。

威廉王子的中东之行将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皇家之旅~

希腊爱丽丝公主的故事:

根据爱丽丝公主的传记作者雨果•维克尔斯(Hugo Vickers)所述,爱丽丝的一生既饱含苦难,也充满了正义色彩。她在国家的政变中幸存,历经逃亡、因病被囚禁、宗教信仰遭人质疑等磨难,还致力于救赎难民。

1885年,爱丽丝公主出生在英国的温莎城堡(Windsor),尽管双亲都是德国人,但爱丽丝一直被当作英国的公主抚养着。爱丽丝公主天生丽质,但患有先天性耳聋。1902年,在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上,爱丽丝认识了希腊的安德鲁王子,仅此一面,爱丽丝便深爱上了这位风度翩翩的外国王子,二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截至1914年,爱丽丝陆续为安德鲁诞下4位公主。1921年,适逢希腊革命爆发,菲利普王子出生。自此以后,希腊的王室家族开始四处逃亡。18个月后,他们搭乘一艘英国战舰逃至法国巴黎,在那里他们只能依靠亲人的救济,过着难民般的生活。

渐渐地,他们的生活出现了矛盾:整个家族开始使用爱丽丝的通行税,而她个人的宗教信仰也变得越来越古怪:1930年,当爱丽丝的耳朵恢复了疑似微弱听力的时候,她竟然相信自己和耶稣以及其他基督教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柏林接受子宫恢复手术失败之后,爱丽丝又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她被遣送到瑞士一所疗养院,在那里她度过了两年半与世隔绝的岁月。

雨果•维克尔斯说道,爱丽丝公主被送走的那晚,年仅9岁的菲利普王子一直由祖母照看着。当菲利普返回的时候,他只看到一辆远去的汽车和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陌生人的背影。

遭遇了骨肉的被迫分离的痛苦,爱丽丝又不得不默默承受丈夫安德鲁的背叛和无情的抛弃。

虽然爱丽丝一直没有和丈夫安德鲁王子离婚,但是安德鲁却已经和情妇在法国的里维埃拉(Riviera)同居。

菲利普王子瞬间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依靠亲戚们的救济,他在寄宿学校度过了大半时期的少年生活。有一年圣诞节,菲利普在礼物上留下的地址名称也是“无家可归”。

1932年,爱丽丝终于离开了疗养院。而后她却成了一名孤独的流浪者。

一位孩童时见过爱丽丝的德国人回忆说,她总是蜷缩在台阶上,仰望着天空。每当他躺在爱丽丝的怀抱时,爱丽丝嘴里就会开始念叨“菲利普”。

1937年,这对被迫分离的母子终于重聚,那是在女儿的葬礼上。重逢后的爱丽丝想带着16岁的儿子前往雅典安静地生活,但儿子的未来已经注定与皇家部队紧密相连。

然而,尽管历经了太多的人生苦难,爱丽丝公主仍然心怀仁慈。

1941年,希腊被德国纳粹党占领。爱丽丝的生活再一次陷入了窘境,但她时常把家人送来的食物转送给别人。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爱丽丝公主仍然涉险收留了一家犹太人。她让这家人藏在自家顶楼上,即使房子距离纳粹党总部很近。

面对纳粹党后来的怀疑,爱丽丝利用自己的失聪冒险逃过一劫。

为了感激和纪念爱丽丝,以色列的犹太人特授予她“正义之士”的荣誉称号--以色列民族对外籍救命恩人最高的赞扬。

另外,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生前的爱丽丝公主把自己的大量珠宝首饰捐献出来,在雅典建造基督教教堂、修道院、福利院等等。

1967年,希腊军队发动政变。而爱丽丝打算坚守在雅典。直到儿子菲利普亲王和儿媳伊丽莎白女王共商后派遣飞机前去,她才离开希腊。来到英国的爱丽丝生活在白金汉宫。

当然,爱丽丝对于儿子菲利普的爱也十分深厚,且令人羡慕。1969年,爱丽丝公主逝世前,曾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亲爱的菲利普,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定要勇敢的活下去。只要你需要,妈妈随时都会出现,给你我所有的爱。

她于1969年12月5日(84岁)在白金汉宫去世。她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因为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别人。她被安葬在皇家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但是在她死之前,她已经表达了她希望被埋葬在圣玛丽·抹大拉女修道院在客西马尼在橄榄山在耶路撒冷(靠近她姑姑)伊丽莎白·费奥多洛夫娜公爵夫人,她的愿望于1988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