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哪位开国上将率华北主力部队发起保北战役叫板傅作义

1948年5月中旬,华北野战军作为陕北中央的战略机动力量,实实在在地起到了特殊的战略牵制作用。为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牵制华北之敌无力外援,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第四纵队和第二纵队之第四旅,共7个旅,组成战役兵团,从5月13日至6月25日,牵着敌暂三军、十六军、九十四军、九十二军、独立师及新编骑兵第四师等部,周旋于冀东、热西。我军以游击战专家的姿态,轻灵地转战腾挪,不仅牵住了大量的国民党军,还一路斩获,高奏凯歌。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晋察冀我军先后攻克了隆化、丰宁、新滦平、滦平、平泉、丰润、昌黎等名城重镇,解放了广大乡村,歼敌万余名。我军的行动像一把利刃,直刺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地,切断了关内外敌人的联系。

1948年哪位开国上将率华北主力部队发起保北战役叫板傅作义

杨成武上将

半年前方走马上任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有些沉不住气了,但自恃兵力占优,以往与我军交手时也曾颇有建树。为了寻找我军主力部队,他急调主力7个师,自平谷地区出发,经三河、蓟县、玉田向东驰援,企图与我主力决战,消灭我军,打通关内外的联系,以支援关外被围之敌。但是求战心切的傅作义却在被动的应付过程中将主动权拱手让出。傅作义将其主力东调后,保定、北平之间守备薄弱,其第九十四军第四十三师驻守涿县,新编第二军的暂编第三十一师守备定兴、高碑店、涞水、北河店、固城、徐水各点,新编第二军军部率暂编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驻守保定及其周围地区。如此一来,在北平、保定间360华里长的铁路线上,除新二军外,多系非正规武装,没有多大的战斗力。

1948年哪位开国上将率华北主力部队发起保北战役叫板傅作义

1939年,八路军将领 左至右聂鹤亭,杨成武,陈伯钧,王平,舒同,程子华

保北咽喉几乎成了国民军设防的真空。保北地区,指南靠保定的徐水至北靠北平的涿县之间的一段铁路沿线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定一带,西有险峻的太行山雄峙,东有群川河谷东西汇集,宣化、大同是它的外围屏障,倒马关和紫荆关是它的内地阻隘。这些屏障、阻隘与它互相联络,构成表里之势,共同护卫着京师。

解放战争中,我军曾多次出击保北地区。由于这一带地域狭窄,回旋余地不大,不适宜大兵团运动作战,同时,铁路、公路、河流纵横交错,我军每进入此地,敌人迅速沿铁路、公路汇拢而来,使我不易分割,不易包围,更难全歼,甚至每战只打几天便需撤离战场,否则就会造成不利局面。所以我军数次出击保北始终未能打出大的歼灭战。但是,这里是敌人在华北的战略基地,集重兵于此,我军只有向保北出击,才能调动敌人,寻机歼敌。更重要的是可以钳制华北之敌,配合东北战场我军的作战。所以,每次我军出击保北,作战命令上都有配合东北野战军的字样。

1948年哪位开国上将率华北主力部队发起保北战役叫板傅作义

杨成武前线勘察地形(右一)

晋察冀野战军虽数次未能在保北取得预期战果,但仍时刻盯着保北,寻找战机。眼下,傅作义让出保定,无疑为我军出击保北赐于良机。为了配合冀东我军作战,调动开往冀东之敌回援,并造成孤立保定之势,粉碎敌人纠集残敌联合出扰我河间、石家庄之企图,晋察冀军区首长决定:以野战军第一、第六、第七和第二纵队主力、炮兵旅及军区所属第一、三、五、六、十分区所辖之部队,组成强大兵团,统归杨成武指挥,于7月中旬再次举行保北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