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施工如何保质保量?越城区政协召开座谈会

近段时间以来,老城区22条道路集中维修,“白+黑”施工赶进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道路施工究竟怎么样才合理?如何保证施工质量?8月22日,越城区政协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探讨,政协委员、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近两年来,随着市区两级城市景观提升、有机更新等工程建设的推进,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成为市民重点关注的话题。越城区住建局的统计显示,去年以来越城区(不包括袍江)新建道路项目共有7个,总长2.3公里,投资金额为2.47亿元。而修建项目则比较多,有37个,共计113.8公里,投资22.1亿元。

这些项目是怎么实施的?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越城区行政区域道路维修统筹联席会议机制,每年8月,各道路管理、建设单位会报送下一年度道路建设、维修实施计划,通过征询、讨论等环节后,对下一年度道路维修项目进行统筹,以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道路二次破挖、无序开挖、影响市民出行等问题,切实保障城市道路功能完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而工程实施过程中,以质量为龙头,相关部门强抓监管和细节,做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全过程全覆盖,对在建工程实施全面质量自控管理。尤其是进场材料,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以确保质量安全。另外,道路施工还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如采用沥青路面专业修复设备等,力求提高道路修复的质量和美观度。

实际上,道路施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比如,目前由于道路施工中涉及水务、电力、通信等众多管线单位,项目报批进度、施工时间不一,导致一些项目出现整体推进滞后的现象。道路养护中,还存在多头管理情况,特别是行政管辖交界处容易出现失管。同时,加上道路状况、交通组织、施工环境复杂等原因,工程既要保证进度又要保证质量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怎么样让道路施工更顺畅,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提升美观度?在越城区政协的座谈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和专家纷纷提议,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真正改善道路施工质量。

从法律层面,市政协委员顾群英提出,各级部门和单位应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严把竣工验收关,规范合同签约,并合理区分施工单位质量责任和道路维养单位的责任。

越城区政协委员谷丰说,越城区的道路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代表了绍兴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质,所以,科学施工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部门要做好基础数据分析,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养护,逐步提升道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定要严把原材料关,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检测细节要确保到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质量隐患,为道路质量保驾护航。”绍兴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黄建东认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多方参与检测、监管,加强原材料上游产品质量控制,运用新技术、大数据,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越城区项目办副主任尹政威表示,事前项目建设要有统筹意识,做好勘察、设计,合理安排工期;事中要把握好原材料、工序等管控,严控层层转包现象;事后道路建成后管养要及时跟上。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相关方面应进一步增强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养护机制,在道路施工设计、承包、监管、工期、材料、工艺、养护等多环节上下足功夫,把城市道路建设得更美、更有品位。

本文转自:绍兴日报

本文图片或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支持: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 阎益丰律师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报业大厦29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