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撰文:一舟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閱讀提示:正文共4346字8圖,預計耗時11分鐘

昨天《焦點訪談》把電商行業刷單的的現象,擺到了明面上,本來只是電商圈子裡公開的秘密,這下鬧的人盡皆知了,其實刷單不僅僅只存在於電商行當、流量明星們的水軍接機、網紅奶茶店的日常水軍排隊等等都是這個套路。

那為什麼就電商的這個刷單,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了?

私以為大概有以下兩點原因:

>>>>1,是為大幅度的收稅鋪路;

簡單來說這事兒,跟崔永元爆料范冰冰偷稅漏稅是一個意思,如果崔只是硬剛馮,了不起只是私人恩怨,就是普通人打架不動刀一樣,只是民事糾紛。

而一旦動刀那就是動鐵為兇,就是刑事案件,上升了一個維度,自然就更嚴重了,從這個層面來說,崔永元確實是懂得借力打力的聰明人。

因為偷稅漏稅是個很嚴重的經濟犯罪問題,比鬥嘴吵架可嚴重多了,況且裡面也有個利益關聯,可以為後期的明星稅收,鳴鑼鋪路,結果也確實反映了這一事實,崔永元鬧完之後,明星的稅收,一下從0.5%猛漲到42%。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焦點訪談》不會只是為了揭露刷單這個事兒,最重要的是開個口子,好為後期的稅收鋪路,電商行當恐怕是也難逃這懸在頭上的一“刀”了

>>>>2,是作假還不賺錢,只是苟延殘喘;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這是《焦點訪談》裡一個電商賣家的吐槽,這話其實還有後半段,那就是“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而刷單就是在作死”。

這tm就尷尬了,偷東西雖然是犯罪、德行有虧,好在自己飽了肚子,但這個刷單,刷的熱火朝天,電商賣家們卻僅夠餬口一般苟延殘喘,像舊時的佃戶一樣,忙的昏天黑地,三餐下來勉強稀粥管個半飽

這個怨氣就太大了,加上ZF這塊兒稅收的缺失,電商買家也對假貨橫飛、服務縮水的日漸不滿,有官方牽頭,輿論乍起也就見怪不怪了。

小可無意扯什麼市場、經濟、民生等問題,畢竟不是專家,但好歹從事了五六年的電商行當,正好順著這個勢頭,分享下我對電商賣家們當前的一些看法、想法。

《焦點訪談》裡商家吐槽的“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什麼“刷3賣1”,一股無力改變現狀的焦慮,躍然臉上,想必有些朋友們,也許要說了,“你可以不幹呀,又沒人逼著你幹”。

但這個世界最怕的並不是絕境, 而是半死不活的糾纏,如同雞肋一般,讓你發不了多少,也讓你賠不了多少,貌似活不下去,咬咬牙也還能支持一下下。

最最關鍵的是,已經投入了這麼多時間、人力、鈔票,且不說改什麼行想好了沒有,就算想好了,貿然改行的風險,可比維持現狀的風險要大的多,壯士斷腕的勇氣,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那回到本文的主題上來,這群電商賣家們為什麼這麼難做了?刷3賣1的焦慮,又是為什麼了?

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也許有人又要說了,現在做電商還容易啊,選款、包裝、拉新、轉化、發貨、售後等等流程,哪一樣是容易的、簡單的?

還真別怪阿舟我說話嘴毒,太拉仇恨,確實是容易的,因為只要有“模板”,上述的這些流程,都可以套路化、流水線操作的

而電商這麼多年下來,基本上相關操作、相關“模板”都模式化、固定化了,入行肯鑽研的小年輕都可以“門兒清”了,當前像美工和客服等崗位,連智能al都可以來搶飯碗了。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當然我說的是容易,並不是指電商運營日常工作的那些事兒,而是指習慣性的“抱大腿”、習慣性的“依賴成癮”。

什麼是“抱大腿”?

簡單來說就是死死抱著某寶等電商不放,想想為什麼會有“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為什麼會有“刷3賣1”的焦慮

歸根到底,其實就是平臺流量的依賴成癮,就是平臺轉化模式的依賴成癮,說人話,就是習慣於花錢去買某寶等平臺,購買已經圈好的客戶流量,習慣於某寶等支付平臺,消費其已經沉澱下來的品牌口碑。

這個問題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流量也好、口碑也好,都是別人的,你沒有絲毫的主動權,看似拿的容易,花點錢就可以,但你可以,我也可以,產品同質化的你,並沒有絲毫的競爭優勢。

況且你在某寶等平臺裡的掙扎存活,其實並沒有絲毫品牌積累價值積累

,消費者記住的只是某寶等平臺,某種意義上來說,跟給大戶打工的佃戶並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別拿什麼“直通車”開車小能手的牛B效率,什麼“鑽展”小王子的高效投放性價比之類的投放技術,來說事兒,這不是你可以賴以生存的優勢,更不是你可以去同質化產品競爭的優勢。

先別說什麼此類淺顯的技術,在浩瀚的從業人群基數面前是個渣,就是某寶稍微改幾個參數,修改幾個政策,一切都得重新來。

所以說技術、尤其是這種淺顯的技術,可以瞭解,萬不可太當回事的緣故就在這兒,一是太容易,二是時效性也太快

至於為什麼要刷單?

還不就是為了在一眾同質化產品裡,因為銷量爆表、好評眾多的因素,獲得買家“從眾心理”的青睞而選購嗎?當然也還有平臺和環境的因素,別人都在刷,你再堅持,無疑是自己找死。

某寶之類的平臺電商,之前刷單確實好做,商家少、買家也沒被各種稀碎平臺瓜分走,況且平臺相關規則也沒完善,大把漏洞可以鑽,大把流量可以抓,供遠少於求,所以確實很好做

但現在了? 兩個字“呵呵”。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沒辦法,這個社會變化、更新換代的太快,老套路、老模式不更新,還想靠著老本兒吃飯,根本玩不轉。

像之前“貴人鳥”之類的老牌子,老套路就是央視砸廣告,名氣口碑起來之後,再落實分銷渠道。

市場缺口太大,競爭幾乎沒有,誰能先進來,誰就是王者,現在了?看看後期的某寶等平臺,其實只不過是歷史的又一次重演,不同的只是換了參演角色而已。

只做容易的事兒,只想簡單花錢就可以買流量、買服務的搞定一切,在當下的市場競爭當中,其實早被淘汰了,因為只看本錢這個競爭優勢的話,總有比你有錢的土豪

那該怎麼辦了?我的想法建議是,做IP、做粉絲、做內容

當前國內產能嚴重過剩這是事實,花錢做廣告,讓自己出現在用戶面前頻率的高一點、出現的時間長一點,砸錢找刷手刷銷量,打造自己打款的熱銷氣場等等,有用嗎?

貌似有點用,但問題在於,廣告的成本過大,你投入在後端的售後服務,前段的產品更新升級、產品包裝優化等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就沒了

,那可真就是在溫飽線上惡性循環的掙扎了。

其次,對於用戶而言,對於消費者而言,實際體驗只會越來越糟,因為錢花的越來越多,產品和服務的體驗卻越來越差,就算勉強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但也很難在當前這個同質化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做IP、做粉絲、做內容了?

明顯不一樣了,舉個例子,哪怕這個東西某寶上到處都是,你還在猶豫觀望,但你喜歡的明星劉亦菲推薦了下,或是稍微介紹了一下,你也許就馬上去買了,這就是IP、粉絲的力量。

當然也許有人要說,這不就是明星效應嘛,明星的號召力自然不一樣咯,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舉個例子;這是我日常監控的幾個大號之一,從零開始運營了20個月,84W的粉絲,但70%以上的都是女粉;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PS:為避廣告嫌疑,馬賽克處理了下)

這個牛人就是靠這個84W的大號,幾乎養活了他大半個公司,從而還孵化了自己的幾個零售品牌產品,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個什麼事兒了?

1,粉絲的粘性和復購率;

不同於某寶等平臺,多年生意做下來積累的用戶量,其實並沒有什麼鳥用,因為你所謂的老用戶,對你壓根都沒什麼印象,重新喚起的成本高不說,轉化效果也差

其次某寶等平臺,用戶的購物習慣大家都懂的,大批量的都是通過搜索篩選,當然也有從收藏和購物記錄裡二次購買的,但對標這些KOL來說,這點復購的量完全不夠看的。

尤其是微信平臺,大多在微信平臺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微信的復購和粘性確實要比大多數電商平臺強悍的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賣家們的最大的開銷-- 廣告成本,運營成本對標某寶等平臺的成本,幾乎少的可憐

2,內容轉化效果;

內容電商的轉化效果有多強悍,不用我多說了吧,不是很瞭解的,我可以簡單舉個例子;

如果你要買手機或其他3C產品,是不是會習慣性的瀏覽一些數碼產品評測的視頻和文章?其中的佼佼者王自如,幾乎已經被各大手機廠商包圓了,為什麼?

因為他評測產品的好壞,已經很大程度影響了各大手機產品的銷售效果,這就是我說的個人IP的力量。

這是個人IP下的內容轉化效果,單純從內容出發,其轉化效果也是槓槓的

排除拼多多七八線的鄉鎮精準用戶不說,大多數人對於產品的要求,已經是越來越高,還像某寶式的

櫃檯貨架式出售,用戶還沒來得及瞭解到你產品,你產品的優勢特性的時候。

就在那麼幾秒之內,你已經被PASS掉了,多冤啊,明明下了那麼大功夫在產品身上,但卻沒辦法讓用戶知道。

“不想等死 就得刷單”:刷3賣1的焦慮,源自你只做容易的事兒

(圖為禮物說網站的文章頁面)

而內容營銷的轉化效果不同,以

用戶的使用場景剛需痛點出發,確確實實站在用戶需求的角度,比櫃檯貨架式的被動販賣,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3,用戶積累,用戶池;

某寶等平臺給我的感覺,最大的弊端就是用戶積累問題,花錢砸廣告買流量,如同飲鴆止渴一般,佃戶的生活是手停口停,某寶等平臺的賣家,幾乎就是廣告停,流量停,全靠新客戶在撐門面。

怎麼解決了?

做IP、做粉絲、做內容,自建用戶池;我上面舉例的那個84W的KOL大號,就是這樣,手上握有這麼多高質量、高粘性的粉絲用戶,做什麼都不慌

像多金的汽車領域,美妝、母嬰等領域,這一兩年我所知道的,都已經有好幾個個人品牌、公司品牌融資上市了,比如“有車以後”,像“同道大叔”的創始人蔡躍棟,更是直接被3億收購。

....................

當然我相信,看到這裡,總有人會說,“哪兒有那麼容易,自己不漂亮、沒文采、這也不會,那也不懂,沒錢啊?沒人啊?沒人手把手教啊?”什麼的。

我一直深信一句話;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永遠都是有門檻的,

真正值得擁有的東西,永遠是來之不易的"。

如果只想靠行業風口,和社會規則,就想投機取巧一般逆襲成功的,無一都失敗了,就算偶爾有一二個例,也很快消失在人群中,不會比秋後的螞蚱多蹦躂幾天。

能賺一時沒什麼,能賺長久才是王道,所以咱們自己先要有價值,而這個價值,不是你簡單花點小錢就能買到的,是需要你後天刻意去練的,吃苦受累去磨的。

王思聰夠有錢了吧,有條件去浪了吧,但人家留學讀書的時候,門門學科都是A,懂敬畏,有取捨。

為什麼他這個富二代不招人仇富?反而還很招人喜歡?那些屌絲氣質,噴人的對象等等

有利於他的東西,其實都是之前學習生涯的一個沉澱

但可惜的是,大多數只會看到這個“富二代”的光環,因為這個簡單、容易嘛,會精準投胎就行,有個好爹地就行。

而很多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卻習慣於吃各種容易飯,眼高手低談不上,投機取巧也還湊合,但卻總是習慣於把自身的成敗命運,全部綁在別人的身上,長此以往,不吃力才怪、不難受才怪、不被淘汰才怪了

別隻做容易的事兒,別隻做沒門檻的事兒,多嘗試一些對你用戶有價值的事兒,哪怕很難、很吃力,這才是讓你有價值的方向。

其實所謂焦慮,大多時候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行動起來,讓自己在有價值的路上忙起來,這個焦慮效果會好的多。

你不妨一試。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