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明朝灭亡,一方面是遭遇了小冰河,灾难不断;另一方面则是崇祯是在太穷了,掏空家底也凑不齐京城守卫部队的军饷。而大臣们有一毛不拔,宁肯把七八千万两银子白白送给李自成,也不愿意捐给崇祯一个铜板。于是有人奇怪:崇祯抄了魏忠贤和数百阉党的家,应该是富得流油了吧?这时候我们就要看一看明朝的财政制度了,我们不能用看清朝的皇帝的眼光来看明朝皇帝有没有钱,在清朝,全天下的钱都是皇帝说得算,所以慈禧可以挪用海军军费修圆子,但是明朝的皇帝想从户部掌管的国库借点钱(要还的),那也比登天还难。如果崇祯生在清朝,抄了那么多家,宰了那么多肥鸭子,别说用来打仗发军饷,就是几下江南也去得起。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崇祯帝继承万历皇帝的私人金库不假,但是却没抄魏忠贤的家,而且万历也还真不像清朝的皇帝那样有钱,而魏忠贤的家当,都便宜了自己的手下,崇祯皇帝一个铜板都没捞到。这一点我们要从明朝与清朝不同的制度来说起。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明朝的国库与皇帝的小金库是有严格区分的,不管大明朝国库有多充裕,都跟皇帝没有一毛钱关系,皇帝的钱,主要是来自户部定额拨款,也叫内帑,还有自己那份私有土地,也就是皇庄的收入,要不就是叫自己身边的太监出去做买卖——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为什么那么信任太监了。明武宗朱厚照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实际上未尝不想“沾点便宜”——国家要给他再修建一个镇国府,还要给他俸禄,这样朱厚照手头还能宽裕一点。他一再强调自己在跟鞑靼小王子对战中曾经“手杀一人”,那也有要赏银的意思——一个人头五十两银子呢!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在明代历史中,皇帝经常会出现手头拮据的窘境。比如明宪宗朱见深的内藏库被宦官梁芳花光了,气急败坏的朱见深也只能发狠说:“我不管你,将来自然有人跟你算账!”这个哑巴亏朱见深只能自己吃,却不能让户部给他增加拨款。明穆宗朱载垕更是可怜,即位之初小金库里连老鼠都饿跑了,但是新皇帝总得给大小老婆们买点戒指耳环之类的东西,于是朱载垕就羞羞答答跟户部尚书马森开口借钱,这个马森倒也通情达理:“给皇后和妃嫔买一些首饰是非常应该的,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所以这钱您还得自己想办法,我要是借给您钱,也没法报账。”其实马森这句话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不借!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可怜的朱载垕没借到钱,还被给事中、御史之类的言官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通,史书中有记载的人名有三个:魏时亮、贺一桂、詹仰庇。他们替皇帝认真分析了铺张浪费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还语重心长地教育朱载垕:“历史上的贤君都不喜欢珠宝,现在您刚刚登基,就开始喜欢这类东西,一旦放纵后果不堪设想,我听说两广还在打仗,您怎么能够本末倒置呢?”朱载垕这才叫憋气又窝火,但是却只能暗骂大臣混蛋,嘴上还得表扬他们“直言敢谏”。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所以要以为皇帝会多么富有,那就错了,因为每一代皇帝都有不少兄弟子女,他那点“皇庄”土地,一代代瓜分下去,只会越来越少,皇帝也就越来越穷,到了崇祯那里,也就只好在裤子上打补丁了。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而清朝的皇帝则不然,人家有专门的“内务府”,什么崇文门关税、议罪银,等候时直接收入皇帝腰包的。大家不要小看了崇文门关税,那可不是仅仅向出入崇文门的商人收税,而是整个京城的税收都归他们管,只不过是办公地点设在崇文门。而且清朝是唯一一个个向进京官员收取“过路费”的朝代——有的官员因为交不起过路费,只好脱掉官服化妆成老百姓进城,这个故事大家想必都听说过。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清朝皇帝还有一项“收入”,那就是“养肥鸭”,先是放手让官员去贪,等官员贪多了养肥了,然后抄家——抄家的钱不进户部而进内务府,也就是进了皇帝腰包。和珅就是乾隆替儿子嘉庆养的一只肥鸭子。

如果崇祯在清朝当皇帝 抄了那么多阉党的家 就不会穷得没钱打仗了

最后再来说一说为什么充真没有像“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那样,吃掉魏忠贤这个肥鸭子而富裕起来。明朝即使是抄了贪官的家,得到的金银财宝也要上缴国库,皇帝是一个铜板也捞不着的。而且崇祯也并没有抄魏忠贤的家,只是将他赶回老家。魏忠贤回老家之前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装了四十大车金银财宝走了。只是走到途中,魏忠贤上吊自杀,他的手下瓜分了全部财宝溜之大吉,崇祯和户部还是一毛钱没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