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 ”榜单近期出炉,引发业界热议,这份大榜单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其公正性和代表性如何?我们为此特别采访了本次评选的主发起方——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教授,副主任赵羲

1

评选定位

本次评选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发起,联合光大证券、兴全基金、南华期货、光大期货以及万得共同执行。本次评选的初衷是研究和实践合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营造客观、公平、公正的行业生态环境,关注合法合规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利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本次评选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 标准客观公正:保证客观独立性,评选过程透明,入围筛选标准合理、公开;

  • 覆盖范围广泛:入围筛选原始数据来自CHFRC的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整合国内多个主流数据库,覆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比较全面;同时引入异议期,接受社会各界的反馈,被遗漏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主动提出参选并提交可经核实的数据;

  • 评价全面综合:本次评选综合公开信息、非公开信息与现场调研,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联合评选机构共同评审;

2

评选过程

本次评选从2018年4月1日评选正式启动至2018年8月27日公布评选结果,历时5个月时间,经过入围筛选、异议期、现场尽调和综合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本次评选对1万多个拥有1年以上完整业绩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做指标计算和筛选,确定入围151位基金经理,对其中95位基金经理实施现场尽调,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入选的50位基金经理。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3

评选方法

基本原理

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具备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评估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判断基金经理是否曾经创造超额收益,这可以从历史业绩得到验证;其次,判断未来能否持续创造超额收益,这需要分析历史业绩背后的原因,并对投资策略和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图/pexels

按照以上逻辑,本次评选尝试在入围筛选和综合评价两个环节分别完成以上两个步骤。

入围筛选

本次评选入围筛选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历史业绩筛选出具备创造超额收益能力的基金经理。

为满足产品业绩可对比,需要区分产品的策略类型和年限,因此本次评选设定5个策略组,每组内设定1年、3年、5年三个不同期限,这样把所有备选1万多支具有1年以上完整业绩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共分成15组。

入围筛选指标选取年化收益、夏普率和最大回撤/波动比例三个指标,每一组都在这三个指标上设定不同的阈值,设定依据以不同策略类型在不同年份的行业平均业绩为主,同时考虑每组入围名额限制。所有入围筛选标准已经于4月15日公开发布。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环节的目的是判断基金经理创造超额收益的持续性,因此不再考虑历史业绩本身,而是以现场尽调所获得的信息为主要依据,对公司整体、团队、基金经理、投资策略、风险管理以及IT系统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

主要评估维度如下图所示。在评估过程中,每个维度还有细化指标,这些指标的选取是基于研究和实践总结,当然也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所有细化指标中有50%是完全客观量化指标,主观评价指标也设定明确的评估依据,尽量避免主观偏差,保证横向评估的可对比性,提高评选的客观公正性。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由于综合评价不再考虑业绩因素,因此同一类型策略的基金经理,无论其所管理产品的业绩长短,都可以直接对比,所以在入选结果中,只分策略类型,不需要再区分年限。

4

评选结果分析

入选基金经理特征

入选的基金经理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有1/3基金经理的工作经验超过20年。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大部分超过10年,超过1/3已经担任基金经理15年以上。但基金经理及高管的团队管理经验超过10年的不到30%,而且管理团队的规模都比较小,大部分基金经理曾经管理的最大团队规模都在20人以下。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入选团队特征

入选基金经理所在公司目前的总人数超过30人的占40%,还有30%的私募团队总人数少于20人。团队平均工作经验相对较短,大部分在5年左右。风控负责人的工作经验比团队平均工作经验长一些, 接近一半的风控负责人工作经验超过10年。入选私募机构中有近50%在IT系统年投入少于100万,但量化类基金的投研系统投入相对较高,年投入基本在200万以上。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入选基金经理业绩

为了体现入选基金经理的业绩特征,我们将入选基金经理的业绩(2017年1月-2018年7月)按策略类型分别编制成等权重指数来代表不同策略类型入选基金经理的整体业绩,并与对应的全行业策略指数及市场指数对比。

如下表所示,各策略入选基金经理整体业绩表现在这段时期都好于对应的全行业策略指数(即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股票多头策略入选基金经理的业绩虽然也有一定的回撤,但相对于市场指数的回撤幅度小很多,而且年化收益和风险调整后收益都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尽管受限于交易和市场因素,股票量化策略行业整体收益情况不够理想,但入选基金经理的业绩指数仍远高于行业平均。固定收益和CTA策略入选基金经理在风险水平与行业平均相似的情况下,取得了远高于行业平均的收益,因此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突出。

混合策略入选基金经理的整体上收益超过行业平均不多,但风险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因此风险调整后收益较高。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上表中业绩区间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其中2018年的业绩在评选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因此该业绩对比具备一定样本外测试的意义,但由于时间相对比较短,因此未来各基金经理创造超额收益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致谢

本次评选过程中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联合评选机构和参与评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机构和基金经理的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当然本次评选也有遗憾之处,比如有些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入围后并未参与现场尽调而无法被纳入最终评审。我们希望下次评选能有更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参与。

我们将继续研究和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体系,期待与行业各界人士进一步交流,共同推动私募证券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揭秘|“201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TOP50”大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