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的发型真的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吗?

贫道讲历史


  在今天,如果说起清朝男人的发型和服装,那可以说是老幼皆知,无人不晓了。多赖一部部的清代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清代男子那独特的阴阳头和辫子发型,以及长袍马褂、瓜皮帽的服装造型早已深入人心,成了一个大家都深信不疑的历史形象。然而,历史上的清朝男人真的都是留这种发型吗?真的都是穿这种衣服吗?经过一番深入史料的研究,笔者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我们都被影视剧骗了!

  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是满洲人,满洲人具有和中原汉人完全不同的发型,所穿的服装也和汉人的服装有所不同。在清兵入关之后,满洲统治者为了令汉人屈服,遂在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要求汉人也要跟满洲人一样,将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一小部分头发,并结成发辫,形成所谓“金钱鼠尾”的发型。凡是不肯剃发,或者剃发太少,留发太多的都要处死。同时,又要求汉人要全面更换满洲式的服装,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的法令,破坏了汉人的传统文化,激化了民族矛盾,因此招致了汉人的激烈反抗,并由此使得清朝刚刚夺取的江山变得十分不稳。整个顺治一朝,清廷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却始终未能把剃发易服真正实行下去,大量汉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汉人,依旧保持着明代的发型和服装。到了康熙亲政以后,他认识到,用暴力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对稳固政权是不利的,尤其不利于让汉人认可清朝的统治。他说:“朕意以为俗尚不能骤变,当潜移而默导之”。于是,从康熙时代开始,清廷不再用暴力手段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对汉人民间的发型和穿着,也不再进行强制性的干涉,而改为了潜移默化、顺其自然的温和手段。结果,在康熙时代,汉人传统的发型和明代的服装又出现了全面的回潮。在康熙年间宫廷画师焦秉贞所作的《康熙耕织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所绘的康熙年间的乡村男子,依旧挽着传统的发髻,穿着明代的服装。有的几乎没有剃发的痕迹,有的则在前额有剃发的痕迹,但即使是剃过发的人,剃发的部分也要比清初规定的标准少得多,绝大部分头发仍然保留着。

  

  (焦秉贞作《康熙耕织图》中的乡村男子形象,明显可见发型全是传统的发髻造型,前额有剃发痕迹,但剃得不多,衣服则基本全是明代服装样式。)

  乡村是这样,城市里也是这样。随着清廷不再以暴力推行剃发易服,城市居民的发型和服装也开始全面向传统回潮。虽然朝廷的官员必须要按照统治者的要求,严格地剃发易服,但是对于没有官职的普通城市平民,乃至普通儒生来说,发型和服装已不被严格要求。于是在街市之间,就出现了穿着满汉服装、留着辫子和挽着发髻的人群并行不悖的有趣画面。

  

  (康熙年间的一幅廪生的集体肖像画,画中人的穿着十分有趣,有的穿着标准的清代官服,有的则是标准的明代儒生打扮,还有的则是满汉混搭风,穿汉式长袍而戴满式官帽。)

  这样一种满汉并行的局面,并没有随着康熙帝的去世而宣告结束,而是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到了乾隆年间,不但大量汉人依旧挽着传统的发髻,而且明代样式的汉人服装出现了向旗装“逆袭”的局面。不但旗人妇女们开始模仿汉人女装,旗人男子也开始流行穿汉人服装以附庸风雅。有趣的是,面对这种状况,乾隆皇帝一边严令旗人男女不得模仿汉人穿着打扮,一边自己却又躲在深宫里,学汉人的样子挽起发髻、穿着汉人服装,让画师为自己画像。在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徐扬所作的《姑苏繁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华的苏州城里,穿着满洲式样衣帽、留着辫子的人物和挽着发髻、穿着明代式样服饰的人物在街市上并行不悖,一派和谐的景象。

  

  (徐扬所作《姑苏繁华图》局部,图中红圈中的人物发型基本都是发髻造型,并没有留辫子)

  

  (徐扬所作《姑苏繁华图》局部,图中红圈中的人物衣着显然都是明代样式,和旁边穿满式官服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乾隆之际的这股汉装“逆袭”的风潮,一直到乾隆末期才基本结束。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民族与文化的融合已经到了较深的地步,两个民族的服装逐渐靠拢,汉人发型也逐渐变成了以辫发为主。但是,一直到清末,仍有不少汉人知识分子以穿传统的明代样式的衣冠(当时称为“古装”)来显示自己的“儒门正宗”的地位。这其中有很多人是清朝的官员,在职时穿着清朝的官服,退休以后就换上所谓“古装”,以显示在职时忠于朝廷,退休以后忠于儒门的传统。

  

  (晚清高级武官郑之材的两幅画像,右边为官服像,左边为退休以后的“古装”像。)

  鲁迅在清末于绍兴中学任教时,就曾和一个名叫夏震武的守旧的清朝官员发生过激烈冲突。此人在正式场合一般穿清朝官服,而平时则将头发在头上挽成发髻,身穿“古装”,以儒家思想卫道士的形象自居。日后鲁迅在《阿Q正传》里描写的赵老太爷父子听说了革命党起事之后,忙着将头发挽成发髻以示“革命”的可笑形象,大概就跟这位夏大人有点渊源吧!

  

  (电影《阿Q正传》里的赵秀才挽起发髻的形象,这可能也就是清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人的普遍发型。)

  总而言之,这么多年以来,我们都被影视剧里的清朝男人们的形象骗了。至少在所谓的“康乾盛世”的时代,大部分汉族男人们的形象并不是拖着长辫子、穿着长袍马褂的形象。明代衣冠依然流行,挽起发髻依然是主流,虽然有剃发,但头发也留得相当多——这大概就是清初的近乎光头的发型演变成清末的阴阳头发型的根本原因吧?

  但愿各位影视剧制作者们也能认真一回,,让我们在影视剧中也能看到真实的清代男人的形象吧!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战争史


确实,我们看清朝电视剧的时候,男子的发型都是前边一部分剃光,留后面一半,这样看来也不是太难看,有的人还显得非常精神,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都是假的,我们又被电视剧骗了!!!


清朝时,对男子的发型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金钱鼠尾”辫,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整个头只有大铜钱这么大的地方有头发,其他地方都是光的,把那一绺头发留长,梳在后面就像是老鼠的🐭尾巴,由此得名。

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命令所有人的发型必须和他们一样,不过金钱鼠尾确实太难看了,百姓大多不从,后来清朝推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高压政策,百姓被逼无奈之下,这才剃发保命。



一直到了清朝末期,朝廷越来越腐朽,对国家的掌控力越来越低,百姓慢慢的头发越来越多,才形成我们在电视剧里看的那样,再到了民国就直接剃发明志了,全民都是平头,板寸,少部分守旧顽固派依然留着辫子。


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区指导交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贫道,拜谢了!!!


贫道讲历史


你在电视里看到的是这样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发型是这样的 :

游牧民族因为没有条件经常洗澡,为了防止头上生虱子,一般都有剃头的习惯。而且,把头上前面的头发剃掉后,还可以防止骑马时风吹头发挡视线,发生危险。

满人入关后,为了让汉人彻底臣服,同时筛选出潜在的反抗者。颁下“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具体标准如下:

这个歧视性的政策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最后在全国各地杀得人头滚滚才推行下去。

但是,整个清朝,这个金钱鼠尾的发型一直在慢慢长的,头发在缓慢变多,到了后期满人统治力量变弱后这个速度明显加快。

可笑的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下令剪辫后,还有很多汉人抗拒剪辫,甚至有为抗拒剪辫而造反之事。殊不知他们抗拒的东西正是两百多年前的祖先用命来守护的。

(图为:辛亥革命后,政府人员不得不强制上街剪辫)


福林说历史


清朝由入关的女真人建立,而留辫是女真人的风俗习惯,1644年清军入关时,多尔衮下令所有男性必须剃发留辫,即把前颅、两鬓的头发全部剃光,后脑勺留下比巴掌小一点面积的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


明末清初时期,随着剃发令的重申(剃发表示顺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许多反清志士把留辫看成是一种奇耻大辱,因为作为一个汉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清朝统治者在剃发令中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头颅四周的头发都要剃掉,只能留一顶如钱大,并且要结辫下垂。相反的是,如果在头顶留发大于一钱要被处死。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只能出现在清朝末年,放在当时也是死罪,因为当时还有一条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

在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天王洪秀全为了表示反对清政府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剪辫运动,与剃发令相反,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提倡剪辫的还有主张变法维新的康有为,他曾经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剃发易服,但没被光绪帝接受,再到后来的辛亥革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许多觉醒的青年都剪掉辫子,后来受西方文化影响和民国政府的要求,民众才纷纷剪到表示屈服的辫子。


经典影视片段分享


感觉电视里不难看,是因为电视里的是美化过的。清朝初期对发型的要求很严格,头顶只允许留一枚铜钱大小的一缕头发,然后结成辫子。辫子还必须得能穿进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样的发型可以能会好看吗?

清朝的剃发令是多尔衮在1645年颁布的,规定全国范围内,命令下达十天之内必须全部把头发剃了。同时还下达了易服令,禁止再传汉人传统的衣服,必须改传满人的衣服。而且还强制规定,不服从者一律斩杀。

在汉人的传统观念里,头发是不能剃的。所以很多人对于剃发令都是排斥的,反对者大都被清政府给杀了。其中闹的最严重的的就是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的江阴起义。

当时江阴人为了抵制剃发令而起义,在抗争了81天后江阴城被清军攻破。随即江阴被清军屠城,死亡17万人。

而清朝规定的发型,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是极度的丑化了人们的形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压制住汉人,降低汉人的反抗意识。

这样的发型,你愿意留吗?肯定会被人骂神经病的吧。

至于为什么电视里的发型和上面说的不一样,是因为到了清朝后期对发型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了。虽然还要求剃头留辫子,但是却没有严格要求只留铜钱大小了。可以留的面积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电视里演的那样。



漂浮菌


不请自来

对,清朝男子的发型确实都是电视上我们看到的那样的,这是清朝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国,统治汉族实施的一系列手段之一。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自满清入关以来,为瓦解汉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其中就有一条满清的剃头口令,正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如果想要保住性命就要按照满族的发型进行剃发,否则将有砍头只祸。

在满清入关之前,满人在关外汉族百姓中就推行“剃头令”,对征服俘虏的汉人,强迫其从服饰及发式上按照满人的要求改变,作为臣服其的标志。清入关之后,继续推行这个政策,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大军在通州及知州颁布御令剃发,且责令投降的官吏及军民按照满人的服饰及发型要求剔透穿戴,但是这一政策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后来被迫取消了。

再后来,顺治帝再次颁发“剃头令”:京城内外,限十日,各省自诏令到达日算起,限十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着按逆贼论,斩!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削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及民族自豪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后来就形成了满清时期的一种文化传统,当时剃头人员携带的都会有一个诏令,后来演化为一种磨刀的东西。

至于这种发型好看不好看,应该是受电视剧的影响,引导了大众的审美观,所以才看着觉得挺好看的。并且,清朝每个时期的发型都是有所变化的。初期的发型,你一定不会觉得好看。哈哈。

希望以上答案能够对你提供帮助,我是@我是卖报的小行家1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