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原文標題:《盤點中國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在中國悠久璀璨的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有匡扶天下之才的名臣。今天就來歷數下最頂尖的七大名臣。而關於最頂尖名臣的標準,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德才兼備。也就是說,要位列頂尖名臣之列,一方面要有忠心耿耿的報國之心,另一方面也要有匡扶天下的真才實學。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七位: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是中國文化中“足智多謀”的代名詞,但不得不說的是,他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神話的人物。關於他的很多神機妙算的故事,其實都是虛構或張冠李戴的。比如舌戰群儒和借東風就是完全虛構的,而草船借箭和空城計分別是搶的孫權和姜維的“作品”。當然,諸葛亮作為劉備手下的第一號謀士,真實能力肯定是有的,只不過沒有傳說得那麼玄乎罷了。而真正讓世人最為讚賞的,則是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他真正履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最後可以說就是累死在工作崗位上,著實令人敬佩。儘管排名墊底,但是能上榜還是毋庸置疑的。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六位:寇準

寇準也是位足智多謀的能臣,由葛優和陳道明主演的著名輕喜劇《寇老西兒》就是以寇準為原型改編的,讓人在開懷大笑的同時不得不佩服這位寇老西兒的智慧。而寇準在真實歷史上的最大功績,就是在遼國20萬大軍壓境的危急情況下,力排眾議堅持抵抗,併力諫宋真宗御駕親征。最終,在皇帝的親自率領下,宋軍主動出擊、奮勇殺敵,將不可一世的遼軍打得大敗而逃。這一戰為宋朝帶來了百年和平。僅憑這一項功績,寇準就有資格傲立於名臣之列,可排第六。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五位:姜子牙

姜子牙渭水垂釣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通過與眾不同的釣魚方式毛遂自薦為周武王的軍師後,他不僅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業,而且在兵法、文化等方面也頗有建樹,以至於後世的各個門派都追認他為自家的開山始祖。這使得姜子牙成為了公認的“百家始祖”。只是封神中還是神話了些,不過排第五沒問題。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四位:魏徵

魏徵可以說是直言敢諫之臣的代表。他雖然是被李世民所殺害的原太子李建成的舊臣,但在李世民即位後他並不因為自己身份的敏感而畏手畏腳,反而是出了名地仗義執言,為了維護自己認為的正義,不惜多次惹惱李世民,甚至冒著殺頭的危險犯顏直諫,其忠心為國為民的精神實在令人讚歎。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三位:張良

張良出身貴族,但並沒有貪圖享樂,而是心懷天下。他在早年就自己出重金僱殺手刺殺過殘暴成性的秦始皇。在跟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張良屢出良謀,其“下邑奇謀”更是幫助劉邦在彭城失利的危急局面下,一舉扭轉了戰略被動,使劉邦從戰略防禦轉為了戰略進攻,並最終在垓下剿滅項羽。可以說,如果沒有張良的奇謀,就沒有劉邦的天下。而且,張良還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是中國歷史上功高蓋世卻能得善終的經典榜樣,實屬難得。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二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並非漢人,但是卻曾經挽救過無數漢人的性命。他在跟隨成吉思汗征伐天下的過程中,曾經多次上書勸諫他們減少殺戮。最典型的是在汴京,他一次救下140萬漢人免遭屠殺。如果不是他的仗義執言,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漢人慘遭殺戮。而且,在元朝統治者們想把中原和江南全部變成草場放牧的時候,也是他站出來堅決制止了這種愚蠢的行為,為中原農耕文化的保留做出了關鍵性的貢獻,可列第二。

盤點古代七大名臣:諸葛亮勉強上榜,第二非漢人卻救140萬漢人

第一位:伊尹

伊尹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勵志的。他一開始只是一名連名字都沒有的奴隸,平日的工作也只是做飯,但是最後他卻做到了丞相的位置,成為千古第一名臣。他在成為商湯的軍師後,一方面輔佐商湯推翻了殘暴成性的夏桀,奠定了商朝500年基業,另一方面還幫助商朝的五代帝王很好地治理了國家,為商朝初年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打天下主要是靠武力,治天下則主要是靠文治,而伊尹在這兩個差別巨大的方面都做的非常好,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伊尹還活了整整一百歲,這在古時候實在是非常罕見的。長命百歲而且功勳卓著,這樣的人生實在是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