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以逸待勞,疲楚敗楚

伍子胥:以逸待勞,疲楚敗楚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大將孫武、大夫伍子胥、太宰伯嚭的軸佐下,國力大增。公元前512年,闔閭認為可以攻打楚國了,於是召集孫武、伍子胥、伯嚭共議出兵大事。

孫武道:“大王要遠征楚國,時機尚不成熟。楚國地大物博、兵多將廣,而我們吳國是個小國,人口少,物力也不夠富足,要想打敗楚國,還需要幾年的準備。”

伍子背因自己的父兄都被楚王殺害,急於報仇,在同意孫武的意見時,又提出了一個“疲楚”的妙計:把吳國的土兵分為三軍,每次用一軍去襲擾楚國的邊境,一軍返回,另一軍則出發,這樣,自己的軍隊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整,而使楚國的軍隊疲於奔命,勞苦不堪。

孫武和伯嚭都認為伍子胥的計策切實可行。於是,第二年,闔閭開始實施伍子胥的“疲楚”計劃:派一支部隊襲擊楚國的六城和潛城(均在安徽境內),楚國急忙調兵援救潛城,吳兵則已離開潛城攻破了六城。過了一些日子,吳兵又攻擊楚國的弦(河南境內)。楚國慌忙調兵奔走數百里援救弦,但是,授軍還沒有趕到弦,吳兵已撤退回國了。一連六年,吳國用此“疲楚”之計使楚國士卒疲於奔走,消耗了大量實力。

伍子胥:以逸待勞,疲楚敗楚

公元前203年,楚國令尹囊瓦攻打蔡國,蔡國聯合唐國向吳國求救,闔閭間認為這是一個出兵攻楚的大好時機,再次召集伍子背、孫武和伯嚭商議出兵之計,伍、孫、伯三人一致同意闔閭的意見。這一年冬天,闔閭親率伍子胥、伯嚭、孫武,傾全國的軍隊共計六萬多人哲師伐楚。

楚軍連年奔走作戰,實在是“疲勞”至極,因此,吳軍長驅直入,追迫近漢水方才遇到囊瓦的“阻擋”。決戰時刻,吳軍士氣旺盛,而楚軍戰戰兢兢,勉強應戰。雙方軍隊一接觸,楚軍就土崩瓦解,囊瓦率先逃走,大夫史皇戰死。吳軍乘勝追擊,迅速攻佔楚國都城鄂(今湖北江陵),楚昭王跑得快了一步,才沒有成為吳軍的俘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