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伍子胥:死裡逃生後,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一個人內心如果埋下仇恨的種子,那會開出怎樣的花朵,會結出怎樣的果實,伍子胥告訴我們,仇恨,可以幾乎毀滅一個國家。

伍子胥:死裡逃生後,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小人費無忌

故事還要從伍子胥的父親伍奢說起,有句話叫做“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此時的伍奢,真的是命犯小人,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掉,無端被小人所害。

伍氏家族是楚國名門望族,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的太傅,費無忌是少傅。費無忌雖然是少傅,但卻不忠於太子建。

楚平王讓費無忌去秦國為太子建求親,費無忌見秦國女子美貌出眾,於是跑回楚國向楚平王彙報,楚平王可以自己娶這位女子,楚平王也是一代昏庸的君王,竟然同意了,搶了自己兒子的未婚妻。

因為費無忌用這位秦國美女來諂媚楚王,且本來就與太子建有二心,於是便親近楚王,楚王也非常信任他。

後來,楚平王與秦國美女有了一個兒子,名叫軫,費無忌擔心天子建即位後會殺害自己,於是費無忌就總向楚平王講太子的壞話,說太子建因為秦國美女的緣故,對大王始終懷有怨恨,希望大王多多防備,且誣陷太子私自與各國結交,企圖篡位作亂。

伍子胥:死裡逃生後,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於是楚平王便派人去殺太子,太子提前得到消息逃跑了,可憐的伍奢卻沒這麼幸運,被抓進大牢。

伍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伍尚,小兒子叫伍子胥,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很有本事,如果不將他們一同抓住殺掉,那麼楚國將後患無窮,楚平王聽了費無忌的話,以伍奢為人質,以他性命相要挾,讓兩個兒子乖乖自首。

老大伍尚為人仁慈善良,老二伍子胥為人堅忍不拔、忍辱負重,兩人都知道這是楚平王的圈套,去了必死,於是伍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與父親武奢一同被殺死,伍子胥逃了出來。

可以說伍子胥一家能有如此一劫,全拜小人費無忌與昏君楚平王所賜,也正因此境遇,使得一顆仇恨的種子深埋在伍子胥的心中,從此便生了根發了芽。

楚平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行為,已為楚國埋下了深深的禍根,而他自己,於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被伍子胥掘開墳墓,拖出屍骨,抽打了三百鞭子。

伍子胥:死裡逃生後,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魚腸劍,專諸刺王僚

伍子胥離開楚國,過昭關後,拖著病體,一路要飯要到吳國,通過公子光的關係見到了吳王僚。

提起吳國,我們就會想到專諸、魚腸劍這一關於刺殺的驚心動魄的故事,而這一刺殺的主使者和既得利益者便是這個公子光。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春秋時期,吳國的王位由吳太伯傳至壽夢,大約傳了十九代,壽夢有四個兒子,老大諸樊,老二餘祭,老三餘眜,老四季札,由於季札賢達,於是第二十代君主,壽夢就準備讓季札繼位,但季札卻感覺於禮不符,毅然放棄王位,轉而扶立老大諸樊即位。

諸樊死後,將君位傳給老二餘祭,準備按照順序,最後一定要將王位傳給季札,餘祭死後,王位自然傳給了餘眜,餘眜死後,季札仍寧死不從,沒辦法便擁立了餘眜的兒子為吳王,被稱為吳王僚。

這個公子光就是老大諸樊的兒子,這個時候公子光心裡就有些不平衡了,他認為自己是老大諸樊的兒子,王位首先應該傳給自己啊,於是便對吳王僚有了想法,準備一有機會便襲擊吳王僚。

伍子胥:死裡逃生後,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伍子胥屬於行動派的,執行力那是一個高效,他的到來將公子光的這一想法付諸於行動。

他向公子光推薦了一位叫做專諸的勇士。

一天,公子光假意邀請吳王僚飲酒,命專諸將劍藏在魚腹之中,等到將魚端到吳王面前時,就將吳王刺殺,如此,吳王僚被專諸刺死,專諸同時也被吳王的親兵刺死,公子光自然得到了王位,史稱吳王闔閭。

而專諸用的那把劍被成為魚腸劍,古人善於相劍的薛燭評價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也就是這把劍非常不詳,於禮,是不應該存在的,這把劍就是用來弒君殺父的劍。

瘋狂的復仇之路

公子光成為吳王后,自然重用了伍子胥,讓他一同參與到家國大事之中。

伍子胥便開始了自己瘋狂的復仇之路,闔閭三年,進攻楚國,攻克舒地,四年,再攻楚國,五年,把越國收拾了一頓,六年,繼續攻打楚國,攻佔居巢,九年,這回狠了,和孫武一同打到楚國國都郢都,沒錯,你沒有看錯,是孫武,你也沒有看錯,是國都郢都。

伍子胥:死裡逃生後,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後來如果不是申包胥在秦國大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出兵相救,那麼楚國真的就要亡國了。

進入郢都之時,楚平王早已崩了多年了,現在的楚王,就是當年楚平王與秦國美女的兒子楚昭王。當年太子建逃跑後,軫便成為了新的太子。

楚昭王逃離郢都,伍子胥沒有找到昭王,便將楚平王的墓挖開,拖出了他的屍骨,狠狠的抽打了三百鞭子才罷休。

事到如今,伍子胥終於報了當年的殺父殺兄之仇,這一路走來,遍佈荊棘,是什麼讓他堅持至今,是仇恨,仇恨已經佔據了他的所有內心,如今大仇終於得報。

楚平王死都沒有想到,自己當年的一個決定,會使楚國出現今天這一局面,更沒有想到,自己死後也不得安寧,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