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赵孟頫的书法一年了,遇到“瓶颈”时该如何提高?

临池管窥


遇到瓶颈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可是从作者的字可以看出,你现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并不是瓶颈期的问题,而是选择的方向和练习的方法上出了问题。

你学习赵孟頫一年,写成了这样也算是正常水平,但是笔力上却还很弱,从笔画上也能看出你的用笔太过于浮华,不够沉着,这是初学书法学习赵孟頫楷书的通病。

所以,根据你的情况,我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换字帖。

不要再写赵孟頫的楷书了,初学入门,学习楷书最好还是选择唐代的楷书,你的用笔不够沉着,接下来练习颜真卿是一个好的选择。

颜体用笔厚重昂,结构宽博,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建议你学颜体的时候把之前学的赵体通通忘掉,从新开始,从笔画开始一步一步练起。

第二个建议是临帖的态度上要改变

你只展示了三幅书法作品,三幅书法作品都很乱,写的是楷书,纸上明明有格子而不用,不用也无所谓,你自己安排的章法也不合理,一共写了三行字,行距还忽大忽小,连赵孟頫这样的书法大师写楷书都要画格子的,我们平时写字就更要注意了,没有格子很难把楷书写的规整。

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树立章法意识,不要拿出纸来就随便开始写字,要稍微规划一下,怎样把写出来的字安排在一起,看起来还合理,把每一次的临帖都当成一次作品书写,到了真正创作的时候也就顺其自然的写好了,平时要是漫不经心,创作的作时候就犯难了,这当然是一个学习的态度问题了。

关于你写的行书,还没有入门,建议不要再写了,专心攻一种书体吧。

按说好为人师不是一个好习惯,可写着写着就成这样了,祝你进步吧。



不二斋


练一年还没有步入正轨,所谓遇到了瓶颈,主要原因是训练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无论练什么字体,正规的系统的训练方法应该是,如图:

其次是,学习路线与选帖不正确,导致入帖难、走错路。

初学者练赵体,如果从《胆巴碑》入手是绝对错误的!《胆巴碑》笔法、字法均有魏碑元素在里面,所以,训练难度较大。其实,赵体楷书字帖多的是,比如《福神观》、《仇锷将军》……都比《胆巴碑》好,干嘛非得钻死胡同呢?

初学者,如果对魏碑书法体系不了解,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根本练不了《胆巴碑》。

开始练习应该选择的字帖是,楷书《读书乐》,而后,练行书《长春道院记》……这样的训练套路比较适合,即是捷径,而且还没有副作用和后遗症。


建议,之前的技法全部作废,从新开始。比如:

1、执笔法。宜采用〈潘氏三指执笔法〉,如图:

2、运笔法。赵体笔法特点: 简洁明了,干净利落,节奏明快,速度适中。所以,应以指法、腕法、肘法三者协调动作来完成书写过程,并且力求笔断意连,呼应顾盼。千万不要刻意附加逆入、顿笔、回锋等动作,以免影响书写效果。

以书写一个字为例,正确的运笔过程是,自然洒脱,不拖泥带水。如图:



3、临摹法。必须采用原帖原大对等练习,并且采用〈潘氏摹临法〉。千万不要将字帖放在一旁照着写,尤其是放大几倍临写的方法极不可取!

正规的临摹方法是,先用摹写法熟练字形结构,然后,再用临写法精研神采韵味……

以上是我的教学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看题主所临可能是《三门记》,这本帖我临过数字,用笔很简单,但是并非成年人入手的良帖,可能更适合小孩。

就题主的临作和个人的经验,分享几点看法,还望采纳。

先放个图,单字后边讲解。

关于临作

先说字,绿色圈中都是处理比较不错的字,临一年写成这样是不错的。

但问题也显而易见,说是临《三门记》,且先不说很多字结构不标准,单说笔法,就应该临的不只有三门记,还临了最起码两个赵帖楷书以上的作品,这个一定要注意。

初学时尽量要像才行,你的临作用笔不够厚重,结字不够贬,反而很挺拔,没有三门的特点,这么学,即使同学赵体字帖,也不利于学好。

可以先从一帖入手,掌握笔法之后再临其余帖,这样不至于笔法结构混乱,可以做到随机应变。


我不推荐学习三门,并不是字不好,相反此时赵孟頫的字出于一种书风的变革时期的作品,这种感觉非常难把握,所以临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临像很容易。

这种字的用笔变化少,对小孩入手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反而成年之后对一些用笔有主观意识,不容易临像,所以建议回到《胆巴碑》学习,或者《妙严寺》也是不错的选择。

绿色是不错的地让,红色圈内都是失误的地方,说实话这种用笔感觉就是错的,虽然我临三门只有数字,但是这种风格太容易把握了。

用不吸水的纸,狼毫或兼毫,很容易就能模仿个皮像。

三门记本身的水平非常扎实,但是因为处于书风变革时期,所以水平真在赵孟頫楷书作品里算一般的。

临帖临三门,尤其是初学,成年人很少学像,我来告诉你原因。

且不说别的,单说这一“捺”,上图中所有的捺没有一个相同,这说明赵孟頫的水平高,变化多。小孩儿学,注意不到变化,学一种就会照搬用。成年人眼力高一些,能看到区别,所以临的时候就像临像,这样也就造成了你临帖是那么多“捺”几乎没有一个标准的。

先写好一种,然后再求变化,这个很重要。

你可能想学像,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学的更不像了。

比如“琳”最后一个反捺,明显是二王过来的,“外”反捺是米芾过来的,“之”三个捺,有颜真卿笔法,有魏碑过来的,只不过总结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了而已。

他的所有变化全是基于有基本功,然后下意思写出来的,这需要广泛的临帖基础,单纯临三门是临不出来的。

而且从“捺”收笔来看,赵孟頫书写的速度很快,这不是一个慢写的楷书,而且行笔变化相比于其他作品变化少,一是因为快,而是因为笔。这个理解就好,没必要深究。

我记得“设”的捺在原贴中并不漂亮,这种捺千万不要学“外表”你临作中有个学了,可是效果也看到了,并不好。

并不是所有的用笔都是“好”的,这点一定要记清。古人的作品一定会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临帖要挑好的学。

遇到这种情况,学“捺”的位置,不要学“形状”。楷书终究是靠结构的,只要结构对,笔画丑一点不影响整体美,只要章法好,单字散一点也不影响整体。

比如上图“之”的反捺,非常随意,这种就是明显不能直接去学的,一定要思考这学。

古人写字也会有随意之处,本身这本帖写的就非常快,不可能毫无破绽。

看到了,避免就好。

古人有一种理论,原话忘了,但是意思是:如果一幅作品没有任何缺点,那一定不是一件好作品。

好的作品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点不足之处,这样才“平衡”。

意思就是在书法中,十全十美不如十全九美给人的感触更丰富。

好吧,在西方也有如此的理论,不过我没学过,参考那个没胳膊的女神雕像(好像是维纳斯)。

回到单字上,为何说三门书写速度快呢?

看书写速度,并不是看外形,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可能是大草狂草,可是写的时候未必会如疾风骤雨一样“啪啪啪啪啪啪”的就完成了。

看起行收笔。

红色为起笔,都是露锋,那用笔的基调就有了,都是露锋起笔,行笔一般都是由细到粗,或者行笔没粗细变化。收笔为蓝色,都是自然顿一下,收笔有些缺角,这说明顿的快,或者笔太硬。

看这个字的笔画,非常厚实,还硬,说明笔一定不错。

临的时候要选对笔,兼毫狼毫鼠须,用毛边或者A4纸,这种不吸水不褶皱的有一些粗糙有一些光滑的纸,千万别用宣纸(可用熟宣或者偏熟试一下,因为便宜的宣纸一般效果不如毛边更好),否则累死也体会不出用笔的感觉。

门框中“竖钩”,你的临作中一般都是一笔写的,这里要两笔,有一个错笔的动作,这个要看好,有个缺角在那呢,一笔下按在提出来,弹性未必够用。

这种“钩”的用笔是赵的特色,不可不学。

这个“高”的外形,是我用鼠标画的,之所以说三门用笔简单,就在如此,用鼠标都能画个大概。

看“点”不是方的,是圆的,跟部分赵帖有所区别,横切笔下去之后稍微有些弧度的前行,下拉收笔。

这其实是一种篆书的笔法,如果看过赵孟頫的篆书题额就会发现,所以本帖行笔是粗细变化并不明显可能是有意为之,或者用了不一样的笔。

这个字其实没什么,就在最后那个“钩”,这是直接挑出来的,看原贴的“钩”的地方,墨色的变化,明显是收笔的地方有一些浓,这是因为笔锋都聚在一起了。

这种墨色的轻重,是可以暴露用笔的动作的,所以看帖,要看高清,看墨迹,很重要。

有一部分版本的字帖为了好看,直接把墨色调的很黑,字帖是好看了,但是细节没了,所以选帖一定要选“原色”

哪怕我临王铎和傅山草书作品时,看的“绢本”字帖有的都腐蚀泛黄了,但是也不会买调过色的看,否则你看不清他线条变化的力量,是影响学习的。

还有这个字,讲两点。第一就是“钩”,这也分了两笔,要看清,当然一笔直接挑过来也可以,但是直接挑过来就不要拉这么长,怪怪的,学“高”一样挑出来微微出头就可以,要会变通。

还有,很多人都写不好“马”“鸟”等字里边的四个点。

告诉大家一个简答的办法。

把四个点分成两组,1-3.

第一点往左下角用力,后三个店往右下角用力。

后三个点要有节奏的点,不要一个一个的,可以如上图一样两个连一个断,也可以三个连,还可以一个断,后两个连。都断开的话也需要有这种呼应,才不死板。

四点首先要注意位置,然后就是点点的节奏。

1-2-1

断,连,断。

点点就要听到落笔成点的声音,“啪,啪啪,啪”

挺好玩的,一般看到规律之后就很难在写错了。

关于行书

还有一个行书临作,我看了,但是没发出来,因为没必要发出来,确实临的还不行。

首先是用笔基础不够,其次选帖也有问题。

赵孟頫行书初学,一定要选名手札,也可以去学王羲之圣教序,因为互通。

像赵孟頫三四十岁有什么《xx法师》的早期手札作品,笔画结构变化非常板,学了没啥用。像晚年再给《xx法师》的手札就不错,临的时候要选对时间段。

还有,行书一定要临差不多的,比如《心经》就不错,但是《洛神赋》偏行楷,原贴字大一厘米左右,你如何临也是临不到位的,这个一定要注意。

看到字帖的时候,其实拿出帖名,去网上查查原贴的尺寸,再看看年份,浪费不了两分钟,但是就可能少走很多没用的路(倒不是歪路,毕竟临帖就是好的)。


选帖

临赵孟頫一定要会选帖,首先赵孟頫二三十岁的作品,可参考但不可临。

比如楷书《秋兴八首》《陋室铭》等都是早期作品,用笔比较板正,筋多骨少。这二帖对我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参照,起到的作用大概是这样的“赵孟頫二十多岁就写成这种水平了,我得努力”“哦,原来古人也不是年轻时候的字都很好,有希望,要好好学习”

比如赵孟頫王铎文征明董其昌等都在留下过二十多岁的作品,水平高吗?在初学者眼力是非常高的,可能会感叹为何他们如此天才,二十多岁就能写成这样水平。我曾经也曾感叹(我老师说古人这个时期的字有成气候的象,但是还有点嫩),后来随着认识的加深,还是能发现古人字中不足。毕竟,功夫就是功夫,总要一天天积累出来的,不可能一口吃撑胖子,古人也如此,有天赋也需要更努力才行。

所以,选帖一定要选对,临帖就要临好的,取法乎上,才能对其余水准作品有所品鉴。如果一入手就取法乎中,那就看不到“上”的妙处和“中”的不足。


一般这种问题,我说都是一些经验,可以避免很多无用功
今天说的也够多,如果有帮助对你,点个赞,点下关注就好。


谢谢


梁宇航


2.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书法,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遇到瓶颈期是正常时期的正常现象,无论学哪一种书体都会有瓶颈期。


出现瓶颈期一般表现为练习书法进步小或者原地踏步走,再者就是表现情绪很烦躁,怎么看自己写的字都不顺眼。瓶颈期很正常,但是通过了以后书法能进步一大截。出现瓶颈期如何提高呢?

3.首先,坚持临帖。瓶颈期由于心情烦躁,很容易就放弃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继续临帖,学习书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功力不进则退。

其次,可以换一种风格的字帖。建议可以联系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因为赵体和王羲之属于一个书法体系。更换字帖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失法度。

再者,多跟朋友交流探讨。因为出现瓶颈期可能会出现误区,跟朋友交流能发展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学习书法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探讨!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感觉有用的朋友麻烦帮忙点赞转发,最后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兰亭书法日讲!


兰亭书法日讲


提问里的三幅字,问题真是遇到瓶颈而无法自拔的由衷而发。我以为你的瓶颈不是结构和墨法,而是笔法不得要领。估计是找了画字老师教的。赵体的关键是在于领悟其日书万字所需要具备的运笔脉络和力度。其字之所以难学,正因为此。因为快,因为心到既笔到,运笔的起收点总是在似有似无之间,画是画不出来的。我过去就说过,我去听过一次陶瓷大学老师教的书法课,真是贻笑大方,误其学员五年,而无法改变画字毛病了,最终是起初习研书法的兴趣都化为乌有。

具体地说,赵体的起笔收笔最大的特点是"方"、"尖"。老师教的画字,无论如何也是画不出来,快不起来的。

本人也是初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后一年,举几个例子,体会一下?





献丑献丑!


资深农业政策践行者


看了题主三副字,我想题主应该是书法练习时间不长,楷书基本没有练过。总的来看,临摹实际上与原帖并不像,毫不客气的说,很多细节都没有观察到。个人觉得,临摹第一阶段是字形结构,第二阶段再注重笔法细节。建议你首先改掉"抄"帖的习惯,第一步先把字形对准,哪个笔画放在哪里,第二步再来注重每一笔画的起笔收笔,牵丝连带。这样按部就班,才能事半功倍。题主可以看看我临的赵孟頫《闲居赋》局部,参考下这种感觉。




123144870394


学赵孟頫的字一年遇到“瓶颈”,这对初学书法者来说,是很正常的。

看了题主的习作,一年的时间能临写到这个程度,说明题主还真是下了苦功夫的,在此,我为题主点赞!

遇到“瓶颈”怎么办?

一是停下来,先不要临写了。我曾经说过,写不下去的时候不硬写。不临写,不等于不学,可以读帖,可以领悟一下赵孟頫的书法精神,当你有临写欲望和临写冲动时,再临写。

二是遇到“瓶颈”时,先不要急,要静下心来进行认真思考,细心揣摩。为什么说学习书法急不得呢?为什么说学习书法要静心呢?因为学习书法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功的,若静不下心来,更是学不进去的。启功先生九十岁的时间还在临写赵孟頫的字,而仅达八分像,题主才学了一年,就认为遇到“瓶颈”了。我认为,题主所遇到的并不是“瓶颈”,而是功夫没有下到一定程度,想急于求成,这是不可取的。俗话说,学习书法,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要想把赵孟頫的临写到五六分像,没有五至八的功夫是达不到的。

第三,继续深入临帖。根据题主目前的水平,应把重点放在“对临”上。对临,可选字临,可通篇临,也可临局部,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坚持临写下去。达不到五六分像时,先不要背临和意临。另外,还可以采用“倒置临帖法”,就是对临三五年后,再返回进行摹临,摹临一段时间后,可尝试跳过对临,直接进入背临。总之,临帖不能死搬硬套,要灵活,要把能尝试的临帖方式都尝试一下。据了解,历史上有不少书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当代的书法家亦是如此,只不过是他们不告诉别人罢了。

(赵孟頫书法)

第四,要专工一帖,不要得陇望蜀。有不少人学书法,不专一,今天临楷书,明天临汉碑,后天临行书或草书,这些都是学习书法的大忌,应弃之,并回归专一。

(赵孟頫书法)



第五,遇到“瓶颈”时,可到外面走一走,比如,参观一下西安碑林博物馆;去零距离接触一下《峄山刻石》;参观一下国内的名胜古迹;看一看全国各地的书展,等等。

以上为个人观点,供题主参考吧!


中州耕牛堂主


才写一年就说遇到瓶颈了,你够可以的,不知道你是自学呢,还是有老师指导,我想,应该是自学吧。赵孟頫是大才子,楷书、行书都非常出色,正所谓“上下五百年,方圆一万里”无出其右。如果真是达到瓶颈期,你要恭喜你


庸君7


前面很多牛人踢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可以像他们取经学习。

我班门弄斧提提自己的浅见。


1,看你练的是小字。行笔流畅,连笔处理很不错。应该是有书法爱好另外也想提高硬笔字,这是挺好的。每个人对于书法的要求或者是追求都不相同,要相信自己,多练会越来越进步的。


2,你说你练字一年,应该是近期书法提高的程度放缓了。每个练字的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的,不要着急。多的就不说了,我的建议是,写字之前多看看原帖。没错,就是下笔之前看看贴,脑海里过一遍字的写法再动笔,节奏放满一点。再则是写了一页纸,看看自己写的和字帖对比一下,笔法、结体差距在哪里。


3,赵孟頫字迹很多很多,早期的笔法像宋高宗和中晚期的笔法不尽相同,但又有相通之处。我的建议是,赵孟頫的字迹多找一些,读读贴,练练字。找起规律和变化,会减少很多枯燥得到很多快乐。

最后,与君共勉,我也是普通练字爱好者中的一员。


刘景明1


学习赵字一年遇到瓶颈很正常。你刚入门赵字的时候觉得临写不错,还有点赵字意思,好像还能够体现赵字风格。随着临写的深入,你对赵字的认识也加深了,觉得越写越不对,好像与赵字越写越远。这是因为你的认识提高了,对赵字的认识更深入了!

其实,这是任何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不光是赵字!

那么该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回到最初的点画练习,重温基础!因为有时候你写油滑了,觉得自己对学习对象很熟悉,不知不觉按照印象来写,这样就容易贴产生距离!或者换一本赵字楷书来写。赵字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字体全面,贴多,可供学习的范本多。当然,加强读贴也是必须的修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放弃,要咬着牙挺过去,相信一定能够过这一关。因为这一关必须要过!否则你就会半途而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