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團狀態

攪拌,就是我們俗稱的“揉麵”,麵筋是小麥蛋白質構成的緻密、網狀、充滿彈性的結構。麵粉加水以後,通過不斷的攪拌,麵粉中的蛋白質會漸漸聚集起來,形成麵筋。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攪拌的越久,麵筋形成越多。而麵筋可以包裹住酵母發酵產生的空氣,形成無數微小的氣孔,經過烤焙以後,蛋白質凝固,形成堅固的組織,支撐起麵包的結構。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在現代機械製作麵包時,最能展示個人技巧優劣的重要過程,就是攪拌。因為它考驗了眼、耳、手等視覺、聽覺、觸覺所感知的能力。麵包的優劣,如果說大半都取決於攪拌過程也是不過分的。

攪拌工作前的準備

為了完成攪拌過程而必須有周全的準備,那就是

1 、決定製作麵包的方法

需考慮製作量,機械設備,工具,勞動力,銷售形式,消費者喜好;

2、 決定配方的比例

麵包酵母,砂糖,鹽等的均衡,全體材料的均衡,定價,消費者的喜好等;

3 、探尋調查原材料

水的硬度,麵粉的灰分量,酵母食品添加劑的氧化劑量,酵素劑的種類用量以及純度,甜味劑的種類,乳製品的種類,油脂的主要原料與品種等;

4 、原料的事前處理

注意:預先將麵包乾酵母融入部分的配方用水中,使其溶解,微量添加物的酵母食品添加劑必須使其均勻的分散在麵粉當中,溶解麵包酵母的水不能過於高溫或者低溫。

攪拌的目的

攪拌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 使原材料分散並均勻混合

2 使空氣融入麵包中

3 製作出具有力度彈性和延展性的麵糰

低速攪拌

攪拌時,低速攪拌的目的主要在於分散、均勻,特別是麵包酵母或者酵母食品添加劑等微量添加物,使其完全均勻分散,是為了達到均勻發酵所不可或缺的條件,並且不要施以過大的負荷。

中高速攪拌

另一方面,中高速攪拌的目的是為了使空氣進入麵糰(以麵糰中所含的空氣為中心,以集結因麵包酵母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空氣混入不足時氣泡數會減少變成氣泡粗糙的麵包,這是有些人制作出的麵包組織粗糙的原因之一)並且製作出具有高度彈性和延展性的麵糰。要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麵粉中所含有的蛋白質的特性,以形成麵筋組織,並且保持麵包酵母所生成的二氧化碳,這是麵包製作的重點。

攪拌時,低速攪拌和高速攪拌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即使低速攪拌時間多了幾倍也是無法達到高速攪拌的效果的,但無論事情再多再忙,若是過度使用高速攪拌,也同樣無法做出優質的麵糰。

臨界攪拌速度

為了能夠做出優質麵包,最低攪拌速度就是臨界攪拌速度,這個速度以下就無法攪拌出良好的麵糰。

攪拌初期過度使用高速攪拌,會使粉類與水的接觸面急速的形成麵筋,阻止副材料溶於水中,在麵包中就會殘留下未完全進行水合作用的部分。水和粉類最能夠順利的完成攪拌的比例,平均數值是為一比一。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最小限度的低速攪拌,是和製作方法和配方有關係的,可分為兩個時間:

2分鐘左右(吐司麵包中種法正式揉和,液種法正式揉合)

必須4分鐘以上(糕點麵包加糖中種法揉合,吐司麵包直接揉合法,液種法)。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為了能夠達到攪拌的最佳效果,攪拌機必須具備的動作有以下三種

1 :經由攪拌將對缽盆的壓縮和敲叩

2: 延展

3: 捲入和摺疊

當然現在市售的攪拌機都一般符合這些條件,即使是用手揉合時,也必須將這三點操作正確。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麵糰五個階段與最佳狀態判斷

瞭解了攪拌的準備與目的,接下來我們來了解攪拌的5個階段。

首先,攪拌一共分為5個階段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1、拾起階段(抓取階段)

將麵粉,砂糖,脫脂牛奶等原料加入水中混拌;此時無法形成麵糰,粘黏狀態,材料分佈不均,無論哪個部分都容易被抓取下來。

2、成團階段(水分吸收階段)

進入這個階段,攪拌機由低速轉為中速,麵粉等包裹水分,終於黏粘成團。麵糰整合後盆也乾淨了,但麵筋形成較少,即使將麵糰推展開,麵筋薄膜較厚且薄膜切口是凹凸不平的。

3、完成階段(結合階段)

隨著麵筋結合延展,水合作用的進行,外觀開始變得光澤滑順。將麵糰推展開時,麵糰是具有延展性且連接狀態良好,抗延展的彈力也很強。擴展階段(最終階段)完成階段後半階段就是擴展階段,麵糰會粘黏在攪拌機上,但敲叩在缽盆上時,會粘黏在缽盆上,感覺到其延展性。麵糰敲叩至缽盆時聲音變得尖銳,出現啪~啪~的聲音。

4、攪拌過度階段(斷裂階段)

再接著繼續攪拌,麵糰會失去彈力,呈現溼潤的表面,並且非常粘黏。推展開面團時,麵糰完全沒有抵抗力,薄且流動般地向下灘流。因而被稱為過度攪拌階段。但在用良好的麵粉製作吐司類麵包時,略微的過度攪拌,也可以利用較長時間或者中間發酵彌補。初期攪拌過度階段的麵糰,會烘烤出內部顏色偏白且氣泡孔洞細小的麵包。

5、破壞階段

實際上不是將麵糰攪拌至這個階段,麵糰出現暗沉,完全失去彈力,明顯的粘著。除了物理的損傷之外,酵素的破壞也很大。這個階段已經無法進行麵糰的推展了。

何為最適度的攪拌

有最適度的攪拌狀態,那麼也會有攪拌不足和攪拌過度的狀態。若是把最適度的攪拌狀態想成絕對狀態那就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了,因麵包種類不同,製作方法而有所不同,結論是烘焙出最美味優質麵包的攪拌就是最適度的攪拌。所謂最優質不僅僅指氣泡氣孔,若是藉由過度攪拌來彰顯某種麵包的特點時,對面包而言那就是最適度之階段。無論如何,沒有試著去揉和,烘烤麵包是很難想象最適度攪拌的,但在某個程度上,仍可以想象由不同製作方法、原料呈現不同麵包成品,特別是麵粉性質不同,也會有很多變化。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最適度的攪拌

最適度的攪拌如前所述,麵包會因類型不同而異,所謂最適度的攪拌,就是在麵筋組織的抵抗力最強至略減弱,延展性出現的時間點,一般在推展麵糰時,會呈現均勻的半透明薄膜,乾爽狀態製成性佳,烘烤完成時的成品也很好。

有了打面機廚師機就可以一勞永逸嗎?打面重要的是看麵糰狀態

攪拌不足

除了原材料混合不均勻等問題外,初學者大多都會在此階段就以為麵糰完成了,這樣的麵糰製成性不佳,烘烤出的麵包也會小且氣泡膜偏厚。(這個失敗麵包的狀態也恰好是昨天公眾號粉絲留言問的一個問題,請同樣出現這類問題的朋友注意,如果攪拌不足是造成的麵包體積小,氣泡膜厚表皮粗糙的原因之一。)

攪拌過度

所謂攪拌的程度,也會隨著時代而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小麥品種的改良、制粉技能的提升、麵包製作機器的改進,再加上面包製作技術的提升,總之相比較於過去的時代,攪拌時間變長了。

但極端地過長時間的攪拌會使麵糰缺乏抵抗力(彈力),不均勻,製程性差。此外,麵包容積變小,柔軟內部的氣泡膜變厚,幾乎與攪拌不足呈現同樣的狀態。(此處敲黑板!攪拌不足和攪拌過度,都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失敗狀態。)但若使用的麵粉良好時,略微的過度攪拌,可能還可以介由略長的發酵時間使其恢復。

各種麵包與攪拌狀態的對應

標準攪拌狀態與麵包種類

拾起階段 (丹麥麵包,德國麵包)

成團階段(長時間發酵的法國麵包)

完成階段(變化型麵包 法國麵包)

擴展階段(直接糅和法吐司麵包 中種法吐司麵包 速成法吐司麵包 冷藏麵糰 冷凍麵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