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8(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CTS)正在苏州召开。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蔡柏蔷教授介绍了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中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全世界有2.5亿慢阻患者。中国慢阻肺患者占全球总数的40%。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至2018年的13.7%。

慢阻肺在慢性疾病所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中占据第二位。我国心血管疾病和慢阻肺是DALYs最主要的两种疾病。

慢阻肺的认知问题

社会各界对慢阻肺认知普遍不足;慢阻肺未纳入医保十大疾病;戒烟、控烟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慢阻肺的诊断问题

我国有88%的慢阻肺患者没有做过肺功能检查。2007年钟南山报告,只有6.5%患者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2018年王辰报告,仅有12%的慢阻肺患者做过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2018年GOLD报告指出,对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和/或有危险因素接触史的患者都应该考虑到慢阻肺的临床诊断。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如果有相应的症状和明显的危险因素接触,则可诊断“慢阻肺”。

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尚无肺功能仪器。基层医院目前无法展开肺功能检查,农村慢阻肺诊断几乎从未使用肺功能进行诊断。中小型医院肺功能临床应用处于空白状态。

慢阻肺药物治疗主要涉及稳定期的治疗,是慢阻肺治疗核心问题。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气流受限以及急性加重的差异,每例患者的治疗应该个体化。

从生产力来看,我国药品生产力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医药大而不强”。在慢阻肺领域,我国药物自主研发能力存在明显差距。

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目前停留在国际上15年前慢阻肺药物治疗水平,缺乏某些重要的治疗药物。比如LABA和LAMA联合制剂、超长效LABA等。

农村地区医疗机构中目前没有2018 GOLD报告推荐的药物。农村慢阻肺患者几乎没有接受过以吸入药物为主的长期维持治疗。

仅有20%基层医生了解慢阻肺的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中,半数以上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农村地区抗生素的使用非常普遍。慢阻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比例高达93%,茶碱为58%,ICS联合LABA仅为4%。

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目前我国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需大幅提高

早期发现和诊断慢阻肺:轻中度气流受限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只有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发生急性加重时才就诊。

普及肺功能检查:肺功能仪使用不足,仅有1/3的诊断是肺功能仪测定做出。

维持规范治疗和药物供应:应用的治疗方案常与慢阻肺指南不相符合,缺乏长期、规律的维持治疗概念。基层医院缺少慢阻肺治疗的基本吸入型药物。

患者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差,不能坚持长期、规律、稳定地维持治疗。重视近期疗效,忽略远期目标。

第十九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我国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