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的文化世所倾羡。

而中国书法艺术则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文化演变过程。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堪称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因各朝各代书法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不同,书法作品的艺术风貌亦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下面带领大家一览晋、唐、宋、元、明、清书法风貌。

晋人尚韵

晋代书法崇尚意韵,字型优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淡然之美。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富有革新精神的晋代书法家创一代丰神俊逸之书风。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中国书艺在他笔下登峰造极,其后历代大家则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韵或势、或意或法、或态或质,局部过之者或有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其子王献之秉承家传又出新意,与其父并称二王,故后有二王笔札为古今书家祖宗之说。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王献之《中秋帖》

唐人尚法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因此唐代墨迹传世者也比较前代为多。

从六朝遗法中,蝉蜕而出的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为书法主流,结构严谨、气魄雄伟,具有一种力度美。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唐 颜真卿 《湖州帖》

后世遂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

张旭、怀素以癫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一篇《书谱》纳百川之说而独树一帜;贺知章、李隆基力创真率夷旷、风骨婉丽之新境界;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唐 怀素《自叙帖》(图片节选中国传世书法)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孙过庭《书谱》(图片节选中国传世书法)

诗仙李白书法亦有一传世名篇,一首《上阳台》把浪漫主义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而颜真卿之“纳古法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则又辟新径,遂成一家。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李白《上阳台帖》

宋人尚意

宋代书法尚意。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最好表达方式

这才有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于韵中求意,直入蹊径。

无论是天资颇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轼,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风范,使学问之气郁郁于毫墨之间,意境卓而不凡。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苏轼《新岁展庆帖卷》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宋 米芾《珊瑚帖页》(局部)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黄庭坚《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牍》

南宋的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等书家亦继之而行,进一步延伸了宋书之意境。

元、明尚态

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宗法晋、唐而少创新。在宗法晋、唐的基础上,赵孟頫的书法表现出温润闲雅秀妍飘逸的面貌风格。

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临摹的主要书体。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虽然成就略逊一筹,然而在书法风格上亦有自己独到之处。虽各有其妙,不失大家风范,却已显门庭冷落之态。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元 赵孟頫 《宗阳宫帖页》

明代书法以态求胜。一字万同、台阁体风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沈粲、兄弟亦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最高境界。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于秘府,颁属国诏,必命之书,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明中期,吴中四家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名播神州。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明 王铎 《自书诗卷》

晚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首当其冲,全面追求大尺幅震憾的视觉效果,侧峰取势,横涂竖抹,满枝烟云,一改几朝风貌。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倪元璐 张瑞图 作品(图片节选中国传世书法)

而董其昌仍坚持帖学的传统立场,于我行我素之间,绝唱一曲《大唐中兴颂》独立墨林瀚海之中。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董其昌《大唐中兴颂》局部

清人尚质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明末愤世嫉俗的风气在王铎、傅山等人的作品中仍时有体现,自我生命力转化为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于作品中随处可见。

清中期扬州八怪集狂放不羁、怪诞险卓于一身,自我张扬之风格于尺牍之间挥洒自如,为历代所不及。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郑板桥书法作品

及至晚清,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人在刻意传统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变章法结构与此同时,金石考据之学悄然兴起,一时朝野内外,学碑者趋之若鹜,终成清朝书坛的发展主流。

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以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璨夺目的境地......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刘墉《诗文卷》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梁同书《苕溪渔隐丛话轴》

艺视角|这些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仍光彩夺目

《碑记轴》 金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