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在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也有一个名叫南山的地方。那里山高林密,坡陡路险,被称之为淅川的“小西藏”。有一位名叫申佩源的教师,他不仅自己扎根南山教书,而且还把自己的父亲、妻子、妹妹先后带进了南山。一家四位老师坚守在南山两所小学,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

申佩源老师的家庭是一个“教师之家”。父亲名叫申祥训,教了一辈子书,已经退休;妻子朱建芳和妹妹申先条都是在职教师。申佩源师范毕业后一直在毛堂乡“南山”和“北锁”的石槽沟、毛湾、板山沟、桥沟等几所山村小学从事教学工作。2015年夏季,他得知南山的学校教师紧缺,主动请缨从桥沟学校到南山工作。在南山朱家营学校,申佩源这一干就是三年。因为,他爱上了南山,爱上了那里的孩子。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申佩源老师正在为学生准备午餐)

其实,南山只是一个大地名。因为,这里地处伏牛山南部,故名南山。在大山深处,分布着石门观、铁江沟、江沟、庙沟、马沟、朱家营、党院等7个村子,10000余名村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下,许多家庭生活富裕了,在城镇买房定居,家长带着孩子到县城或乡中心小学就读。至今,南山里只剩下几十名学生。这些还没有走出大山的孩子,家庭多是贫困户。由于,山高,路险,这里的学校,条件差,学生少。近年来,原来的一批老教师陆续退休,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是教育的“香饽饽”,没等人到,就被同样需要补充教师的乡直中小学校抢走了,所以,南山里的学校年年需要补充教师。申佩源所在的朱家营小学有3名教师,18名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继续留在山里读书。其实,他们更需要优秀的教师,靠知识改变命运,靠读书走出大山。在这所学校里,申佩源既是校长、教师,还是炊事员。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远眺淅川县毛堂乡南山地区)

南山里的几所小学虽然学生不多,但是,年级却不少,几年前有的教师一个人教两个年级,纵然如此,有一些课程还是无法开设。因为大山里条件差,交通不便,缺少经济门路,当地有文化的人都走出大山,进城居住或者务工了,连一个合适的代课教师都难以聘请到。师资力量的缺乏严重困扰着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时,申佩源想到了自己刚退休的教师父亲和同是教师的妻子。当时,他的儿子还在哺乳期,考虑到深山里艰苦的条件,申佩源最终没有敢对妻子说。因此,让父亲重返讲坛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申祥训老师退休后,在一家果园负责管理工作,生活条件好,待遇高。可是,他听了儿子申佩源的想法,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儿呀,你就别提报酬多少的问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老教师,能够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就这样,申祥训骑着摩托,带着行李,当天就跟着儿子一起挺进南山了。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申祥训老师正在手把手教学生写字)

父亲申祥训的加入,暂时缓解了南山朱家营学校的教育教学压力。但是,由于教师人员流动快,自己所在学校里的师资匮乏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申佩源想建设一支铁打的“支教队伍”,彻底解决南山朱家营学校教师短缺难题。两年后,申佩源再次想到了妻子朱建芳。他想让妻子进山与自己一起工作,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妻子是全乡的教学业务骨干,县级优秀教师,她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提升南山朱家营学校的教学质量;二是妻子性格外向,组织能力强,有爱心,她的加入会给南山里的贫困家庭和学生带来爱心帮助。可是,妻子朱建芳来不来,申佩源心里没有底。不是申佩源对妻子不了解,而是家中除了不满3岁的儿子之外,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他担心妻子放心不下家里的一切。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朱建芳老师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娱乐)

2017年春季期终考试,朱建芳在白树小学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名,再次被评为“淅川县优秀教师”。这天晚上,申佩源乘着妻子高兴,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说:“老婆,我知道你是白树学校的中层领导,该学校距离县城近,离咱家也只有500米,不仅环境好,还能够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可是,南山里的学生真的很需要你……”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建芳的眼眶便湿润了,她不停地用纸巾擦眼泪。申佩源见老婆一哭,便着急地说:“老婆,你别哭。你不愿意去,就只当我没有说。我的请求的确有些过分,你在白树学校负责的政教工作和个人的教学成绩样样出色,让你去南山小学校工作,真是委屈你了!”朱建芳擦干眼泪,说:“我不是为你的提议伤心,而是为我们想到一起而感动,两年前我就想陪你一起去南山了,当时考虑儿子太小,想等儿子大点儿再去。我生在南山,长在南山,我是南山的女儿,为家乡付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申佩源听了妻子的话,高兴得把妻子抱了起来。他说:“有了你的加入,南山教育就更有希望了!”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朱建芳老师正在给生病的留守儿童喂药)

朱建芳的调动申请很快得到了毛堂乡中心学校的批复,同意朱建芳到南山朱家营小学任教,与丈夫申佩源一起工作。她的做法受到了乡中心校领导的肯定和鼓励。2017年8月17日,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学,朱建芳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她一个人骑着摩托前往南山朱家营小学,与丈夫申佩源一起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他们到学生家里家访,筹划德育夏令营活动。不过,朱建芳发现南山里的学生不仅仅是需要优秀老师,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家里贫穷,学生们存在学习用品少,穿的衣服破旧,生活困难等。善良且有爱心的朱建芳立刻萌生了帮助这些山区贫困家庭和孩子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鼓励和支持,她把朱家营学生的困难情况制作成“美篇”,标题为《深山支教的珍贵记忆》,然后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争取爱心人士的支持。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支教团队一起做教学研究)

爱心就像是春天的阳光,一切都来得那么快,那么灿烂,那么温暖。朱建芳的爱心倡议很快得到了朋友圈中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10天募集到现金8000多元。她为特困学前幼儿交上了秋期学费和午餐费,为孩子们买齐学习用品;为朱家营村在读博士家送去500元助学金。同时,还为南山朱家营、庙沟、石门观等学校的几十名学生购置了校服。大山里的学生们第一次穿上校服来学校上学,不仅学生们精神多了,而且整个学校也充满了生机。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大山里的学生们第一次穿上了校服)

2018年春期,朱建芳联系到了在广东惠州安德烈斯.朗琴湾国际幼儿园工作的李彦燕女士。美丽善良的李彦燕女士原是毛堂乡板山沟村人,她了解到家乡毛堂南山朱家营小学的学生情况后,组织朗琴湾幼儿园师生首次捐款5000元,用于朱家营学前幼儿的学费,1-5年级孩子的辅助读物等费用。2018年儿童节,李彦燕女士倡议朗琴湾幼儿园师生再次为南山里的朱家营小学捐赠书籍、玩具、衣服等爱心物品共计4007件。由于捐赠物品太多,朱家营小学用不完,李女士与朱建芳商议后,决定把爱心捐赠扩大到毛堂乡其它6所山区小学。截止笔者发稿,朱建芳已经筹措善款和爱心物资累计达到50000余元,解决了山区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不仅如此,爱心接力还在继续。通往南山的道路险峻,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人们经常会看到朱建芳骑着摩托,前面带着3岁的儿子,后面带着从县城快递公司取回的爱心包裹,小心翼翼地前行。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惠州朗琴湾幼儿园向朱家营村小学捐赠现场)

申佩源看到妻子朱建芳的爱心捐助活动取得成功,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在妻子到来之前,南山里的学校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有力的捐助。不过,更让申佩源感动的是朱建芳还为他带回来一个女儿。原来,朱家营学校二年级学生陈淅坪,她家距离学校有9里远的山路。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因病无法接送孩子。朱建芳便把陈淅坪留到学校,成为申佩源家庭中的一员。寒冬的晚上,朱建芳担心陈淅坪半夜踢被子着了凉,就与这个女孩同睡一张床,对陈淅坪的关怀无微不至。隆冬的一个周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封了山,朱建芳送陈淅坪回家,她把仅有的一双水鞋穿在了女孩脚上,自己的脚却因湿透而冻伤。申佩源知道,妻子这是把陈淅坪当做自己的亲女儿一样看待。可是,为了来南山支教,朱建芳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留给目不识丁的奶奶照顾,正读小学毕业班的女儿也成了留守儿童。每每想到此事,申佩源心里就会一阵酸楚。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惠州朗琴湾幼儿园向朱家营村小学捐赠现场)

2018年春季开学,申佩源的妹妹申先条成为一名新进教师。本来,申先条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毛堂乡中的领导有意请申先条到乡中教学。可是,申先条看到父亲、哥哥和嫂子都到条件最差的南山去支教,便主动要求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毛堂中心学校的领导批准了申先条的请求,调任她到南山里的庙沟小学,与父亲申祥训一起工作和生活。至此,申佩源全家四位教师全部进了南山,他们的加入不仅有力地扭转了南山学校师资短板,而且提升了教学质量,让南山里的孩子享受到了山外学校一样的良好教育。

一个家庭四位老师,特殊“支教”团队,扎根深山点燃山区孩子的梦

(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

一个家庭,四位教师,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支教”团队,和其他南山的教师一起,扎根在深山区,用最丰富的知识,用最纯朴的善良,用最真诚的爱心,传道授业,播种爱心,点燃了和点燃着南山孩子们的梦!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