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十一章:从淄博博山区的公羊高谈起

《三字经》第二十一章:从淄博博山区的公羊高谈起。因为本章节提到的《公羊传》的作者正是此人,《春秋公羊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作者为孔子的弟子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是齐国人,就是我们现在的淄博博山区。

《三字经》第二十一章:从淄博博山区的公羊高谈起

淄博博山区

淄博博山区,在山东省中部,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部,东部和北部与淄川区毗邻,南与沂源县接壤,西北与章丘市交界,西南接莱芜市,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所在。

《公羊传》这部奇书一直在公羊家族世代流传,都是口头传的,到了西汉,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写成书。由于孔子写的《春秋》“微言大义”,没有人批书的话后世的我们很难看懂,所以就在我国历史上出了三位批书高手“左丘明”,“公羊高”和“谷梁赤”,今天我所谈的公羊高便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本章原文:

《三字经》第二十一章:从淄博博山区的公羊高谈起

公羊传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我先把需要讲解的字解释一下:

(1)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是注解《春秋》的书。

(2)者:语助词。

(3)公羊:《公羊传》的简称。早先是战国时公羊高所撰,到汉景帝时再由公羊寿与胡毋生写定。此书以问答形式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4)左氏:指《左传》,也叫《左氏春秋》。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所撰。以叙事为主,着重在以史事来证实《春秋》。

(5)谷梁:指《谷梁传》,战国时谷梁赤所撰。

(6)经:古代的图书目录有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这里指儒家典籍。

(7)既:已经。

(8)方:才、开始。

(9)子:古代图书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的子部。这里指诸子百家的书籍。

(10)撮:摘录。

(11)其:诸子百家的书籍。

(12)要:重点。

(13)记:记住。

为了帮助一些朋友的读音,我把这个原文的拼音也写出来:

三(sān) 传(zhuàn) 者(zhě),有(yǒu) 公(gōng) 羊(yáng),

有(yǒu) 左(zuǒ) 氏(shì),有(yǒu) 谷(gǔ) 梁(liáng)。

经(jīng) 既(jì) 明(míng),方(fāng) 读(dú) 子(zǐ),

撮(cuò) 其(qí) 要(yào),记(jì) 其(qí) 事(shì)。

下面我把这一章的现代白话文的意思说一下:

给《春秋》作解释的有合称“三传”的书,分别是战国时公羊高的《公羊传》、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的《左传》、战国时谷梁赤的《谷梁传》。

儒家典籍都通晓了之后,才开始读诸子百家的书,对各家的书要摘录重点,记住其中的事例。

下面我讲一个韦编三绝的故事,看看古人的读书精神: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代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会有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连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的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然后我再讲一个“半部论语”,看看中华经典的威力。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西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最后希望淄博博山区的朋友都来关注我,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大家对公羊高或《春秋公羊传》感兴趣的话,请帮助转发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