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主题阅读

同主题阅读

唐宝民

大学时代的一天,我在图书馆里借了本《乌托邦祭》,这是一本记述庐山会议的书,写得非常好,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庐山会议的书,从此便对庐山会议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乌托邦祭》读完后,听说还有一本关于庐山会议的书,叫《庐山会议实录》,是由庐山会议的亲历者李锐写的,便到图书馆把这本书也借来读了,果然不错。以后,又陆续读了几本关于庐山会议的书,从而对庐山会议那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读书生活中,我就一直采用这种“同主题阅读法”——把相关题材的书集中在同一段时间阅读,收获非常大。

同主题阅读法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把相同或相近题材的书在同一个时间段集中阅读。前段时间,我买到了学者徐方的《干校札记》,这本书中,记录大量学者顾准的往事,于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又找来了另外几本和顾准有关的书,分别是:《非如此不可——顾准传》、《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同主题阅读法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把同一个作家的代表作集中读完。有一年,我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房龙的《宽容》,读罢,深为房龙的叙事技巧所折服,于是决定把他的

其它几本有影响力的书都读完,便到书店买了一大堆房龙的书回来,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名人的故事》、《人类的艺术》等,还读了他儿子杰勒德·威廉·房龙写的《房龙传》。

同主题阅读法的第三层意思,就是把同类作家的作品集中起来阅读。多年前,我在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19世纪文学主流》一书中读到一段对“流亡文学”及“流亡作家”的评价:“我们仿佛看到流亡作家及其作品出现在一道颤动的亮光之中,他们经历了一个恐怖的流血的夜,他们的脸色苍白而严肃,他们的感情的迸发表露了这种情绪,在这里面人们可以感受到激发人心的力量。”于是,我开始关注流亡作家这一群体,相继阅读了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茨威格等作家的作品,从而对流亡作家及其作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主题阅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相同或相关题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得到检视,使读者对这一题材能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这一题材的整体性认识,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相关资料及其所蕴含的思想,对阅读行为来说,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