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需引導 家長有啥招

核心閱讀

青少年好奇心強、自制力弱,容易沉迷網遊。嚴管,效果不好,反而刺激孩子的叛逆情緒。這對家庭教育提出新課題。專家建議,不宜把遊戲視為洪水猛獸、一禁了之,而應該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家長自己要發揮示範作用,不妨多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旅行,一起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讓孩子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遊戲開發者、運營者,要承擔社會責任,淨化網遊。

精彩刺激的畫面、變化無窮的情節、操縱一切的快感……虛幻網絡遊戲世界的種種,對於好奇心強、自制力弱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孩子們“觸網”的年齡也越來越小,甚至低於3歲。

網絡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如何有效防止學生沉迷遊戲?是嚴管,是放任,還是引導?記者採訪了相關各方。

怎麼看

視為洪水猛獸

反而刺激好奇

小陽是武漢市的一名初中生,平時家教甚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同學的慫恿下來到網吧,接觸到電子遊戲。廝殺、競技的快樂,讓小陽一下子“陷”了進去。

小陽開始逃培訓班的課,找機會偷偷去網吧玩。沒過多久,這一情況就被母親劉女士發現了。

劉女士勃然大怒,決定好好管教一番:她將家裡的電腦搬到自己臥室,並設置了密碼;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不讓小陽有機會偷偷溜去網吧;還聯繫了和小陽一起打遊戲的同學的家長,禁止他們再和小陽往來。

但事與願違,劉女士的“嚴防死守”不但沒有起到效果,反而更刺激了小陽和幾個同學的叛逆情緒。他們與家長的關係愈發惡化,開始逃課去打遊戲,整日沉浸在虛幻世界裡。

“在遊戲裡,我感覺找到了自己。”數次被學校和家長在網吧“抓到”後,小陽說:“遊戲的吸引力太大了,我控制不了自己。”而劉女士更是感到失望、悲傷、無奈,不知如何是好。

“遊戲光靠壓是壓不住的。家長強行禁止玩遊戲,往往反倒把孩子推向了遊戲。”在一場家長公開課上,遊戲開發者李濤表示,中小學生處在人生的叛逆期,家庭和學校如果將遊戲視作洪水猛獸,反而會刺激孩子的好奇心與窺探欲。“想防止遊戲沉迷,就應該教導孩子去做遊戲的主人,而不是成為遊戲的俘虜。”

“很多家長在指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方面,有些‘任性’。”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劉長海說,“一方面,倉促為孩子配備數碼產品,卻沒有思考過‘孩子做好擁有數碼產品的準備了嗎’‘孩子知道如何合理使用數碼產品嗎’等問題;另一方面,一旦發現孩子成績下降、視力減退等情況,就嚴加管束,甚至立即沒收電子設備。這不但不能使孩子形成理性上網的規則意識,還可能引發嚴重的親子衝突。”

幫孩子走出網絡遊戲的泥淖,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確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孩子就是不聽勸;本來是想平心靜氣地去溝通,結果常常被氣到大發雷霆。“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先要冷靜。畢竟,教育常常有一個反覆的過程。孩子的自律,是逐步建立起來的。”劉長海表示。

怎麼教

家長以身作則

多花時間陪伴

福建福州的小強,父母做小生意,平日工作繁忙,很少和小強面對面溝通。在小強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父母就給他買了手機。由於疏於管教,小強很快就染上了手機遊戲的癮。

為了幫孩子戒掉網癮,小強的母親黃女士也曾採取過圍追堵截、全程監控的方法,但並不奏效,小強仍然整天抱著手機不撒手。“我們也嘗試過請保姆照看、讓爺爺奶奶幫忙的方法,但都沒什麼用。我們畢竟精力有限,自己還有事情要忙,不能整日看著孩子,所以有時候會想:就隨他去吧,總有一天他會玩膩的。”黃女士說。

“學生沉迷網絡,如今又有新的表現。”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耿申說,“2017年的一項專項調查顯示,學生在家上網的佔96.76%,上網使用手機的佔71.14%,用電腦的佔25.69%。如果說使用固定終端時的‘沉迷’還比較容易被發現,那麼用移動終端的‘沉迷’則更為隱蔽。”

有專家表示,對於中小學生而言,無論其沉迷的是網遊、影視、群聊抑或是其他網絡產物,只要是長時間沉浸其中,都會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學習和交往等行為的正常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家長決不能放任孩子接觸網絡而不做任何引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用遊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些家長把玩網絡遊戲作為獎勵孩子的手段;還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玩遊戲,自己卻玩得不亦樂乎……

“如果家長管理不好自己的網絡行為,那麼孩子的網絡沉迷問題也會隨之加劇。”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裴濤說,“所以,家長必須強化自身榜樣示範作用,有意識地放下手機、離開電腦,多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現實世界比虛擬世界精彩得多,家長不妨多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旅行,一起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讓孩子在學習之餘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讓他們掌握獲得快樂的能力。”裴濤說。

怎麼管

商家責任盯緊

正規措施治癮

怎樣科學有效地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除了父母,學校、政府、社會都應該齊抓共管、密切配合。

“教育並不拒絕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相反,信息技術課應當是所有學校都開設的課程。”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說,“但信息教育不應止步於技術的學習,更應著眼於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信息素養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信息免疫的能力,就是要抗擊網絡中的各種誘惑與干擾。”李明新認為,網絡學習需要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自主性。現階段,也不宜誇大手機學習的正面功效。

“要盯緊網絡遊戲製造和運營平臺的公共道德責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馮建軍說,“對於網絡遊戲開發者、運營者而言,投資網絡遊戲主要是為了謀利。他們最先考慮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來玩。所謂‘好遊戲’,一定是‘黏性’很大的遊戲。但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網絡遊戲相關方必須把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淨化不良因素,製作有意義的、適合青少年的網絡遊戲,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現在,中小學生一旦出現網絡沉迷問題,家長往往束手無策。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把孩子送往一些非正規的網癮訓誡機構。那些非正規機構,往往用極端手段強行對孩子進行管束,效果常常適得其反。”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羅樹庚建議,由政府出資成立公辦的網癮消解學校,由專業人員對沉迷網絡、不能自拔的學生採取積極的干預措施。

(王晨婷參與採寫)

(原題為《成癮需引導 家長有啥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