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春至留寒意,陽山氣乍晴。人來如有約,水伏欲無聲。罨畫聞禽過,青蒼待鹿行。悠悠朝市遠,輾轉是何情。雨中焚檀靜坐,為君翁作畫一幀,蓋戲妨雲林也。因題六詩並請教正,此詩是王鐸所作之一。行草王五言詩墨跡書於1651年(次年王鐸卒於家中),人書俱老,然筆力猶健。現藏於河南省博物院。

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在我國書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嚴謹秀逸之風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鐸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他是書法史上一位傑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時代的王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懷,在他的《擬山園選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驚世駭俗的審美觀。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於他超邁雄奇的行草書。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

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於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學米芾有亂真之譽,展現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學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之蒼老勁健,全以力勝”。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

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王鐸去世前一年的行書軸,人書俱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