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王鐸畫像

明末清初的書法家王鐸,五百年書名不顯,他還在世時就自己的書法被汙名為斜門歪道,連喊:“不服,不服,不服!”(如下圖)不料五百年後,他書名大著。他那癲狂騰挪的筆法、荒率狼藉的十分“現代”的書法造型,以及他那有些頹唐紛披的筆畫線條的美,就是對中國當代書壇乃至新加波、韓國,特別是日本書壇,產生著巨大影響,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被譽為“神筆”王鐸。而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王鐸《唐人詩卷》,卷後跋語:“……不知者則謂為高閒、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王鐸,字覺斯,1592年的夏天出生於河南孟津,故世稱“王孟津”。如今,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還建有他的故居(如下圖)。他的先世本是山西太原的望族,自從王鐸的十世祖王成起由山西太原府的洪洞移居洛西,遂籍河南。

他早年在家鄉讀書,18歲就讀於河東書院,30歲時中鄉舉,後來又考取進士。他連科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接著又授編修,充任經筵講官(由翰林出身之大臣兼充的給皇帝講經史的官員),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王鐸個人的官運青雲直上,但當時明朝的國運則是每況愈下,風雨飄搖。宦官禍國,滿洲崛起,農民起義席捲全國。所以,動亂中王鐸曾經一度困居家鄉,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甚至“絕糧”“乞米”的生活,但卻能以書畫自娛。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洛陽孟津縣

崇禎三年(1630年),兵科給事中(輔助皇帝處理兵機奏章)張鼎延也謫居在家,王鐸一度與他退居洛寧縣金門山中,詩歌唱和。1636年,王鐸在家鄉協助孟津縣令修磚城,以防暴亂,並撰寫了《募勇保城碑記》。崇禎十一年(1638年),46歲的王鐸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經筵講官、教習館員。那天,他在給皇帝進講《中庸》時,憂國憂民,竟談論起國事,說民不聊生、白骨如林。崇禎皇帝大怒,切責他“敷衍支吾,不能發揮精義”,嚇得王鐸俯伏案前待罪。由此也積澱下他對明朝帝王權貴的憤恨。第二年他就請假回鄉,遊浚縣大伾山,用隸書寫下了徑丈大字“鷺濤虎岫”,摩崖於龍洞旁。這實是他心中不平鬱氣的一種發洩。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浚縣大伾山:“鷺濤虎岫”

1641年李自成佔領洛陽一帶,王鐸正在家鄉。於是,他開始了逃難的流浪生活,流寓黃河北岸的懷州、蘇門。九月,王鐸受命南京禮部尚書。十月,他讓家人先行,取路暫返孟津,自己率家丁25騎隨後。當他們行至衛輝張吳店時,家人一行陷於農民義軍的包圍之中。王鐸居然親率25個家丁騎兵衝入兩千農民軍中,救出了家人。

1643年,他攜家人又流寓河南輝縣蘇門山南10裡之孟莊山志園,得到好友園主郭公隆的接濟。崇禎十七年(1644年),52歲的王鐸再度服闕,將要進京復職。不料,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景山自殺。這樣,王鐸就滯留在浚縣、內黃一帶,又重遊大伾山,瞻仰漢光武中興遺蹟,有感而書“再至青壇詩”於“鷺濤虎岫”摩崖之左。他的父母、四弟、妻子、兩個女兒都在戰亂中先後病逝。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洛陽孟津縣王鐸故居

五月初,明朝大學士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讓史可法督師揚州。五月二十九日,王鐸到達金陵,即被授以南京禮部尚書之官,並提拔為東閣大學士。這時,清兵攻佔揚州,將要渡江,福王逃往蕪湖。留守南京的王鐸見明朝滅亡已無可挽回,就與禮部尚書錢謙益等率領文武百官出城投降清兵。

順治二年(1645)在南京降清後,王鐸隨清軍將領多鐸抵達北京,但並未得到任用。貧病交加的王鐸,聽聞舊識洋人傳教士湯若望已在前一年十二月接掌清欽天監(相當於國家天文臺臺長),於是決定手書一卷相贈,內容則選擇他在崇禎年間(1628-1644)贈給湯若望的七言律詩四首。顯然,他希望此一舊作能令新貴湯氏憶起兩人先前的交情,而向清廷舉薦和加以賙濟。他在這幅精心書寫的長卷中,還描述了自己一家人當時生活飢寒交迫的窘況(如下圖)。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詩卷中王鐸寫道:“書時,二稚子戲於前,飢啼聲亂,遂落……等字”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詩卷中王鐸寫道:“月來病力疾,勉書時絕糧,書數條賣之,得五斗粟,買墨,墨不嘉耳, 奈何。”

1646年因清世祖順治皇帝對漢文化有濃厚興趣,又喜愛書法,加上湯若望的舉薦,王鐸受到皇帝的器重,被任命原官禮部尚書,管宏文院學士,充明史副總裁。第二年又充任殿試讀卷官。

順治六年(1649年)一月,他被授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十月又遇恩詔加太子太保。順治八年(1651年)王鐸再次晉升為少保。不過,這時王鐸實在無心做官,只想歸鄉以擺脫“漢奸”的罪名。所以,1652年正當要任命他做禮部尚書時,一直鬱鬱寡歡的王鐸卻尋找藉口請假回鄉了。不料,他竟死於鄉間,享年60歲。朝廷得知後,追贈他為太保,賜諡號“文安”。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王鐸故居中沈鵬的題匾:“神筆王鐸”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王鐸故居門前的王鐸書法詩碑

縱觀王鐸的一生,生罹末世,幾經沉浮,可嘆可悲。他雖然幾次身居高位,但他既沒有“含弘光大,致精識微”的器識,又不懂得兵略;他既無大勇,不能像他的兩位老友黃道周、倪元璐那樣毅然決然地殺身成仁,又不能像書畫家傅山“依朱衣,居土穴,思故國”,堅守節操,拒不仕清。這樣,他只能洩孤憤於書畫,消憂愁於酒杯,恥辱而又悲哀地苟活於世。然而,這種特殊的生活遭遇,反而造就了他特殊的藝術個性,從他政治生活的糞土中,卻生長出了書法藝術的奇花,堪稱傳奇。


亂世中的“神筆”王鐸

王世國著《中國書法家》和《書法非常道》(見“噹噹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