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至善的人性如流水,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能夠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善於接受居處的位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治理,定國安邦;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至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如果不聯繫整個篇章,很有些難以理解。一旦通篇連接起來,就很好理解了。水這種物質,至柔又至剛,隨性又不可阻擋,王陽明曾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世間萬物都得到了水的滋潤、供養,但是水從來沒有去向萬物索取報酬或者爭奪利益。它因為存在而存在,但是萬物卻須臾也離不開它,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水是不選擇環境、地位的,它很善於處下,是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眾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它都去,無論聖潔與骯髒,它都能夠保持自性的接納與融合。它既能夠融入任何環境,也能夠接納包容任何環境,水的形態和特性是最接近我們想要解釋的“道”的意義的。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一口氣說了八個“善”字,但是在老子的學說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是不推崇那種因為情感而故意行善的,那為何一下就出來了諸多“善”字?此“善”非彼“善”,此處是善於的善,不是善良的善。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至善之人(可以理解為得道或者成功的人)善於呆在合適的地方,內心能夠保持沉靜如水,善於真誠無私的待人,善於做到言而有信,善於行政治理,善於針對各種事務的梳理和處置,平時靜心蟄伏,潛龍在淵,動時破空而出,龍飛九天。正因為有這些不與人爭的優點,所以也不招致別人的怨咎、忌恨,反而沒有過錯。

老子在這一章,核心思想體現了八個字“夫唯不爭,莫與能爭”。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自然也知道圍繞雍正登大位發生的九王奪嫡。

八阿哥允禩號稱八賢王,賢名在外,滿朝稱頌,又有多個皇子、權臣效忠力挺、幫助,在八哥黨的努力下,終於搞掉了太子,又圈禁了大阿哥,按理說人心所向,怎麼也是八阿哥的天下了。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讓八哥黨沒有想到的是,一直默默無聞、冷麵無情,幹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口碑甚差、不得人心,貌似與世無爭的四阿哥允禛在關鍵時刻露出了崢嶸,而且一旦出水,便再也無人能敵,如順水行舟一般輕鬆登上了大寶,八哥黨勢力遍佈六部九卿,朝野上下,卻一點辦法也沒有,眼睜睜的看著為他人作嫁衣裳,拼死拼活卻給對手幫了忙。

雍正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深知排位有老大老二,才情他不如老三,賢良不如老八,武功不及十四,勢力人脈就不用說了,他不擅結交。

爭是爭不到的,於是他乾脆不爭,在大家紛紛站隊捲入奪嫡風波的時候,他卻用心幫康熙爺辦差,一副“任你風起雲湧,我自巋然不動”的閒散與淡泊。在康熙眼裡反倒是一道特別突出的獨特風景,不由得要多看兩眼,有困難差事的時候多讓他去歷練,一來能夠幫忙排憂解難,二來也可以考察一下他的方方面面。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如此一來,他積累了處理政務、經世致用的工作經驗。經常辦差,自然能夠積累人脈、樹立威信,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康熙看到他的治國才能,對於英明睿智的康熙帝來說,他要的是什麼樣的接班人?是嫡長之大?是虛有其名?是吟詩作對?還是勇猛無匹?都不是,他要的是能夠實幹興邦、經世致用的接班人,雍正最後用不爭之爭,贏得了聖心,成就了自己。

正好銜接了老子上篇的智慧: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