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德军推进莫斯科只需4个月,而苏军反攻到柏林则需要近4年的时间?

大东北的小豆包


在二战苏德战争中,德军只用了4个月就推进到莫斯科,是由于苏联的三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斯大林判断错误;二是由于大清洗使苏军战斗力急剧下降;三是对德军的“闪电战”认识和准备不足。


斯大林认为苏德必有一战,但不会发生在1941年,因为:1、苏德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为10年,又秘密地签订了附属协定书;2、英法在二战初期一直想“祸水东引”,把战火烧到苏联。斯大林认为苏联真正的敌人是英法,而不是德国;3、德军攻陷法国后,直接实施“海狮计划”,与英国进行空战。斯大林认为德军在没有拿下英国前不可能进攻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

当德国士兵通知苏军德军要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时候,斯大林还不相信竟然告诉苏军不许开第一枪。由于斯大林判断错误,苏军在战争前夕毫无准备,导致战争一开始造成苏军大量伤亡。
苏军大清洗迫害致死的部队干部比苏德战争期间死于战争的军政指挥员都多。在1937年至1938年间,苏军5个元帅有3个被杀,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有3个被杀,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全部被杀,57个军长有50个被杀,186个师长有154个被杀,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委全部被杀,28个军政委25个被杀,64个师政委有58个被杀,456个上校有401个被杀。剩余的大部还被关押,以至于战争一开始时出现了排长当团长,营长当师长、军长的现象。当德军攻进时苏军一盘散沙,束手无策。

德军的“闪电战”让这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闻所未闻,开战初期苏军就有400多万部队被俘。德军51个师的中央集团军在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的指挥下,用1600架飞机掩护,从华沙以东出发,攻克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直奔莫斯科。
苏军经过莫斯科保卫战后开始反攻,那为什么用了4年才攻入柏林呢?因为德国当时进攻苏联时是550万大军,190个师,这还不包括仆从国军队。分为中央集团军、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中央集团军奔莫斯科,北方集团军穿越白俄罗斯奔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奔基辅、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地区。苏军虽然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只是解除了莫斯科之围,开始局部反攻,远没有进行全面反攻的实力。德军虽经莫斯科之败,但仍然是守中带攻,整体上还没有溃败之像,仍然有强大的军事实为。苏军需要一部部地歼灭,一步步地推进,再加上德军战斗力十分顽强,苏军每推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苏军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十次突击”,以及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后,才开始对盟军从西线,苏军从东线,向德国本土进行全面反攻。所以用了4年才攻到柏林。


适情雅趣


一九四一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所处的战场地域空间决定了德军的推进速度而到一九四五年战争末期时苏军所处的战场地域空间决定了苏军近四年的大反攻时间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集结在苏联西部边境的德军分为三个战役集团: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从一千五百公里宽的正面,分别向苏联的列宁格勒方向、莫斯科方向、乌克兰方向发起闪电式突袭。猝不及防的苏联西部驻军一触即溃:西部军区正在参加种树的(大批新兵甚至还没有配发武器)苏军成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俘虏。古德里安甚至钻出坦克,通过俄语翻译向大批惊魂未定的苏军喊话:‘’请你们赶快让开道路,后面的步兵会接受你们的投降‘’……。


由于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为苏联之最大粮仓,故而可以为德军提供足够的粮食消耗,而且第聂伯河以东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为苏联海军军事要塞,包括克里米亚陆上的军用野战机场:德军占领乌克兰后不仅可以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作为自己的潜艇基地,而且还可以使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野战机场轰炸苏联纵深地带,同时也从此消除了苏军飞机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于是,希特勒一生中的一次大手笔:旨在占领乌克兰的基辅会战开始了。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九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根据希特勒第三十三号训令:向基辅开进,去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围歼困守基辅的苏军。从一九四一年七月上旬至九月下旬,基辅会战持续历时两个多月,德军最终攻陷基辅,并创造了一次俘虏苏军六十六万余人的战绩。之前朱可夫曾经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以保存苏军实力,而斯大林则反对放弃基辅并嘲笑了朱可夫。朱可夫遂负气辞去总参谋长后,去恢复组建被击溃的西方面军。并利用德军合围基辅的时间,加固了莫斯科外围的几道防线从而严阵以待:迎候占领基辅后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莫斯科会战打响。




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突袭苏联,到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莫斯科会战打响:德军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的行程路线使德军自战争初期到莫斯科会战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由于明斯克会战(苏军溃败)、莫斯科会战、哈尔科夫会战、罗斯托夫会战、热勒夫会战(苏军溃败)、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奥廖尔会战、斯摩凌斯克会战、白俄罗斯会战等一次又一次大战役,直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七日柏林战役打响。于是,

这前后近四年的时间就构成了苏军反攻柏林的时间


Mrttlzz99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其盟友意大利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等仆从国,对苏联实行代号“巴巴罗萨”的闪电战,出动550万人,47000门大炮,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190艘战舰以及大量的其它先进武器,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动闪电突袭,妄图速战速决,短时间内打败苏联!




苏联由于战争初期准备不足,面对德军突然的闪电式饱和攻击,毫无招架之力,节节溃败。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对苏军穷追猛打,攻城略地,苏军苦不堪言,1941年9月底德军开进莫斯科城下,中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面对德军的围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红场淡定地举行了阅兵,经历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天寒地冻,道路泥泞,巷战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大战之后,苏联才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苏军一路上朝德国柏林方向反攻的过程中,尽管德军整体上一路溃败,德军规模化的抵抗和反攻发生过多次,甚至打退过苏联的凌厉攻势,俘虏大量苏军的先头部队。斯大林儿子也被德军俘虏。面对德军大势已去,希特勒多次和德军将领意见不合,德军小规模的获胜无法扭转战局。但是德军实力尚存,所以苏军推进到德国柏林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战争开始到苏联进攻柏林用了接近三年多的时间。


人类历史故事


1941年6月22日,德军撕毁《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突然袭击,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在内的550万军队利用庞大的坦克装甲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德国前期进展神速,只用了4个月时间便推进到了莫斯科近郊,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国损失惨重,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但最后柏林陷落,苏德又进行了两年多的厮杀。

为什么德军只用了4个月就推进到莫斯科近郊,而从莫斯科近郊到柏林就需要两年多时间呢?

一、自1939年苏德一起瓜分了波兰后高度互信,双方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盲目相信《条约》,于1941年6月12日和20日两次拒绝国防人民委员会关于让边防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苏军没有得到加强警备命令。

二、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导致师以上主官被杀了三分之一,合格的军官根本不够,许多人就是滥竽充数无法胜任工作。

三、苏联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民主精英严厉镇压,德军的到来被视为解放,他们为德军进攻提供了帮助。

四、苏德战争爆发集中在东欧平原上,十分适合大兵团集群作战,苏联有多层纵深防御的设置,因此反复的拉锯战便使苏德战争更加血腥残酷。

五、从冲锋枪到各种坦克、各种战斗飞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方面前期的德国全面压制苏联。战争初期苏军没有一项的军事装备超过德军。在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苏军只能实行焦土政策以延缓德军前进的脚步。

六、随着收复的失地越来越多,离德国本土越来越近,补给线却越来越长,苏联必须巩固占领区等待补给。同理离德国本土越近,德国的反抗越激烈,进攻难度也更大,苏军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前进。

我想这大概就是苏军为什么需要4年才能攻到柏林的原因。


美丽青春您真痘


一九四一年 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一开始,德军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苏军则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至莫斯科战役之前,德军以不可遏制的攻势对不断溃败的苏军形成了一边倒性的压倒优势,在严冬带来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数百万人的部队和几千节车皮的军火。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联如此的大失败?

苏联政府给出了如此的答案:由于在战争初期苏军准备不足和猝不及防,犯了麻痹大意的错误,认为德军总不会冒着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信弃义的去突然进攻一个友好国家。

其实这是对民众一种自欺欺人的告白。

德军偷袭?还猝不及防?

550万大军云集,数千架飞机和数千辆坦克以及数万门火炮明显的摆在那里,明摆着就是一副准备打仗的架势,这种场面就算没有佐尔格发出的情报,苏军最高统帅部门也应该会想到战争会随时爆发。

连这点都意识不到到的话,那当真是白痴到家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苏军虽然惨败,但如果把它的惨败归罪于它的无能也是不公平的。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军已经用它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了整个欧洲,闪击波兰、阿登出奇兵绕过马其顿防线攻入法国,敦刻尔克打的英法联军狼狈不堪。

要知道英法军队的战斗值那可是要高过苏军的,所以苏军被打的如此惨败也在情理之中,算不上是什么太丢人的事!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以前的战争之中从来就不曾领教过闪电式打法,欧洲的壕沟战术、一字排开进攻战术已经用了几百年,在突然之间遇上了这种新奇的打法哪能适应的了,不败才怪呢!

这就是德军用了数月时间便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的原因!

虽然有人说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突击战略与闪电战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其实是不完全相同的,图哈切夫斯基的死恰恰是成就了他的英名,那种只要他活着希特勒就不会进攻苏联的论调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而且即便他活着,苏军也难以抵挡德军的那种快速打法,凡是进攻苏联的德军指挥官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哪一个不是师出名门贵族出身?哪一个不是有着出色的军事素养?

即便是有图哈切夫斯基在,他哪能一人独当得了?

所以苏军在损失了几百万军队之后,能够在莫斯科城下遏制住德军的攻势就已经很值得让人赞扬了!

莫斯科会战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斯大林格勒成为了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库尔斯克战役则是苏联自此以后真正的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苏军最后能够打到德国的首都柏林城下,一方面得益于英美国家的物资援助,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英美两国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但苏联军队也是越挫越勇。在很好的适应了德军这种快速打法之后,自身也相应的产生了对抗德军的自然反应能力!

加之苏联本身动员能力非常强大,兵源潜力也大大的优于德国,又加上三个工业大国围殴一个德国,德国又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对德的战争如果按题主说的用了四年是不准确的,直到一九四三年的夏季以后,德军才彻底丧失了在苏德战场的进攻能力,真正的反攻是在四三年的下半年开始,而四四年则是规模最大、成果最好、最关键、双方打得最激烈的一年。



到了一九四四年的年底才彻底打出了苏联本土,到了四五年的春天开始进攻德国本土,德国面积本来就不大,四月十六日开始柏林战役,二十八日希特勒自杀身亡,五月二日柏林战役结束!

从苏军四三年的下半年开始反攻,到四五年的五月二日结束柏林战役大约用了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


东西方不败i


因为德军在1941年要面对的仅仅是一直还处在现代化改装中,完全没有进入战备状态的苏军;当时前线的苏联军队甚至出现了刚刚接触到德军就投降的尴尬状况。说实话以当时苏军的状况,打莫斯科居然还能打4个月之久(或是将近5个月)德军也真够慢的.....

当时双方是这么一状况:德军这边在1941年拥有1000多万军队,其中可动员兵力达800多万;其军队一直处于战备状态。德国总参谋部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和将军,其中更有三大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堪称是前两个世纪以来最强的指挥部。(打苏联德国动员了800万,实际参战550万,其中还不包括盟友和仆从国的军队)

1941年的苏联总兵力约在500万左右。苏联在193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肃反运动(大清洗)当时苏军五名元帅被削掉了三个,四个一级集团军将领被削了三个,而二级集团军将领更惨,连一个也没留。当时苏联军队中优秀的指挥官基本上被清洗,也就只剩下一个朱可夫还看的过去。对苏军的现代化改造也因为大清洗被搁置了,一直到1938年才得以继续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一直到1941年德国发动战争前夕,苏军才在苏德边境总共部署了大约700多辆当时对苏军来说最先进的坦克T34和慈父1;并且迟迟未进入战备状态。所以德军能在4个月之内打到莫斯科门口,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说苏军在1941年和1942年获得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并展开了战略反攻,但是相比之下,德军仍然有较大优势。苏军尽管在战争中完成了对军队(主要是陆军,当时在战争前夕对空军的改造已经差不了多少了)的现代化改造(大量装备T34和慈父1、2,在战争后期还出现了IS2等重坦)但是仍然没有大面积反攻的实力。因此苏军也就需要利用优势兵力分别对入侵苏联的三个德国集团军逐个击破,一点一点消弱德军的实力,并最终向德军发起大反攻,达到一击即溃的效果。苏联由战略防御转至战略进攻,在收复自己全部的领土之后又“解放”了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击溃了同为轴心国成员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还协助解放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最后以损失38万士兵的代价攻克柏林。


苏军用了将近四年时间,损失了将近931万士兵才完成了上述所有的成果,难道就这还不够快吗?


二战吐槽君


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德军整体素质远远高于苏军,且德国在苏德战争始终都投入了巨大精力。

1941年6月22日,德军撕毁《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率领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在内的550万军队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前期进展神速,只用了4个月时间便推进到了莫斯科近郊,因为斯大林的拼死抵抗,德国受挫。但真正的转折点在1942年到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此战德国损失惨重,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但是转入战略防御的德军仍然与苏联激烈对抗,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到最后柏林陷落,苏德又进行了两年多的厮杀。

为什么德军只用了4个月就推进到莫斯科近郊,而从莫斯科近郊到柏林就需要两年多时间呢?


“静Yes”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德军素质整体远高于苏联

这一点从苏德战争开始到苏德战争结束都有明显体现。

虽然是二战的战胜国,但是苏联军队的战斗素养真的令人不敢恭维。按说苏联二战前已经是个发达的工业国,综合国力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有着强大的军工能力,但是在和德军对战时,不仅伤亡数倍于德军,就连军备水平也是差出好几个层次。

单说伤亡,莫斯科战役在教科书上的记录是消灭德军58万人,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记录。但是主场作战,又有严寒助阵的苏军伤亡是多少呢?答案是128万,就算国家人口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而在德军进攻莫斯科前,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四个月,苏军人员损失情况如下:1941年6月至7月65万余人,8月失69万余人,9月49万余人。8月基辅战役中超过60万红军投降,并加入德军进攻苏联。由于德军掌握制空权,6月至9月,苏军损失战机8166架,占战争爆发时苏军战机总数的96% 。

可以说,苏德战争的前四个月,是德军高歌猛进,苏军一溃千里。德军备战充分,希特勒通过和苏联默契瓜分波兰时苏德接壤,进而使斯大林将苏联大量人员装备放在波兰境内,为德军的闪击战创造了必要条件。而苏联经过了数年的大清洗,国内一线将领基本被处决殆尽,国防松弛,防御失当,导致开战初期的一溃千里。

德军深入苏联境内后,发现苏联的泥土道路根本就不适合机械化部队的推进,而9月份苏联雨季到来,坦克装甲车完全陷入泥泞动弹不得。否则,德军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绝对用不了4个月。

事实上,直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伤亡112万,而德军伤亡85万;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伤亡80万,德军伤亡50万。这些都是在苏联自己的国土上,对远道而来的德军进行的对决。

可以说,如果没有严寒天气,苏联的命运真的很难说。从一战后就开始准备复仇和整军的德军,和经历了20年和平的苏军,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战术战法都完全碾压。两者都是工业大国,决定战争胜利的,最终还是人!

2、东线始终是德军的重点战场

虽然德国在二战中先后开辟了西线战场、北非战场、东线战场和大西洋战场。但是重心始终在东线。

希特勒意识到,苏联迟早是德国的心腹大患,因此在东线投入了大部分的兵力。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但是德军只是在阿登地区组织了一场像样的反击,从此就基本不再抵抗。而在东线,德军始终没有放弃,即使在库尔斯克坦克会战最后失败,德军也没有立即撤出苏联战场,而是不断防御,直到被苏军赶出国土。

依靠着广阔的土地面积,苏联最终抵抗住了德军的猛烈攻击,并且依靠独有制度高度集中的特性,组织大量兵力对德军展开反击。但是反击的过程非常艰难。

由于德军和苏军都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因此后期参战的不对基本都是训练时间不长的新兵,而德军似乎更不利,因为需要从本土远距离投送兵力,和苏军的就地征兵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但即使如此,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大量的伤亡。

而苏德苏德双方的战损比为:1941年2:1,1942年3:1,1943年2.7:1,1944年1.4:1,1945年1:1。苏军源源不断的兵源最终拖垮了德军。

可以说,苏联和德国最后在国力的博弈上最终败下阵来。但是希特勒却从没有向苏联认输,最后的柏林战役,顽强的德军还是给苏军造成了超过30万人的伤亡。

所以事实就是,德军进攻到莫斯科,用了四个月,还可以更快。而苏联打回来用了两年多,而且,已经是最快了。

我们不否认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但拿士兵人命去填的战争,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什么伟大。而且这些苏联的教训,本可以避免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一起探讨历史!


静夜史


中国有句古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用这句话形容攻进苏联的德军那是再恰当不过。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大规模入侵,动员兵力达800余万,并且运用武装装甲快速包围的“闪电战”战法,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超过20万兵力,1500架飞机,坦克装甲车火炮不计其数,苏联被打的是晕头转向,一路退缩。随着大片领土的丢失,德国的补给线越来越长,锋芒也渐渐弱了下来,等苏军回过头来,已经退到了莫斯科城下。



“莫斯科保卫战”绝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苏联拼尽全力才阻止了德国的进一步推进,而这时的苏联已经大伤元气,兵源,武器装备都十分缺乏。虽然挫败了德国的进攻,但德国却还是拥有很大的实力。相反苏联最缺的是时间,人员训练,武器装备的补给都需要时间。这用我们的话说就说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开始实行战争的节奏,元气也慢慢恢复,与德国的战斗也互有胜负。而德国则因为异地作战,补给线的拉长等因素则越来越吃力。再加上两线作战的压力自然慢慢处于劣势,一步步退缩,将吃进去的领土吐出来。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德国虽处劣势,但兵源素质,战术素养还在,并且德国军队作战顽强。苏联军队虽战斗力有所提高,整体水平还是不如德军。

2.德国在对占领区的几年统治中,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甚至一些民众还是对苏联报有敌意,不但要打败德军,还需要肃清德国扶植的傀儡武装,自然只能步步为营。

3.德国在占领区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苏联每进攻一个地方都得付出一定的代价。

4.随着收复的失地越来越多,离德国本土越来越近,补给线却越来越长,苏联必须巩固占领区等待补给。

5.离德国本土越近,德国的反抗越激烈,进攻难度也更大,苏军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前进。



我想这大概就是苏军为什么需要4年才能攻到柏林的原因。其实这也是最踏实的战法,因为德国军队实在太强了。


快速军事一点通


解读历史,让你体验不一样的二战风云,欢迎进入“惜花公子”谈历史。从当时双方的政治、经济、军队、科技水平、国民素质等方面为你解析那段历史。

一、政治

德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一战中战败,签订了很多的限制条约。西方各国却没有断绝对其其他方面的一些交往。在各种政治方面依然被各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认可。而当时的苏联是红色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来自世界各发达的国家的排斥与制裁。在政治中的一些地位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斗争,对于一些其他的行业影响较小。对本国的各项从军事、科技、教育、经济等各领域的人才保存比较完善。而当时的苏联出现的“内部矛盾重重”,对于在各行各业中的宝贵人才的各种打击伤害比较严重。为后来埋下了隐患。

二、经济

当时,因为西方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德国成为了重灾区,人民大量的失业。造成社会矛盾较为严重,同时为着国内的一些野心家提供契机。而苏联虽然人民生活也比较苦,却没有德国那样的恐慌。相对德国要好的多。

三、军队

德军从装备、人员素质、作战经验、指挥系统、后勤保障、多兵种联合等各方面都有着完备的组成机构。在入侵苏联前,对身边多国进行了入侵。从而使得士兵到军官都有了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与应对各种战场局势的能力。而苏联空有其表,其他什么都不占优势。从士兵到军官都是一群新兵,包括高级的指挥官也没有多少有着战争经验。因此,会被德国很快的入侵到莫斯科是很好理解。

四、科技水平

从冲锋枪到各种坦克、各种战斗飞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方面前期的德国全面压制苏联。战争初期苏军没有一项的军事装备超过德军。

五、国民素质

在战前德国的所有国民都具备当时的小学以上文凭,而相对我们的苏联国民有很多还不识字。因此,对于德国的各种装备生产、维修、使用等具有非常完备的工业基础保障,而相对的苏联就要差的很多。

综上所述,这就前期德军能够很快的入侵到苏联莫斯科的原因,后期德国战线较长,各方面的损失较为严重,各种战略物资的枯竭等致使强盛一时的德国没有熬过漫长的寒冬。让苏联有了较多的喘息机会,最终,使其走向终结。


惜花公子


德国进攻苏联时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苏联几乎是靠一已之力在与德军及欧洲仆从国军作战。德国不仅从人数上、武器装备上、工业能力上、经济总量上都远远超过苏联,而且在战争初期德军还靠偷袭使苏联蒙受巨大损失,苏联失去了欧洲部分的大部,而这也是苏联人口最密集、工业最集中、战争动员能力最强

的地区。苏军能在44年打出国境,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奇迹!所以二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最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