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銀行小微貸款餘額增幅明顯

進入2018年以來,對於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加強,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32萬億元,同比增13.1%。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

而從今年上半年以來支持小微的政策不斷出臺。包括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等等。

這些引導作用能否落實,是否真向小微和實體的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領域貸款增長很快,對小微企業和製造業融資形成了一定的“擠出”效應。

工商銀行中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該行在銀保監會普惠口徑的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16.8%,並加快推進“數字普惠”,提升小微融資便利性和可獲得率,小微企業網絡融資餘額約2000億元。

建設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金融貸款餘額4912.89億元,比上年末新增727.87億元,同比增速44.33%,普惠金融貸款客戶數86.85萬戶,同比新增38.34萬戶。

上半年銀行小微貸款餘額增幅明顯


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銀行貸款仍然是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調查數據顯示,67%的中小企業僅通過銀行貸款融資,民間借貸和金融租賃是中小企業除了貸款之外的主要融資補充方式,分別佔比22.5%和6.8%。

二是今年以來中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總體上升。在創業熱潮中,初創企業的融資首選仍然是銀行貸款,隨著小微企業銀行貸款的總量和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有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比重為在今年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

三是結構性融資難和成本上升的情況依然在。中小企業中,大比例的企業都有銀行貸款的需求。調查發現,進入208年以來,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認為貸款比以往更加容易了,不過六成受訪中小企業表示銀行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與上年持平,三成受訪企業反映比年初略有上升。

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上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如今的市場中,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是所有信貸成本的上升。面對利率上行的壓力,監管部門也加強了柔性指導,通過自律機制,合理穩定融資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