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这个题目,想必是有点吸引眼球的,然而严格地说,它不甚准确。整部《红楼梦》中,动手打人的,实在不少,除了父亲教训儿子,还有是王夫人打金钏、王熙凤打下人、春燕娘打女儿、探春打王保善家的、晴雯打小丫头、夏金桂打宝蟾、薛蟠打香菱(以上统计不完全)。

说到大丫头,无论是鸳鸯、彩云这些掌事的大丫头,还是平儿、袭人这些通房丫头,都没有打过小丫头,反而是袭人挨过宝玉的窝心脚。

如果说骂呢,倒是不少。鸳鸯取笑了刘姥姥,陪礼时就骂小丫头不倒茶。平儿作为执行总经理助理,更少不了骂人,不过她性情平和,骂起来了像劝,而且屡次提到“墙倒众人推”,把打击范围从个体扩大到普遍,减轻了打击力度。彩云“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除了贼喊捉贼诬蔑玉钏儿偷盗,没骂过什么人。袭人更是连吵架都不会,更不用说骂人了。

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说到底,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的,其实只有晴雯一人。书中至少写到她的几次打骂:

1、对芳官。玩赢瓜子,芳官输了不叫打;芳官偶然和宝玉一起吃了顿饭,被她骂为狐媚子。这些都有同事玩笑的含义,算不是真的打骂。尽管只是玩笑,前面有宝玉拦住,后面有袭人替芳官辩解。晴雯完全没有占到上风。

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2、骂红玉。红玉替王熙凤跑腿,回来遇到怡红院众丫头,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等到红玉辩解清楚,各自走开,晴雯还要说凉话,又是攀高枝,又是长远离了这里。然而反讽的是,红玉就是因这一趟差事得到王熙凤的欣赏,除了调动到权力中枢工作之外,还差一点成了王熙凤的干女儿。

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3、宝玉夜读书时威胁要打小丫头。其实晴雯并没有动手,只是骂,但有个打盹的小丫头醒来,就以为是晴雯打了她一下。 这个小笑话的后续是晴雯谎称有贼,结果引出查赌、抄检大观园,间接害死自己。

4、打骂坠儿。晴雯卧病,听说坠儿偷窃,气得当场就要发作,被宝玉劝住。转头又骂医生,又骂小丫头不在跟前伺候自己。坠儿进来,被晴雯一顿打骂,而且马上叫人撵了出去。

晴雯打坠儿,不是巴掌,而是用“一丈青”往手上乱戳。这一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容嬷嬷针扎还珠格格,其实是不同的。后者是处心积虑的酷刑,前者是气急败坏的发泄。

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一丈青”不是《水浒传》里的扈三娘,穿青衣骑青马,加起来身高一丈。这里的“一丈青”是头上的发钗发簪,绝没有一丈之长,也没有针尖似的锋利。还记得“玉搔头”的香艳典故吗?汉武帝头痒,随手从宠妃头上拔下玉簪搔痒,从此玉簪又被称为玉搔头。《长恨歌》里杨玉环自缢,“花钿委地无人收,金钗翠翘玉搔头”。试想,如果有针尖似的锋利,汉武帝会用来搔头吗?杨玉环会戴在发间吗?晴雯会放在枕边吗?都不怕误伤吗?

虽然没有针尖似的锋利, 一丈青也是有尖端的。《海上花列传》中,吃果脯就是用簪子扎着吃。在武侠小说中,女侠们也常用发钗刺破窗纸以便偷窥。怡红院里,晴雯用力扎在坠儿手上,也让坠儿疼得直哭喊。

坠儿的偷窃,最初是被宋妈发现,汇报了平儿,通报给麝月,被宝玉偷听到,又转告了晴雯。前面几个人,虽然生气,都没有发作,都准备“等袭人回来,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出去就完了”。不肯声张盗窃案,也是为维护宝玉的脸面(有前文“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宝玉为平儿尽心,这里是平儿的回报)。

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但是晴雯不认可这个方案。倒不是不在乎宝玉的脸面,而是不愿承认袭人的地位。第三十一回吵架说袭人“连个姑娘还没挣上”,第三十四回袭人进谗王夫人得到“不辜负你”的承诺,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就涨了袭人的月钱。从此以后,袭人就成为怡红院的总管,人人服气——只除了晴雯。

晴雯不服气袭人,有好几处描写,不一一赘述了。这里听到平儿叮嘱撵坠儿要等袭人回来,晴雯未免又心里泛酸。当然她在对坠儿的气愤中,一时尚未顾及。等坠儿正巧来到跟前,她可就忍不住了——随手抓起一丈青,施以酷刑,被拉开后又立刻撵坠儿出去。

此举又有失当之处。撵小丫头,是袭人的权力,超载了晴雯的权限。可是她不管这些,正应了那句话:“使力不使心”。结果就是坠儿的母亲进来反唇相讥,要不是麝月善于言辞,晴雯几乎吵输了。

晴雯等大丫头为什么对小丫头动辄非打即骂?

晴雯总是这样,天性如此,不知悔改。“心比天高”的她,常常忘了自己“身边下贱”,而把自己当成主子、当成小姐、当成宝玉的知己和平等的朋友。为了宝玉,她每每挺身而出,却忘记了自己的脆弱、柔弱、微弱。“枪打出头鸟”,挺身而出的结果是招来明枪暗箭,断送了那条美丽的、年轻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