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在日本札幌机场,中国游客的这一行为深深刺痛同胞”这个新闻,优先座位在没有人的时候可以坐吗?

绵绵p1p1


这是一个很无奈的现象,国人的普遍素质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际化的今天,这些看似个人的行为很容易被别人捕捉到,而使事情发酵,变成对中国人的印象或在世界上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些问题能避免吗?我的答案是避免不了,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这里既有表面的无礼与无知,更有深层次的素质匮乏、或者说人生缺了很多必要的课程,不是一两代人就能赶上来的。

在中国有过很多疯狂的年代,产生很多自私自利的思想,人们往往不考虑别人,只是考虑自己是否有利,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后果,或者对于这后果估计不足,文明礼貌不是简单的“你好”和“谢谢”而是深植入骨子里的修养,是需要家庭的熏陶、是需要读书的提高,更是自我修养自我约束的行为。

这些年各地游走,看到了太多的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在国外有时真的很羞愧,但是又能怎样?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而随着国人出国的增加,口碑也越来越差了,好在我们有钱,用购物去换取国外的欢迎吧……








书影


一,入乡随俗,先请教当地人。

二,道德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日本人在海外声誉比较好,很多源自于高于别人的自律精神。

三,假设我的思维逻辑是先坐下来,等有需要座位的人开开坐下来了再让,那么会引发两个问题,A,什么人才是符合条件的人?谁来判断,已经坐下的人吗?还是需要又有法律公证过的:“老幼病残孕”?B,大家都这么坐下后来再判断该不该让座,会引发什么样的现象?做高铁那种拒不对号入座的人群?

四,慎独,社会的兴衰匹夫亦有责。


007大爷


在国外,只有符合优先座席条件的人才有资格坐,无关优先座席是否空位。不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理解优先座席。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bus上,前一排左右四个位置各坐着一位小男孩旁和他们的书包,我用肢体语言请求一位小男孩将书包位置让给我坐,我的腿在罗马受了点轻伤。小男孩用不解的表情看了看我,然后将书包拿走。不久,上来一位80多岁满头银发的女士,她本人、司机、另外一边的小男孩、车上所有的乘客没有请求书包让座或自行让座的意思,瞬间我明白自己犯错了,坐了不该坐的位置,抬头一看座位上方是儿童专用座。sorry,我不停地向司机,小男孩和其他乘客道歉。小男孩下车时神密的微笑,我终身不能忘记。按下来的旅行,无论在哪国,中国除外再也没坐不符合条件的优等席。回国后百度才知,在巴伐利亚抢占儿童座席是犯法的。


江南莞梦


我在日本快20年了。优先席,几乎坐的都是年轻人。空的时候可以做。坐在上面的人,只要看到老弱病残孕起来让做就可以。特别是下班的时候,那个抢座位,管你优不优先,照抢不误。来日本旅游,看到优先席空着,可以做的。优先,不是专用。看到需要的人让出来就是。


若羽日本


这事真好笑,在国内,公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用位置,看清楚,不是爱心座,是专用座,就被一帮年轻人霸占着,还各种指责老人和他们抢座位,更不要提老人要求他们让座的时候倒打一耙,我就亲眼见过,刚刚从医院手术后复诊的老人的妹妹(妹妹年纪也很大),请专座上的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结果不但一口回绝,还冷嘲热讽,也难怪有些老人要气得打人。

然后媒体再发酵一下,评论各种辱骂老人,点赞不要太多。换成是日本,评论还是这群人,就各种指责国人素质不好,坐人家的爱心座位。你们这群人,是精神分裂吗?国内该是老人家孩子的座位你们支持年轻人抢霸不让,换成日本,突然就开始装逼自己道德高尚,有爱心位也不应该坐。合着你们的道德和基本素养都是对着小日本的?对着国人仗着自己年轻,在网络上掌握话语权,对所有的弱势群体爱怎么糟践就怎么糟践?所有媒体报道老人要求让座的,没有一家媒体,也没有一个评论者,去强调那是老弱病残孕专座专座专座。你累,你可以坐坐,但是要有一看见有需求者就立即让座的主动。

我上次脚筋撕裂,拄着拐杖站在一排专座前面,全部是20来岁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起来让座的,对,人家就是这么理直气壮,我买了票,凭什么给你让。有这种意识的话,凭什么有脸在这种新闻里指责国人去坐人家日本的爱心座位?????在他们心里,素质不是真正发至于内心的道德要求,而是用来粉饰自己面子的道具,所以,国内他们理直气壮的霸占老弱病残孕专座,而到了国外,突然仁义道德上身,知道是丢脸,知道是没皮,立刻义正言辞的提起礼仪道德。

让我说句大白话,你们就是一群不要脸的二皮脸。


游来游去110919201


我去日本的次数并不多,但好几次在日本的机场也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即机场候机室里普通坐席有很多空位,但一些年轻力壮的中国游客却喜欢坐在“优先席”上,虽然没有“深深刺痛”我,但看上去的确比较扎眼。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优先席”。所谓优先席,就是优先让有困难的乘客使用的座位。日本机场每一个登机口附近都有这么一排,这些座位离过道和登机口最近。每张优先席上都用日、英、中、韩四种文字作了标注。其中中文采用了我们国内的习惯语“老弱病残专座”。其实按照上面的图示,需要优先照顾的是老年人、残障人士、孕妇和抱小孩的。按说上面的文字和图案已经够清晰明了了,即便是中国游客在理解上也不会困难。设置优先席的出发点无非是两个,一是将出入最为方便的座位让给最需要帮助的乘客,二是在座位紧张的情况下保证需要帮助的乘客能够不至于站着。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在机场看到优先席时,就不应该一屁股坐下,而是应该看看是否还有空的普通座,如果有,就选择哪怕位置稍远的普通座坐下。如果普通座没有了,自己又比较累,那就暂且坐在优先座上,但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需要帮助的乘客,就应该第一时间主动让座。

但我经常看到的场景是,明明有很多普通席空着,一些中国乘客偏偏喜欢坐在优先席上,毫无愧色,旁若无人,高谈阔论,大概他们喜欢优先席比较方便的位置吧。上图就是我在成田机场的实拍。我相信看到此景的日本人难免会对中国人产生负面的印象。

也许,这些人会说,空座位那么多,随便坐就是了,万一座位全被占了,有老弱病残出现,我再让座也不迟嘛。其实这里面有两层误解。首先,优先席并非没有空位的时候才必须让出,即便还有很多空位,也应该把位置好,出入方便的优先席让给更需要的乘客。第二,日本人的文化和我们有些许不同,在地铁和电车上,即便已经空无虚席,很多人都宁可站着,也不去坐优先席。而在中国,我们习惯上可以先在老弱病残专座上坐着,一旦真的出现老弱病残者了,再主动让座也不迟。我们既然到了日本,尽量不要占用机场或公交上的优先席。这不是什么道德绑架,入乡随俗而已。


悠游四方


虽然国情不同,但日本人的礼仪道德观念却是很强。在日本或者其他国家,优先座位一般就是“老弱病残孕”才能坐,在他们眼里,不管有没有人坐下,普通人都不该去坐,因为这是“优先座位”,是“爱心座位”,是给行动不便,或者有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去坐。

但在中国,不论地铁还是公交,“优先座位”也很普遍,但国人对这方面意识还是不够强烈。但实际上,我个人看法是,在国内,没有人坐的情况下,自己是可以坐下的,但一看到“老弱病残孕”,就得主动让座。可是在国外,如果自己的道德标准高,可以不坐,也算尊重外国人的礼仪文化。但如果坐下,也不必强烈谴责,实际上坐与不坐,往往取决于自不自觉和主不主动。

日本人觉得这是“优先座位”,那么年青人,身体素质好的人就不该去坐,否则就占了不属于自己的座位。在整个日本,这样的事情已经普遍,所有人心里都有这个标准。但中国人并不是如此,虽然国人素质已经提高不少,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群人。如果有一天,国人都意识到“优先座位”是给有需要的人坐的,那么整体的礼仪道德就会提高不少,就不单单是“霸占座位”了。


苏丹卿


这种事本不是话题,就是被在自己同胞面前为了自显高人一等为了哈巴狗似在洋人面前讨好的这类人炒作起来的话题。优先,按照我们中国人字面,不等于只允许老人孩子等坐,就是优先而已,有老人孩子时再让,每啥不可而且所有座位都有空。至多就是习惯不同,别人习惯先坐普通坐,国人习惯随便坐有人再让,习惯问题不是道德问题,最多对当地习惯不了解,也不至于是道德问题,又不是不给老人孩子让座。嫌丢人?那你就做日本人好了!这种心态就如同家境不好的凤凰在都市里对家乡父母亲戚的各种嫌弃本质完全一样。那些被某些自以为道德卫士的国人跪舔的坐在普通座位上的洋人,与其说他们道德高尚,不如说他们精明,直接坐普通坐就避免了再让座的麻烦,仅此而已。奉劝很多牧洋犬不要把所有习惯都当做道德问题自我贬低。


风_动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撇开其他不相干的因素,看看事情的本质,那就是,当你面前有一个空座位时,没人坐的情况下,你可以坐,也可以不坐,那么你到底坐不坐?

既然是可以坐,也可以不坐,那就说明坐没什么错,不坐也没什么错,这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如果你的道德标准高,那么你就不坐,如果你的道德标准没那么高,那么你就去坐,这都取决于你个人的选择,“优先座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高低不一、参差不齐,也是这个世界各种人丰富多彩的表现,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都是一样的,总会有高有低,总会有一些你站在你的道德标准上看不顺眼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曾经在台湾旅行,坐捷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铁时,遇到晚高峰,车厢里非常挤,很多人站着,却偏偏空了很多给老弱病残孕预留的“优先座位”没人坐,我觉得奇怪,既然没有合适的人来坐,为什么其他人都不坐呢?

如果有一部分人坐下来的话,相信车厢空间也就没有那么拥挤了吧?我好奇地问我台湾朋友,是不是因为他们自我道德约束,这些“优先座位”就算没人坐也不能侵占?

台湾朋友笑笑,怎么可能每个人觉悟都那么高?其实以前也有人坐,只是经常有人拍照把他们曝光到网上,被网友谩骂,后来慢慢地,大家就都不敢去坐了。

原来,人心都一样,单纯想依靠每个人的道德准则去作为行为准则,你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尤其是在这种道德的灰色地带,你又不能说他有什么错,以至于总有你看不惯的那种人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而日本社会,本来就是一个行为准则非常严格,严格到极度压抑的社会,中国人则相对来说,更加释放天性。不能单纯评价说哪个好,哪个不好。

至少,这些“优先座”是空着的,坐坐还好说。而如果这些“优先座”是有人坐着的,或者旁边站着需要这些“优先座”的人,而你还抢占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这是一个国民普遍素质与个人修养的矛盾话题。

社会公德是一把戒尺,谁触犯谁就意味着道德的缺失,即便不会被劝诫惩罚,但被他人蔑视不屑的滋味理应面红耳赤。问题是:不自知、不脸红、不以为然,因为习惯了。

我曾有两次感触。一次在美国横穿马路时,只见几辆车远远地停下礼让我先过,我对自己的未走斑马线的行为感到羞耻,只因为我习惯了。再一次是在泰国,导游因随意吸烟被警察罚款2000泰铢,只因他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有些人,正是因为自己的习惯而无视国外的社会公德,留给他人的不良印记却都记在中国人的名下。因此,只有提高个人修养,才能提高全民素质;也只能改掉不良习惯,才能重新赢得世人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