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雜鹹
老饕蔡瀾到汕頭時,為了喝一碗白粥,飯店為他擺了整整一桌配粥的雜鹹,足有百餘種,令人歎為觀止。從蔬果豆類到海味生鮮,酸甜苦辣鹹應有盡有。為了吃一碗白粥,潮汕人真的很拼。他們寧可為生活背井離鄉,也要為美食謀一個最豐盛的歸宿,這就是他們的“愛拼才會贏”。
凌晨兩三點,往往是城市最安靜的時候。可是當你走在潮州的街道上,可能會碰見如白天菜市場的喧鬧。那裡多半是夜粥檔,攤主吆喝,食客往來嘻笑。火爐上煮著一大鍋白粥,桌臺上擺滿了一盤盤配粥小菜,即潮汕話“雜鹹”,紅橙黃綠青黑白,花團錦簇般圍得滿滿。對於潮汕人來說,一碗白粥,配上幾樣雜鹹,才能恬然入睡。
雜鹹界“三大巨星”
潮汕人愛喝粥,不僅宵夜吃,三餐也愛吃。而且煲粥時要在米粒剛爆腰時熄火,這樣粒粒米如剛張開的花蕾飽滿,又有一層粘稠的米漿調和,既飽腹又溫潤。
日常家中最常見的是菜脯、鹹菜、貢菜“三大巨星”,還有南姜橄欖、橄欖菜、烏欖等,這些都可以自己做。孩子清晨起床上學,母親盛上熱粥,放上幾碟雜鹹,一家人圍坐著吃完,溫馨地開始新的一天。
潮汕人管蘿蔔叫菜頭,曬乾的就叫菜脯。他們將富含水份又脆實的蘿蔔加鹽曬乾,讓鹹味盡收其中。夏夜煩膩時,人們就撕幾瓣下來,或是剁成丁炒蛋,鹹得流口水,配上一碗清淡的白粥卻剛剛好。
鹹菜和貢菜都是用大芥菜做成的,不同的是,鹹菜取肉厚質脆,菜柄柔軟的來做,貢菜則選芥菜蕾,切成碎片,加鹽、米酒、紅糖、南薑末等做成,都是白粥最佳伴侶。鹹菜一咬,"咔嚓"一聲,聲清、葉脆、汁酸,任誰都胃口大開。
魚飯居然不是飯
海鮮自是必不可少的雜鹹。其中有一味叫魚飯,是將魚不打鱗刨肚去腮,直接丟小竹簍裡,再扔大鍋里加鹽水煮熟。這樣的魚飯鮮而不腥,最好蘸醬油吃。因為魚肉的鮮甜和著醬油的鹹香,冰涼的口感配上白粥的熱度,涼至舌尖,暖至心頭。據說因為它太好吃了,人們會像吃米飯一樣沒完沒了地吃,所以才叫魚飯。
薄殼,是潮汕地區夏季盛產的貝類。將它們加鹽醃在陶瓷甕中,再放在魚露中浸洗,便成了一道鹹淡適宜的下飯小菜。還可以將薄殼肉加蔥末、蒜末、辣椒末翻炒,鮮香得能讓你多吃幾碗粥。
醃沙蜆也是許多人的最愛,小小的蜆肉都塞不了牙縫,可是潮汕人偏偏給它鼓搗了各種調料,要讓入口的剎那融合了海鮮、蒜、辣椒、蕪荽、蔥、芹菜、姜、醋等味道。這或許是潮汕人偏愛生醃海味的原因。不論是醃蝦姑、醃魚皮、醃螃蟹等等,人們總能在其純正的鮮味上醃出各種味道,彷彿一口就能得享世間百味。
小身板的下飯神器
醬料、滷料是常見的雜鹹,更是下飯神器。老人家會特別愛貢腐,因為柔軟夠味。貢腐都是用新鮮的豆腐曬乾後,再加鹽曬到堅實。等它變成原來一半的大小,就放進豆醬裡,加上南薑末再曬。最後一塊指甲蓋尺寸的貢腐,鹹甜辛味都在其中,小啜一口,恨不得喝上幾大口粥。
還有醬姜,是把鮮嫩的薑片用醋與白糖醃好,這樣生薑的辛辣味十足,又中和了酸甜味,含一口汁都能下飯。一個鹹鴨蛋可分幾個人吃上兩三頓的粥。要是有了滷五花肉、滷豆腐乾、滷豬腸,滷香飄飄,嚼勁滿滿,配粥吃時卻一點都不油膩。一碟小小的雜鹹,總能四兩撥千斤地“化”掉幾大碗粥。
雜鹹從一開始的節儉之物,到成為潮汕菜豐富精緻的代表,離不開潮汕人對美食的極致追求。為了美好的生活,潮汕人可以背井離鄉。為了一碗白粥,他們拼盡各種法子來突顯其美味豐盛,這就是他們的“愛拼才會贏”。而我們所有的奮鬥與拼搏,不就是為了在能與最愛的家人一起喝碗溫潤的白粥,配兩口家人做的雜鹹嗎?所謂歲月靜好,不過就是有人問你“粥可溫”,讓你多吃點。
閱讀更多 南澳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