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正義之名行網絡暴力

莫以正義之名行網絡暴力

“我是說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當電影《破壞之王》中斷水流大師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跆拳道、劍道、拳擊、柔道四個部門的主將無疑是不服氣的,但是當斷水流大師兄一人將這四位主將打趴下的時候,應該就沒人認為這話是狂傲的了。不過,身為電影中的大反派,斷水流大師兄在很多人眼裡也是一個“垃圾”。

我們習慣於去用更多要求乃至於超出常規標準的要求去評價他人,卻很難客觀看待自己的行為,因為本能會促使我們儘可能遮蔽自己的缺點。近來一段時間,“合肥女教師攔高鐵”事件引起了輿論的一波熱潮,在此起彼伏的各種批評裡,有很多情緒已然超出常識的範圍,事件本身無疑被過度放大。網絡審判很是兇猛,這就像堵塞已久的下水道被疏通的一剎那,越靠近口子的地方水流越急。

網絡審判不應該成為一種特權。可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享受了這種“特權”,且難以剋制。並不是所有的批評性言論都是網絡暴力,但是超出法律底線的言論和行為,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提醒”和“勸告”了。

須再次強調,針對個人行為的錯誤提出批評並無問題,但是上綱上線對其人格進行嚴重的侮辱謾罵並公佈其個人隱私,這就涉及到了法律問題。當一群人叫囂著該把她送到牢裡去的時候,可曾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相對正確且不那麼自我的認識?他們又是否能夠像起初發現了極大罪惡般地“發現”自己的醜陋?恐怕很難。

讓應該受到懲罰的人受到懲罰,但是讓一個人受到遠超其行為代價的懲罰,並不合理。比如網上經常能看到的“訛人的老太太就該死”“叫人讓座的老大爺就該死”這樣的定性認識和慣性思維,毫無疑問就是有問題的。同理,拋去媒體的驚悚字眼對其個人的定性,再去看這名女子的行為,她其實已經得到了較為嚴重的懲罰。停職,罰款,被網絡恐嚇謾罵,甚至於她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幾率會因為這件事成為線下的校園欺凌事件的受害者。可是輿論卻仍未停歇,那麼網友要的是什麼結果?

比“攔高鐵”更讓人揪心和擔心的是,公共輿論對個人權益維護的集體無意識和對情緒宣洩對象的集體有意識。這意味著,在這個網絡時代,我們乃至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遭遇這樣的困境。哪天你和別人鬧矛盾的畫面就有可能被人放在網上傳播了,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各種棍棒式的批評,很少有人會去深究到底發生了什麼,人們想的是“我眼中的你就是這樣的”。

假如一個女孩在超市偷竊,後被父母責打一時想不開就跳樓自殺,結果女家的父母向超市索要鉅額賠償,合不合理?如果死者家屬隱去了“偷竊”這一細節,打出標語是超市逼死了女孩,並把視頻傳到網絡上,輿論會是怎樣的?很多網友恐怕會一起加入“聲討”的大軍。此時如果有人把“偷竊”這一細節公佈,恐怕有人會說那又怎麼樣,也可能是孩子忘了付錢,就算是真偷竊也不能把人逼死。如果有人再把“父母責打孩子”的細節再公佈,恐怕也會有人說如果超市工作人員不通知孩子父母,就不會出現這一幕。

有一則泰國短片叫《用智慧看見那些看不見的事》,片中的網友們看到的是“市場老闆娘欺負攤商”,自以為伸張正義地對市場老闆娘進行了網絡攻擊。實際上,老闆娘要求菜市場乾淨是為了讓更多顧客來買菜照顧商販們的生意。摔掉賣肉攤販的秤是因為他缺斤短兩欺詐顧客。“處理”商販只因為對方犯病了,要帶他到僻靜的地方休息。搬走商販的東西,是為了拿去賣掉幫她解決困難……

能夠把人與人之間隔開的不是距離,而是不夠理解。“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人與惡魔的最大不同在於,惡魔是基本沒有底線的,而人是一定要有底線的。

猶記得,從“南京彭宇案”到“南京養母虐童案”,自以為看到真相批評當事人的網友很多,他們卻從來沒有去想過,如果他們做錯了,應該怎麼樣?“南京彭宇案”中的老太太被人撞倒住院,最終還被媒體和網友汙衊是在訛人,更有甚者還會去騷擾老太太的家屬,迫使老太太搬家,直到老太太去世也沒有一家媒體和一個網友站出來道歉。“南京養母虐童案”中過嚴尺度的家庭管教被定性為“虐童”,周遭各種所謂保護孩子的言論無視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反而讓孩子承擔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和折磨,讓他在線下遭受了更大的傷害。孩子最想要的是與媽媽生活,可是他的媽媽卻被送進了監獄,一個家庭也被拆散,這就是一些網友認為的“正義”。

我們雖然不是聖人,但是也千萬不要輕易去嘗試當一個惡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點,誰沒做過一些錯事?做錯了受罰都有一個尺度在,縱使被打入地獄也得看惡行程度,這才是公正。我們必須認識到,無論是私德,還是公德,我們仍然有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因為人類能夠不斷的自我批評與反思,所以人類才是人類。“吾日三省吾身”,既是讓自己變更好,也是為了社會更好,切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高圓圓曾經演過一部叫《搜索》的電影,有個情節很重要。高圓圓扮演的葉藍秋在醫院查出患癌晚期後,坐公交車回家。在公交上一直回想自己患病的事情,所以坐在座位上沒有給旁邊的老人讓座,這時候旁邊的人都指責葉藍秋不讓座。最後葉藍秋說道:“要坐坐這兒。”可想而知,最後被“人肉搜索”的葉藍秋會遭遇什麼。

人性遠比我們看到的東西更復雜。“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道德不只是用來約束別人的,也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文/周成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