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蛋卷儿

文二邮局旁有个非常非常小的店面,我们说的咪咪小店,大概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小的街面店了(如果可以算店的话)。里面站不了人,只放一台饮料售卖机,一中年女子在门口做两道小生意:1、卖多肉植物,2、现做蛋卷。据我观察,几乎没什么人看上她的多肉,买蛋卷的人倒是陆陆续续地来了走了。

那味儿实在太香了。

做蛋卷儿

以炉子为中点的方圆几米内,蛋味香仿佛被施了仙法一般浓而不散,勾得路人掉了魂似的 - 我便是其中之一。

这味儿实在太熟悉了。

这种铁板做手工蛋卷的活儿,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但也并未完全绝迹,转过某个街里巷间,突然就被这种熟悉的浓郁味道牵引了过去,牵引到儿时的学校门口、小巷深处、甚至菜场里的某一角落。

做蛋卷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至少,对生活品质来说是一大进步,那时候我真是这么认为的 – 因为零食又多了一项优异选择,也尝到了以前从未尝过的味道,于是,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一定会是越来越好的,现在再回首观望,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做蛋卷儿

起初市场上只提供加工服务,我们得自己拎着鸡蛋、白糖、面粉去排队等加工,做蛋卷的人拥有一台机器和技术 - 这是最初的优势,他只收加工费。不久之后,我们只需带着鸡蛋和白糖去排队了,兴许做蛋卷的人发现面粉这个东西他完全可以代购的,各人拿来的面粉品种质量不同,比如有些面粉容易打结,还得增加一个筛的工序,不筛的话,打结的面粉做出来的蛋卷会“钉牙”,客户的抱怨自然就落到他头上。筛面粉增加了他的劳力成本,不筛又倒了自己的口碑,还不如自己统一供应合格的面粉,便于质量管理!

不久之后,做蛋卷的人连白糖也包揽了,我们只需拎着鸡蛋去排队。毕竟白糖用量少,客户自己把控不好糖的用量,带多了,最后还得带回去;带的不够,难道找其他人匀?都不方便。

当然,最后是我们根本用不着再带着鸡蛋去排队,带着钱去就行了!以至于到了现在,连现金也不用带,一只手机走天下。我有个朋友好几年前来中国发展,除了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两台手机,其他什么都没有带。“你这是要白手起家吗?”我非常诧异。他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从自己出生到儿子出生,结婚、旅行、创业、各种各样,“这就是我的全部”,他说,并且还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要是有人把我从飞机上赤条条扔下来,我照样可以活下去!”他的话让我开始思考:或许未来我们的一切,也都会存在于云端里了,现实里的我们,只是一具行走的皮囊。而现在,这正在一点一点变为事实!

做蛋卷儿

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上至殿堂下至厨房,所有新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摸索和总结中,渐渐完善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即便如做蛋卷这般小事。

人是聪明和互动的,一个人在一群人中是渺小的,在人海中更是微不足道,但一个人本身的纵深故事,却又是丰富无比,这些饱含着丰富内涵的个体,组成了社会、组成了世界,所谓泰山可纳于须弥,微小粒子中又有另外宏大的世界,这真是宇宙的神奇啊!

不知为啥写蛋卷会有这样的感慨,还是把思绪拉回喷喷香的手工蛋卷吧:自从市场上蛋卷加工进化成了蛋卷出售,价格上自然有了更大的空间,商人在几种原料的供应方面多了掌控余地,这也意味着我们被剥夺或者说自愿放弃了更多过程知情权,最后归结为一个非A即B的选择:买或不买?

当然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是极易变通的。我们住在父亲工作的技工学校时,学校里有车间、有车床,还有动手能力极强的技工教师,不知哪一天,就像做煤饼模子一样,他们又倒腾出了一个做蛋卷的模子:其实就是两片有纹路的厚铁板,在一侧固定,握住手柄,可以开合,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华夫饼铛”。

做蛋卷儿

现在的饼铛插电,那时候自制的蛋卷机用炉火,比较难以控制火候。院子里的人家轮流着用,靠近年关时,一圈儿转下来,天天闻着满院子都是蛋卷香,馋得人迫不及待。各家完成自家蛋卷事务后,会分一点给其他人尝尝,然后大伙儿凑一起评头论足,谁家蛋卷做得好,谁家差点那个什么味道,就差成立个组委会颁发奖状了。公共厨房区东头的阿玲姆(玲玲的妈,我们临海称妈为姆,叫妈的时候前面加个姆,所以我扯着嗓门叫妈的情况基本是这样:“姆~~~妈!-----------” 这姆字似是为了憋气而用,憋得越厉害,叫妈的时候爆发力越足)

阿玲姆是蛋卷达人,每年总是收获上上口碑。母亲(也就是我的姆)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我觉得她还是面粉选择上的问题,毕竟鸡蛋是鸡蛋糖是糖,面粉才具备不稳定因素。某年面粉价格涨了,终生节俭的母亲会用降一个档次的面粉,那么肯定成品质量上就会出现波动。阿玲姆不一样,她有很强的质控意识,后来我们知道她还有一个秘诀是过筛,就是我前面说的筛面粉工序,比较繁琐,但对口感提升帮助很大。

做蛋卷儿

轮到我家做蛋卷最兴奋的自然就是我们姐妹俩,两个人像哼哈二将一样守在炉子两侧,母亲出一张蛋卷皮我们就抢着卷,干什么事也从来没有这么积极过,小小的炉灶旁边被这两大神守着挤得团不过身来,实际上反而是碍手碍脚。碍手碍脚母亲也不会生气,因为这时候,美好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温暖的炉火,浓郁的蛋香,两个可爱的孩子,加上过年的喜悦,实在想不出人还能会因为什么而不高兴呢?

后来发展到添加黑芝麻了,香上加香,又是更上一层楼了........

总在不断进步,但时光也在不断流去,仿佛坐着一叶小舟,回首往事,竟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愈行愈远却仍然可以清晰勾勒出来的记忆,挥之不去。是挥之不去还是不想挥去呢?时间的河流带我们到了当下的这里,只是,曾经的你我还在同一条船上吗?

在街上偶遇铁板手工蛋卷,香还是那么浓郁,味还是那么酥脆,会引得人感慨万千,只是没了当年炉火的温暖与单纯的欢愉。

做蛋卷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