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答題技巧總結(一)!掌握閱讀技巧,答題效率超高!

記敘文答題技巧總結(一)!掌握閱讀技巧,答題效率超高!

閱讀很重要,答題技巧更要通哦!學會了答題的技巧,加以融匯貫通,會讓你考試時輕鬆很多~

一、記敘的要素:

1、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於分析文章的結構,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的脈絡,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要素,是記敘文的主體部分,內容的展現,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達,就是通過這些來實現的。閱讀記敘文要能明確這三個要素,即使不要求準確概括,也須達到能大體將這三點說出來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誰?幹什麼?

二、記敘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落,體現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它把所有材料聯結成一個有機體。所以說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線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麼都可以成為線索,只有那些能夠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體現文章主題思想的具體事物,才能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線索類型:物線、事線、人線、感情線、時間線、地點線、見聞線。

線索大致分六類:

(1)以具體事物或事物的特徵為線索。如《白楊禮讚》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貫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徵為線索。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

(3)以中心事件為線索。如《變色龍》以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4)以思想感情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不大喜歡——想去看看——讚賞蜜蜂——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

(5)以時間推移或空間變換為線索。如《藤野先生》以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為敘事線索組織材料,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到仙台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離別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6)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如《孔乙己》以小夥計“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題目、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議論抒情的句子。

“線索”是連貫文章始終的脈絡,是文章的綱。

①文章的標題

②反覆出現的詞或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三、常見的敘述順序

1.敘述類型:

順敘:按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如:《一面》,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和魯迅的見面經過,表現了魯迅關心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思想,並突出了“一面”給我的鼓舞。

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也就是在記敘的時間上與事情的實際是相反的。如:《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文章的開頭一句,它開宗明義,落筆點題,用追敘的手法,再現了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和內容有關的情節和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如:《驛路梨花》,以我和老餘一早一晚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通過設置懸念和巧妙穿插,刻畫了一組人物,展示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其中解放軍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屬於插敘部分。

記敘順序作用:

順敘:按時間發展,有條有理。

倒敘:1、強調。2、製造懸念。3、情節富於變化,吸引讀者。

插敘:1、補充內容,豐富情節。2、照應上文,或為下文鋪墊。

四、記敘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會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

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

③總結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轉合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在不同文體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

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D設伏筆、E作鋪墊

二從內容上:

常有A開篇點題、B深化中心、C點明主旨(畫龍點睛)

具體如下

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內容上(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結構上(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2、文中:結構上(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領上文)

3、文末:內容上(點明中心、深化主題或畫龍點睛、)

結構上(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如何賞析詩文中所喜歡的句子:

1、從修辭手法上分析;(修辭的作用)

2、從該句在文中的作用;(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前後照應、畫龍點睛……)

3從語言風格上(豪放、婉約……)

4、從用語、遣詞準確傳神巧妙

5、從蘊含的哲理,給你的啟示。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含義

1、聯繫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

2、聯繫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言外之義。

3、結合整篇文章的語境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

解題方法:文中關鍵的語句常常是指能夠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對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有重要作用,或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和議論抒情方面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正確理解和分析這些語句,有助於我們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解題技巧:含義要結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五、詞語的調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詞好在哪裡?

“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體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辭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達意圖,以及對抽象的句子進行闡發或使之具體化等。

答題方式: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我認為詞語運用好的原因是……”作賞析的開頭

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答“喜歡詞語的原因”時,常用“第一…第二…第三…”這種形式來呈現賞析詞語的思路和答題的不同角度;

表面意義表面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深層含義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

準則:詞不離句。解釋詞語必須回到文章中去,在詞語所在的特定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決不可隨意揣測。

做題步驟是

(1)看清題幹要求,鎖定詞語。

(2)回到文中,還原詞語位置。

(3)劃定語言環境,前後勾連,綜合信息。

(4)組織語言,完成答案。做詞語賞析類試題時

六、 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思想內容的把握。

1、劃分段落層次方法

(1)按時間推進劃分(時間詞語為標誌)

(2)按空間變換劃分(地點詞語為標誌)

(3)按感情的變化劃分

(4)按選材角度或內容的變化劃分

(5)按邏輯關係劃分(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

劃分段落層次技巧:

簡單說就是合併同類項,把相同內容的合為一層,把不同的分開來。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2、段意、層意的概括

§ 歸納大意是在分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或者是同步進行的,一般說來在分層次合併同類項的同時,大腦也就在歸納各層的大致意思,再進而形諸文字而已。歸納層次大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麼;二是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三是選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

§ 不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則: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簡潔,不要過多複述;三是力求明確,不能籠統含糊。

七、記敘文的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與讀者沒有距離;

第二人稱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稱,是以“他”敘事。運用第三人稱敘事,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敘述的角度比較靈活、自如。

八、描寫方法及其作用:(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A、人物描寫及其作用

類型: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描寫

人物描寫方法作用:描寫+對象+特徵(性格)

B、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的作用

1、暗示時代背景。

2、渲染氣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動情節發展、預示結局。

各類描寫答題技巧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②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③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和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表現人物某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佈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徵、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九、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A.類型:記敘文中的議論,有先敘後議、先議後敘之分。

B.作用:議論的目的在於揭示記敘事物所蘊涵的思想意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十、記敘文中的抒情

分類:一種是作者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種是寓情於景或託物抒情,叫間接抒情。

作用:抒發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

十一、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覆: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