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宋代古城

在水泊梁山逗留了一日,第二天,我便去了郓城。郓城距离梁山大约四十公里的样子。

对于梁山泊和郓城的认识,大多数中国人源于《水浒》,我也不例外。有时候,我会忽发奇想:郓城和梁山如一对孪生兄弟,或者说,郓城是梁山泊的原始根系——如果没有郓城和发生在郓城的那些人与事,梁山泊大概不会有今天的如雷贯耳。那么,今天的梁山,仍旧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去处。也因为梁山泊,郓城声闻四海。

古香古色的宋代古城

水浒的故事起源于宋江和他的一干兄弟,但真正让梁山泊声名远博的,是文学家施耐庵。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进士及第,曾为钱塘县尹。他应该到过郓城和梁山。施耐庵生活在明初,曾在张士诚的队伍里做过事情,对战事军情对打厮杀深有体悟,所以《水浒传》里战斗的场面也就写的生动形象,贴切自然。我们要永远感激这位文学巨匠,是他的妙笔生花,让我们庸常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七月下旬的郓城奇热无比。选择这样一个季节来到郓城,并非刻意,而是冥冥中的定数或安排。对于郓城的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中一首歌谣的描述:“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看似山野村夫的信口开河,实则道尽了世事艰辛和人间冷暖。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发生在黄泥岗,黄泥岗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公里的地方。由此可见郓城之热。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奇热无比的郓城突然浓云密布,下起了雷阵雨。一小时后,雨过天晴,我踩着街上宛若明镜的积水,来到郓城县中心的文化广场。广场宽敞阔亮,西北边是一池碧水,西南边有一座观音塔。

塔呈七级,砖混结构,高十丈有余。看文字记述得知,此塔后唐代时期就已有之,宋时再建,后几经岁月剥蚀,坍塌淤吞,仅存四级。公元一九九三年,郓城志士仁人,集资再建,修缮一新,遂为郓城一景。好汉故里,总有不甘寂寞之人。

五千年的华夏大地,每个地方都曾涌现出难以数计的风云人物,而山东这片土地,更是首当其冲。如孔子、孟子、孙武、孙膑、左丘明、王羲之、颜真卿、扁鹊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可谓登峰造极,做出了前无古人、鲜有来者的成就。宋江、卢俊义、林冲、武松这样的英雄好汉,又使得梁山泊成为一时之风云,万世之风景。宋江是土生土长的郓城人。

据说,《水浒传》里面梁山泊有名有姓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有七十二个来自郓城,可见郓城男儿之血性。也正是因为生活和工作在郓城地区的这班好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才有了天下英雄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才使得梁山泊和郓城,由此名震天下。

郓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夯筑城邑,取名郓城。和中国大多数古城一样,清朝以后,郓城也是鲜有维修。古郓城已经难觅遗迹了,但与其它城市截然不同的是,郓城在老城池西南位置的地方以整体搬迁、旧貌重建的形式,复原和修建了一座“古郓城”。这座古郓城也叫“水浒好汉城”。古城坐北望南,气势雄劲,城池俨然。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钟,我去了好汉城。

古香古色的宋代古城

好汉城集中了《水浒传》里的主要人物事件景点。如郓城酒楼、孙二娘客栈、晁家庄、郓城县衙、宋宅等复古建筑。这座古城建筑规格之高和风格之古,在我去过的“古城”中,堪称古城之最。七月底的好汉城酷暑难捱,鸦雀皆无,噪蝉不鸣,街上游人稀疏。置身于这样一座古香古色的宋代古城,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悠悠岁月、时光如梭的慨叹。甚至有一种走进大宋,和各路好汉共享水浒文化与江湖气息之感。

好汉城景点颇多,但最使我触动情感的,是悲情李逵饮酒赴死的塑像场景。那个唯宋江命令是从的好汉李逵,在大哥饮下朝廷赐予的“御酒”之后,痛痛快快的接过宋江递过来的手臂簌簌打颤的酒碗,一饮而尽……宋江走了,李逵走了,水浒故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豪情开始,以悲情结束。

逛完了好汉城,老天爷似乎怜其太冤,哀其太悲,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暴雨骤至。

古香古色的宋代古城

雨很大,也很急,风雨中的好汉城不见人影。那些风和日丽的时候别有情趣的酒旗和酒幌,此刻顿然若雨中芭蕉,尽显狼藉。聚义门迷茫而又模糊,尚义堂遥遥难以辨识。坐在供游人歇息的大厅里,我的耳边是梁山好汉为主题的铿锵有力的音乐旋律,眼前却是一阵紧似一阵的倾盆大雨。雨使这个燥热的世界突然变得凉爽了许多,也使得这个清新明亮的世界顿然间模糊了许多。

古香古色的宋代古城

坐在倾盆大雨的好汉城里,我在思索,也在寻觅。大宋安在?梁山泊安在?宋江安在?一百单八将安在?雨断断续续、时疾时缓的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把这个以农民起义特色为背景、发生在梁山和郓城的故事,捋了一遍又一遍……

  • 周步
  • 从事过多个行业,多家报刊签约撰稿。主编《中国企业发展报告》等图书项目。
  • 成人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