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过了39年,元符元年六月,鲁直来了。这个名字不熟悉?没关系,他还有一个号,山谷。还不知道?那就黄庭坚。只不过,古人从不这样直呼。黄庭坚在宜宾整整待了三年。要是一个宜宾人,连他都不知道,出门在外说起,怕不大好的。

要说神童,你怕是会数出一大串而漏掉黄庭坚。七八岁,你在干啥恐怕都想不起了吧?来,看看人家七岁写的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神童一直用功,二十二岁中了进士。这时苏轼的文才已然光芒四射。

三十四岁的黄庭坚在国子监教授任上,给在徐州当地方官的苏轼写了一封信,用两首诗倾诉了自己的仰慕。

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青衣江题名》。(宜宾新闻网 郎麟 摄)

苏老师回了一封信,欣喜结交之意,估计让黄庭坚诚惶诚恐。

然后,神宗元丰二年的文字狱,苏轼被捕,进了御史台监狱。这一来牵连了二十多个人。黄庭坚虽然还未曾与苏轼谋过面,但因为与他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红铜。

二十斤铜算什么?还有更多的风雨要来。

很快,宜宾,他就要来了。

绍圣初,新旧党激烈党争中,黄庭坚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又“移戎州安置”。

贬谪,是一场生命的磨难。

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流杯池公园内黄庭坚塑像。(宜宾新闻网 郎麟 摄)

那是一个夏天,五十三岁的老人,带着一身病痛长途跋涉,来到宜宾,在城南的无等院住了下来。

身体的病痛、生活的无着或许尚在其次,他将自己无等院的住房,叫作“槁木庵”,“死灰寮”① ,内心郁积多少孤独苦闷。

想那日子,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他“谢病杜门”,准备接受这枯木寒灰的生活,但是,宜宾向他张开了温暖的怀抱,官员、士子非但不以罪臣视之,反而对他照拂有加。

黄庭坚到戎州时,知州彭道微对黄庭坚“甚有亲亲之意”。这是黄庭坚自己说的,好到什么样,关心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亲亲之意”?

后来彭道微调走,知永康军。彭道微走的时候,黄庭坚写了两首《采桑子》送他。

岷江边的锁江亭,一定是当时的名胜。

元符二年五月,太守李任道邀黄庭坚,来此赏荔枝。黄庭坚作诗记载当时的情况:在雪浪翻滚的江边,大家开怀畅饮,一直到夕阳落山。第二年也是五月,太守刘广之邀请他,也到这儿赏荔枝。

当时的戎州副州官黄斌老,是画竹大师文同(字与可)的妻侄,他师法文同,善画墨竹,精通乐谱。黄庭坚与其认为同宗。

两人惺惺相惜,时有唱和。黄斌老为黄庭坚画竹。

黄斌老住在戎州东园,园子里“万竿苦竹旌旗卷”。黄庭坚一到戎州就爱上了苦笋,馋了便写诗去要。

从斌老乞苦笋

南园苦笋味胜肉, 箨龙称冤莫采录。

烦君便致苍玉束,明日风雨皆成竹。

这些诗里的心情,和前面时期的惨淡已大为不同。

黄庭坚在宜宾,还有一个人一直牵挂着他,那是泸州知州王献可(字补之)。早在他谪居黔州期间,王献可就主动写信与他,此后两人书信往来频繁,几乎无话不谈。王献可还多次派人到黔州看望山谷,对他多有照拂。等他到了宜宾,又不断送来日常用品:酒、醋、蜀纸、珍珠粉、乳饼。黄庭坚的弟弟到戎州看望他,并住了一段时间。开支增加,王献可也不忘及时寄来米和酒等,“舍弟经过,又烦濡沫”。 他常常在回信中感喟:“每以口服所需累长者,感愧无已。”“公养孤恤贫,推惠甚博,不肖每累公忧其簟瓢,悚仄悚仄!”

想到戎州暑热,夏天,王观复给他寄来绉絺紫纱做夏衣。黄庭坚在回信中感叹“荷眷恤之赐也。”

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流杯池公园内黄庭坚书法墙。(宜宾新闻网 郎麟 摄)

除了地方官对他友善接济他外,更是不断有“门生抱经来咨问”, 慕从之游,而他则讲学不倦,“凡儒衣冠,怀刺袖文,济济而及吾门者,无不接。”而且“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这不仅是一个温暖的朋友圈、文化圈。一方面,这是黄庭坚在培养人才,滋养戎州人文;另一方面,地方官的尊敬、士子的仰慕追随并受益良多,使黄庭坚获得了巨大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对他的精神是莫大的安慰。

物质上的救济,精神上的抚慰,旧交好友、新知同僚的帮助,士人、后学晚辈的照顾,使诗人得以度过磨难。

对此,他内心无比感激:“恩义千万,感激无以为喻。”

我们可以从黄庭坚的诗作里,想象他生活的细节。他用水怎么办? “井边分水入寒厅,轩竹南溪仗友生。”(《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宜宾多竹,至今山区还用笕竿引水。这是诗人入乡随俗。

陈季张, 戎州人,此外实在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记载。不过,从黄庭坚的诗里可以看出,陈季张热情好客,性情不俗,家里有蜀芙蓉,邀约友人长饮,等着看花开。(《陈季张有蜀芙蓉长饮客至开辄剪去作诗戏之》)

廖致平家的绿荔枝颇有名气,黄庭坚肯定吃过不少。廖家是世家,这一家三人都在史书上。祖父廖翰是位英雄,在马鸣溪迎战反叛蛮族战死;父亲廖琮嘉祐二年进士,顺便说一句,这一年金榜上还有苏轼、苏辙、曾巩、程颐、程颢……廖琮官至朝议大夫,不到五十岁致仕归,回到家乡教授乡闾。廖致平也是熙宁进士,黄庭坚一定把他当做好朋友。

廖家在牛口坝有一个庄园,元符三年七月二十四,黄庭坚从戎州溯流上青衣,在这里住了一夜:置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采,投壶弈棋、烧烛夜归……

杨履道家种了一种银白色的茄子,收获也不忘给他送一些,诗人也写诗道谢:感君来饭在家僧。甚至还想:待得银包已成谷,更当乞种过江南。而冬天晚上,李任道给他送来豆粥,并且陪他一同进餐。

日子,就这样渐渐温暖起来。

第二年他在城南租下一处民居,名其为“任运堂”②。一方面是弟弟一家人来了,还有,是不是上门请教的巴蜀士子多了?

戎州成就了黄庭坚的书法,从此走向成熟。

他在《跋唐道人编予草稿》里自述:

“山谷在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

自此摆脱从前疆域,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郎麟)

① 此据黄庭坚《书遗道臻墨竹后与斌老》后云:“元符三年三月,戎州无等院涪翁借地所筑槁木庵中书。”《宜宾县志》为“槁木寮”,“死灰庵”。

② 《书刘禹锡浪淘沙竹枝歌杨柳枝词各九首因跋其后》云:“元符二年四月甲戌,戎州城南僦舍任运堂中书。”

参考书目:

①《黄庭坚文集》

②《唐宋词举要》商务印书馆

③《宜宾县志》清嘉庆版

④《江安县志》民国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