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爲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文|小河對岸

自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列國便次第而起,而掀起了殖民全球的浪潮。一個歐洲二、三流的小國,就能輕鬆地據有幾十倍、上百倍於本國領土的殖民地。直到一戰以前,世界政治話語權都完全掌握在歐洲列強的手中。但為何歐洲強國林立,其君主的稱號卻多稱國王或女王,很少稱皇帝或女皇呢?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其實,這源於歐洲的政治文化。歐洲“皇帝”的稱謂(羅馬皇帝,均使用“奧古斯都”或“凱撒”這稱謂。而俄語中的沙皇(царь)、德語中的皇帝(Kaiser),也皆源於“凱撒”),在實際上也跟我國古代比較相似,象徵著某區域內獨享的尊號。在古代東亞的政治體系中,只有我國的最高統治者,才有資格稱皇帝,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稱國王。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在西方的政治體系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皇帝”象徵著區域內的霸權,按理來說也應該只有一位。但是,歐洲長期分裂,又使得這個問題稍微比較複雜。在歐洲人的觀念中,也只有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才有資格稱皇帝(“奧古斯都”或“凱撒”),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稱國王或大公等。這也是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蠻族”君主若想獲得皇帝的尊號,就必須前去羅馬,並由教皇加冕,才算是合法的原因所在。

而能前去羅馬,並獲得教皇加冕,其本身就意味已獲得區域內的霸權。故而,歐洲的“皇帝”稱號,也就不會氾濫。但為何後來又衍生出三個國家,擁有“皇帝”的稱號呢?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奧地利能享有皇帝的稱號,得追溯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奧托大帝),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而成為天主教世界的世俗最高統治者。此即,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的開端。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大部分統治時期,都是鬆散的邦聯,皇帝由選舉產生,此即“選帝侯”制度。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對此評價道: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奧地利(其統屬的波希米亞王國,具有選帝侯資格)卻憑藉實力,而在德意志邦聯(神聖羅馬帝國)的支配地位,長期獲得“皇帝”的頭銜(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

1806年,拿破崙逼迫教皇庇護七世,前往巴黎為自己加冕。而待加冕之時,又自己搶奪了皇冠,即是對政治傳統的遵循,也有所打破(按傳統,拿破崙應該前往羅馬,由教皇加冕,意味著教權高於皇權)。拿破崙稱帝,意味著已獲得歐洲大陸的霸權,當然就不能再允許另一個霸權象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存在。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於是,拿破崙就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而神聖羅馬帝國也至此壽終正寢。但是,奧地利仍是歐洲強國之一,並有無與倫比的家族史,連拿破崙也都迫切與哈布斯堡家族聯姻,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協(相當於說:奧地利的皇帝頭銜,已經不是正統)。

哈布斯堡家族便重組家族領地,改稱奧地利帝國,繼續享有“皇帝”的頭銜。1867年,奧地利又在匈牙利(為奧地利帝國內的第一大民族)愈演愈烈的離心力下,被迫提升匈牙利的地位,而採用“二元君主制”,並改稱為奧匈帝國。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德國:德國與奧地利同源,稱神聖羅馬帝國為德國曆史上的“第一帝國”。1806年,拿破崙稱帝,德意志第一帝國終結,皇帝的頭銜被法國搶奪。1870年,普魯士擊敗了法國,拿破崙之侄拿破崙三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也隨之告終。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小德意志),普魯士王威廉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德國之所以選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稱帝,一是為了炫耀武力。另一潛在的目的也是為了表明,德國又從法國人(拿破崙之侄)手中,搶回了屬於自己國家的皇帝頭銜。而此時的德國已經是新教國家,羅馬教廷的權威更是大不如昔,自然就不會有教皇加冕之事。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俄羅斯:俄羅斯的最高統治者稱沙皇,而沙皇這稱謂就源於凱撒。俄羅斯的皇帝頭銜,與德國、奧地利並不是一個統系,而是來自於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雖同源,卻互相敵視,並在宗教上也最終分道揚鑣。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自此,莫斯科公國便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自居,而稱自己為“第三羅馬”,並將索菲亞公主帶來的拜占庭象徵--雙頭鷹奉為國徽。伊凡三世去世後,其子伊凡四世嗣位,莫斯科公國更是日益強盛,並正式採用“沙皇”的頭銜,成為了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別稱伊凡大帝或伊凡雷帝。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而歐洲其他國家,也曾有通過廣大的殖民地,而獲得“皇帝”頭銜的,但其本身並不屬於歐洲“皇帝”稱謂系統。英國通過殖民印度,而獲得了印度皇帝的頭銜,但西方的頭銜是彼此獨立的,就歐洲君主而言,英國君主的最高頭銜始終是國王。而印度獨立之後,英國也就失去了印度皇帝的頭銜。


近代歐洲強國林立,卻為何只有三個國家擁有“帝號”

葡萄牙的王子佩德羅,曾加冕為巴西帝國的皇帝,也同樣不屬於歐洲皇室。西班牙通過與哈布斯堡家族聯姻,曾與奧地利共享過皇帝頭銜(奧地利的查理五世,為西班牙卡洛斯一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法國在西法蘭克王國時期,曾與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前身)輪流擁有過皇帝頭銜,但至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就徹底失去了皇帝頭銜。直到拿破崙稱帝,法國才明確有了皇帝頭銜,而這段時期也被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三世的皇帝頭銜,在法理上是繼承他伯父這一系的。至於保加利亞的君主,在歷史上也曾稱沙皇,但能獨立自主的時期都不太長,很有自娛自樂的成分,影響力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