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少有具名的商人出现,近200年中只有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徽商和晋商是明清时期称霸商界的两个势均力敌的龙头老大!但是,由于徽商地理位置靠近富庶的江南地区,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是中华最为富饶的地方,所以,有人认为是徽商比较厉害。但本人认为徽商由于先天条件较好,得天时地利人和,反而是晋商在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己任。但无论如何,晋商和徽商文化有许多值得表现的地方。他们的成功都尊重儒商精神。受儒家文化影响,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其根本就是“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但在那个年代仅靠这一样,就能取得成功。特别是《乔家大院》一播出,许多人对晋商有了大概的了解。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小编今天要说的是商业,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中国发展落后,在过去并没有什么商业名人,甚至在近200年内出现空白,能有的也只能屈指数来。而本人尤其喜欢乔致庸的故事,任正非正是借鉴了乔致庸的股权改制,才成就了华为现有的地位。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那我们就来听听乔致庸的故事,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1855年,乔致庸已经38岁了,再过两年就到了不惑的年纪。但是他对科举还抱有信心,这一年他满怀信心的准备乡试,准备一举夺魁,进而中进士、点翰林,实现光宗耀祖的夙愿。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可那时的国家的根基已经动摇,太平天国到处攻城,江南沦陷,乔家的主业茶叶生意断绝、资金链断裂,整个家族惶惶不可终日,哥哥终于顶不住撒手西去。家族几十口人必须要养活,失去了大哥,家族没有了主心骨,作为弟弟的乔致庸无奈承担起了责任,放弃考科举。仕途梦断,乔致庸只能操起算盘,承担自己作为男人的责任。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自从先辈走西口起家,乔家的茶叶生意大部分在包头,乔致庸知道:“恢复茶路是其次,首先得稳住包头的生意。”可是由于太平天国作乱,员工没有心思经营茶叶生意,员工要求回家,出现了挤兑的现象,而且资金紧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发工钱。面对这种情况,乔致庸提出了“顶身股”的概念。就是现在的合伙人制度。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基本的方法就是:一个小伙计进入店里当学徒,三年后经考核如果成绩合格,就成为正式员工。如果愿意再干十年,如果成绩优良、没有任何失误,就可以由掌柜推荐、股东认可,拿到一、二厘的身股,也叫“干股。”

这种股份不能买卖,只能参与分红,人不在了,股份也要收回。但是只要员工表现良好,拿到的身股也会随着工龄增长,乔家可以养他一辈子。

乔致庸的“顶身股”制度一经施行,马上稳定住了浮动的人心。老伙计们都拿到了合适的股份,新伙计的心也定下来,真正把乔家的生意当作自己的事业。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当别的商号伙计还在眼巴巴盼着涨薪水时,乔家的伙计已经成为商号的一份子。仅这一招,乔致庸在几年内连开几家商号,把生意做到蒙口和俄罗斯,从一个地方土豪变成一方霸主。后来还实现了汇通天下,即异地汇取的梦想,只要带着一张收据,在全国各地的商家都可以在他那里的分号实现兑现,相当于现在的银行业,在那个年代真是件了不起的壮举,而且在乔家的票号史上,没有一个票号误兑错兑,可以说奇迹。即使是现在的银行也不能保证。

这在中国商业史上是第一次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相信大家对华为的股权结构了解的人,应该明白华为为什么能这么快取得成功。虽然晋商兴盛时期从未有过上市公司,但他们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却保持其几百年昌盛。这也是华为不上市的原因。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小企业应该认真学习和思考的,不要一味的借鉴什么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股权制度,晋商的这套制度就需要我们学习好多年,它的核心竞争力是身股与银股结合,身股为大的制度,这种制度留住了人才,并保证了企业的有效传承…

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任正非借鉴了乔致庸成就了华为

给有能力者,奋斗者,新人适宜地配股,这样实际上企业的营业额和分红总额将会大大增加,实际老板的利益会比原来更多,乔致庸的这套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股权激励留住、吸引人才并不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才可以做的,咱们中小企业一样也可以做!所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多,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经商不读乔致庸,道歉万千也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