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烏梅

烏梅

【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 科植物梅的經加工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平。入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臨床應用】1.用於久咳不止。

烏梅 斂肺而止咳,對於久咳不止,痰液稀少等症,可與罌粟殼 、半夏 、杏仁 等藥配伍應用。

2.用於久瀉久痢。

烏梅 又有澀腸止瀉作用,治療瀉痢日久不止,常與肉豆蔻 、訶子 、蒼朮、茯苓 等配伍。

3.用於虛熱口渴。

烏梅能生津止渴,可治氣陰兩虛的煩熱 口渴及暑熱煩渴,可與天花粉 、葛根 、麥冬、人參 、黃耆 等藥同用。

4.用於蛔蟲 為患所致的嘔吐 腹痛 等症。

烏梅味酸,蛔得酸則伏,故能和胃安蛔,常與黃連 、黃柏 、乾薑 ,細辛 、花椒 、附子 等配伍,治蛔厥腹痛。

本品外用,又可用於牙關緊閉 ,以烏梅肉 擦之;用於外瘍弩肉,以烏梅炭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烏梅、大烏梅(帶核用)。烏梅肉(去核用,用量宜小)。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烏梅丸 《傷寒 論》:烏梅、黃連 、黃柏 、乾薑、附子 、蜀椒 、桂枝 、細辛、人參、當歸 。治蛔厥腹痛。

【文獻摘錄】《本經》:「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 ,蝕惡肉。」

《大明本草》:「和建茶、乾薑為丸服,止休息痢。」

《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蛔厥吐利。」

《本經逢原》:「烏梅酸收,益津開胃,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喘安蛔。

《中藥學》烏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