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美國改用這個辦法

全文 3139字,預計閱讀

5分鐘

7月31日起,一讀EDU(id:yidu_edu)推出了“一流本科”專題文章,為您展現多個國內外本科教育案例。

今天推送的是“一流本科”專題文章之七,也是本次專題中的第3個國外案例。歡迎您持續關注這一專題文章,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同事。

寒門難出貴子?美國改用這個辦法

隨著美國平權運動不斷受到質疑,美國開始推出各式選拔政策用以替代平權運動,以求推動高等教育公平性、增加校園文化多樣性。

百分比計劃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替代策略”

一讀君將以得克薩斯州“前10%計劃”(Top Ten Percent Plan)為例,探討百分比計劃的內涵、百分比計劃實施至目前的有效性與面臨的挑戰,並討論中國高等教育選拔從中可引以為鑑的經驗。01

什麼是百分比計劃?

以往,“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是美國公立高校提高少數種族學生入學幾率、增加校園學生多樣性的主要手段。

但自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美國種族的多元化以及社會階層分層的複雜性增強,“肯定性運動”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其公平性與有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目前,已經有包含華盛頓、密歇根、亞利桑那在內的8個州在公立教育中廢止肯定性行動

在此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州內的弱勢群體高等教育入學公平和公立高校校園多樣性,不少公立高校開始推出新的選拔政策,用以替代以種族為基礎的肯定性行動。

其中,以學生所在高中畢業生排名為主要選拔標準的“百分比計劃”因為被得克薩斯州(下稱“德州”)、加利福尼亞州(下稱“加州”)和佛羅里達州(下稱“佛州”)採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所謂百分比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州內參與計劃的公立大學向成績排在各自高中規定比例之列的學生給予錄取保證。而每個州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和規定比例。

案例

以德州為例,自1998年起,37所德州公立大學開始實施“前10%計劃”。

該計劃面向德州境內所有公立和私立高中學生,畢業兩年內的學生皆有資格參加。

學生們在各自所在高中內部按照成績進行排名,排名標準由高中行政團隊自行制定,成績排在前10%的學生自動被錄入德州公立大學系統。

  • 百分比計劃的設計主要目的包括:讓高等教育入學考核超越學生的種族和社會階層,使所有學生通過平等學術競爭爭取高等教育入學機會;
  • 同時,也希望通過學校內標準化的評比,確保來自整體水平較差學校的優等生(他們大部分是來自弱勢群體)也能像來自教育資源較好學校的學生一樣,擁有同樣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進而縮小學校與學校、學區與學區之間的高等教育入學差異。
寒門難出貴子?美國改用這個辦法

02

百分比計劃管用嗎?

那麼,百分比計劃是否能夠有效完成它設計之初的構想?

下面,我們將以德州前10%計劃為例,彙總關於前10%計劃的研究報告,來探討百分比計劃的有效性。

百分比計劃能否有效替代肯定性行動?

在目前同類型的百分比計劃中,德州前10%計劃接受的評估是最多的之一。

大多數針對德州前10%計劃的研究將重點放在,校園種族多樣性在公立教育中的肯定性行動被廢除之後、百分比計劃實施之前以及百分比計劃實施以後這3個時間節點的程度變化上。

Kain、O'Brien和Jargowsky(2005)就表示,已找到數據證明校園多樣性的增多,但他們將這個變化歸因於少數民族人口的增加,而非前10%計劃的有效性。

2012年,Harris和Tienda在針對西班牙裔學生的調研中提到,與肯定性行動中西班牙裔學生的大學錄取率相比,西班牙裔學生的錄取率在前10%計劃實施後創出歷史新低。

不過,關於百分比計劃的有效性,也有其他不同的聲音。

2012年,Daughtery、Martorell和McFarlin採用線性迴歸設計對德州一個地區的百分比計劃進行量化分析後發現,前10%計劃確實增加了樣本學生在德州州立大學註冊入學的可能性。

百分比計劃是否縮小了學校之間的高等教育入學差異?

為了實現縮小學校、學區之間高等教育入學差異的目標,德州前10%計劃將制定選拔學生標準的權力交到各個學校的行政集團手上。

因此,每一所公立學校都有自己的評比標準,讓學生只需與本校同學一同競爭,爭取學校內的前10%排名,從而更大程度地保障高等教育入學公平。

然而,根據Daughtery、Martorell和McFarlin所做的量化研究,前10%計劃幾乎沒有縮小學校之間高等教育入學率的差異。

從下圖可以看出,在他們調研的德州某大型城市地區,擁有較高升學率的強勢高中裡,有近30%的學生能夠通過百分比計劃進入德州州立系列大學,但在升學率較低的弱勢高中裡,能夠通過百分比計劃進入德州州立系列大學的學生比例就降至10%。學

校之間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州立大學錄取率上,還體現在學生就讀名校的幾率上。來自升學率較高學校的學生中,能有17%通過參加前10%計劃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錄取,而這一比例在來自升學率較低學校的學生中,則僅有6%。

(圖片來源:Daugherty, L., Martorell, F. P., & McFarlin Jr, I. (2012). Percent plans, automatic admissions, and college enrollment outcomes (No. 12-18). Working Paper.)03

關於百分比計劃的探討

當今的美國,平權合同的合理性受到不斷質疑,“種族”在一些地方不再能夠成為大學錄取標準,但少數族裔又仍處於社會弱勢群體地位,亟須藉助高等教育實現階層流動。

因此,高等教育界需要一個可行而有效的新政策來替代平權運動,增強校園多樣性,促進高等教育公平性。

而百分比計劃確實在一定程度替代了平權運動,對於消除K12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種族隔離影響、為所有學生提供較為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學競爭平臺,具備重要意義。

然而,作為一個實驗計劃,百分比計劃也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百分比計劃可能會讓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延續到高等教育入學階段

出身社會中上層的學生,一方面,會受教育背景良好的父母影響,更加重視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更可能擁有充足資金和資源來接收課外教育,以提高自己的課業成績。

於是,這些學生就能借助家庭文化、經濟資本,擠掉更需要百分比計劃扶持的弱勢家庭學生,而躋身學校前10%之列。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學期成績作為主要考量標準進行排名的百分計劃在實行之初,就會因為社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而喪失其追求的教育公平性。

其次,也有不少研究者質疑,百分比計劃有可能給出身中上層的學生提供“搭便車”的機會

例如,出身眾生層的學生可能會被特意送到低質量的高中,利用他們本有的經濟、教育和社交資本,與弱勢家庭出身的學生爭奪前10%的位置,可能會擠佔少數族裔學生的名額。

寒門難出貴子?美國改用這個辦法

04

百分比計劃對我們的啟發

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選拔政策對提升高教入學公平性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高等教育錄取政策要考慮人口學差異,在選拔人才的同時兼顧錄取政策的多樣性。

在德州、加州、佛州的百分比計劃中,考慮到人口統計上的差異(如人口聚居情況、少數民族族裔比例等差異),各州所指定的具體百分比數量、選拔標準都不盡相同,也很難制定一個統一的錄取政策跨州實行。

在百分比計劃的框架下,每一個學區、每一個學校也均有制定優秀人才選拔標準的權利,他們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選拔方案,將選拔出的優秀學生統一提供給參與百分比計劃的大學,再由大學進行二次篩選。

這種選拔標準的個性化不僅能讓招生更加契合學校、學區的具體情況,還能一定程度上減弱因為學校差異給學生入學機會帶來的影響。

目前我國高校招生錄取仍以統一高考制度為基礎,留給高校的個性化自主權空間並不大,而放給高中的權利則更少了。

參考百分比計劃的經驗,在高校選拔中引入中學這一利益相關方,或許能進一步推動招生公平性

高校招生錄取過程中,應將學生的社會經濟情況納入考慮範疇,但不宜採取盲目給予加分的政策,而應儘可能將所有學生放在相對公平的起跑線上

近年來,學生的社會經濟情況對其受教育機會的影響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7年北京高考理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談到: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幹中產階級家底的,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多很多捷徑。

寒門難出貴子?美國改用這個辦法

這番訪談讓“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在互聯網上一度引起熱議,而百分比計劃對於學生社會經濟背景的考慮值得我國高校參考借鑑

在百分比計劃中,學校通過自主制定考核標準,將社會經濟背景出身相近的學生置於一個競爭圈內,儘可能避免出現學生跨“圈”競爭的問題。這算是將學生的社會經濟背景納入機會公平的考慮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許多高校設立了特殊的獎學金制度,以幫助那些通過百分比計劃被錄入大學、但又負擔不起費用的學生。

寒門難出貴子?美國改用這個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