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临床治愈工程广西启动 首批惠及2000名患者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委《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 在广西南宁启动并召开培训会。

慢乙肝临床治愈工程广西启动 首批惠及2000名患者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办公室主任王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谢冬英教授、广西卫健委医政处卢德成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杨建荣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医务部部长,消化内科张国主任,及广西项目示范基地医院项目负责人宋怀宇主任、郭堑主任和分中心医院代表等参加会议。

珠峰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2家示范基地,5家分中心医院,重点培养80名基层肝炎医生,计划入组2000名患者。同时,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数据库,开展慢乙肝临床治愈科学研究,实现部分患者临床治愈,并积极探索、优化、完善慢乙肝临床治愈路径。

慢乙肝临床治愈工程广西启动 首批惠及2000名患者

慢乙肝临床治愈工程广西启动 首批惠及2000名患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柳州工人医院 获批为广西项目示范基地医院,柳州市中医院、南溪山人民医院、大化县人民医院,解放军一八一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珠峰项目分中心医院。

病毒性肝炎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引起肝硬化和肝癌问题十分突出。有关统计显示,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分别高达60%、80%,因此,降低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研究显示,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慢性乙肝治疗只达到HBV DNA检测不到是不够的,慢乙肝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有关,只有达到持久的免疫控制,持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甚至持久的表面抗原消失和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才能真正实现停药后不复发,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因此,中国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指出,部分条件适合的患者可追求临床治愈。指南指出,"临床治愈"为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

现阶段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即长效干扰素(免疫刺激治疗),和核苷(酸)类似物(直接病毒抑制)。近年来,国内专家开展的多项研究显示,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HBsAg水平处于低水平的慢乙肝患者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有较高获得临床治愈的机会,约30-50%的患者可以达到HBsAg清除,实现停药。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使得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提高患者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功能尤为重要。正是由于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和直接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机制,所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降低病毒载量后联合或序贯长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慢性乙肝的免疫控制,实现临床治愈。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慢乙肝治愈之路虽然有重重障碍,但治愈的希望已在前方。"珠峰项目"的寓意就是要汇聚中外专家智慧,勇攀乙肝临床治愈高峰。希望项目能为推进我国肝炎防治事业发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肝炎危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