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說劉邦是劉媼與龍所生之子嗎,這是真的嗎?反應了什麼史實?

福建比美特集團


高祖是沛郡豐邑縣中陽里人,姓劉,字季。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就是劉大爺和劉大媽,媼讀如襖)。高祖未出生之前,劉媼曾經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神交合。當時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見到有蛟龍在她身上。不久,劉媼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衣賜履說:大家看哈,劉老太太可是夠灑脫的,一個女人家,不知到大澤邊幹什麼,累了,居然倒地就睡了,擱現代社會恐怕也不多見哦。劉太公估計在家等急了,就去找老婆,來到大澤邊,下沒下雨不清楚,但當時雷鳴電閃,太公肯定是被嚇傻了,因為,他看見一條蛟龍伏在老婆身上!

大家注意,是蛟龍,而不是龍。何謂蛟龍?蛟龍就是蛟,《韻會》雲,蛟,龍屬,無角曰蛟;《抱朴子》雲,母龍曰蛟。另有記載說,蛟龍若遇雷電暴雨,必將扶搖直上騰躍九霄,渡劫後方可化龍。

看,太史公為了讓高祖稱帝具有上天意旨,煞費苦心整了一出“人龍配”,高祖既然是龍子,當皇帝自然沒話說。但,注意,安排的是蛟與劉老太太交,蛟還不是龍,還要渡劫後才能化為龍,一說明高祖征戰九死一生後方得帝位;二說明太史公自己也覺得這個故事有些臉紅,偏偏不說你爹是真龍,而是尚未成龍的蛟,呵呵。我看到這裡,總想像太史公咬著毛筆苦思冥想怎麼既拍了馬屁,又還能表達一些自己的真實想法,比我們寫材料要難多啦。所謂春秋筆法,恐怕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高祖身體特徵也很明顯,高鼻樑、眉骨突起如龍額,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對人友愛寬厚,喜歡施捨財物給人,心胸開闊,素來有遠大的志向(和陳勝一樣有“鴻鵠之志”,呵呵),不安於從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起初,高祖擔任泗水(江蘇省沛縣東)亭長,單父(山東省單縣)人呂公,喜愛給人相面,看見劉邦的形狀容貌,認為很不尋常,便將女兒呂雉嫁給了他。

衣賜履說:高祖相貌可不一般,臉長得就像龍顏,左大腿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這個七十二,肯定是有講究的,我不知道,就不瞎說了,呵呵。這裡,講一下亭長是個什麼角色。

亭,原義是施發信號的高樓、候望臺、烽火臺,設於邊境地區以監視敵情,後來逐漸演變成維護社會治安的地方警察機構。亭長是亭的負責人,事實上在秦至漢初,亭長的正式名稱叫“校長”,西漢中期以後才稱亭長。亭長手下還有“求盜”、“亭父”、“亭佐”等屬員。有人把亭長翻譯成村長是不大合適的,所以高祖作為泗水亭長,並不是這裡的村官,而是負責該地域治安的小官,估計級別也就是個股級或副股級,呵呵。

高祖好酒及色。常常到王媼、武負那裡去賒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王媼、武負看到他身上常有龍出現,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劉邦每次去喝酒,到店裡買酒的人就會增加,售出去的酒達到平常的幾倍。再加上看到了有龍出現的怪現象,每到年終,這兩家就把記賬的簡札折斷,不再向劉邦討賬。

衣賜履說:高祖好酒及色,這個愛好太親民了,為他今後拉起一票人馬乾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兄弟基礎,呵呵。至於喝醉了身上有龍出現,我彷彿看見太史公喝多了揪自己的鬍子寫出這一段(不要質問我太史公有沒有鬍子的事)。幾年前,看唐德剛先生的《袁氏當國》,袁世凱大總統天天為了稱不稱帝的事煩惱,就跟我現在天天寫公眾號一樣,睡不著覺啊!有天中午,袁總統好容易睡著了,突然一聲響,把他驚醒了。他坐起來一看,原來是家裡的小婢進來,把他的一個最喜愛的茶杯打碎了。袁總統大怒,喝問怎麼回事。那小婢結結巴巴說,老爺,我,我,我,看見一條龍,盤在床上!袁總統一聽,先是一驚,又是一喜,最後終於下定決心:稱帝!於是,身死為天下笑。諸位,你們如果是袁總統,信不信小婢的話?會不會稱帝?

上下兩千年,簡直如出一轍。呵呵。

高祖可不是那種老老實實坐班兒的人,當個亭長,沒事兒了就到處亂竄,還經常請假回家。有一次呂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漢經過討口水喝,呂后不僅給老漢拿了水,還給他拿了些飯(真想不到呂后還有如此愛人的一面,哈哈)。老漢吃飽喝足,對呂后說,老漢粗通相面,看夫人的面相,真是天下的貴人。呂后連忙讓老漢給兩個孩子相面,看了兒子劉盈(即漢孝惠帝),說,夫人所以顯貴,正是因為這個兒子。然後又說閨女(即魯元公主)也同樣是富貴面相。老漢走後,高祖回來,呂后就把看相的事說了一遍。高祖二話沒說,撒丫子追了出去。老漢端詳這張“隆準而龍顏”的臉後,說,夫人和子女都是富貴面相,但,你的面相簡直是貴不可言!高祖道謝說,果真如此,我決不會忘記你的恩德。等到高祖顯貴的時候,始終不知道老漢的去處。

後來,劉亭長按上級要求,要送役夫到驪山去做工,途中不少人跑了。劉亭長一琢磨,按這個逃跑速度,還沒到驪山,人都跑光了,於是行至豐縣(江蘇省豐縣)西面的澤中亭後,又把自己猛灌了一通,到了晚上,劉亭長大手一揮,說,大夥都跑吧,我也從此逃命去了!這群役夫中有十來個人沒走,願意跟著他。

就在這期間,劉亭長有天又喝醉了,夜間穿過草澤地,遇有大蛇擋道,他隨即拔劍斬殺了大蛇。後來有人聽到一位老婦夫哭著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啊,化為蛇,擋在小道上,而今卻被赤帝的兒子殺了!說罷就忽然不見了蹤影。

衣賜履說:對劉亭長稱帝合法化的理論基礎,到此終於夯結實了,太史公真不容易,呵呵。

及至陳勝起兵,沛縣縣長打算響應,主吏蕭何、獄掾(獄曹的屬吏,掾讀如院)曹參說,您身為秦朝官員,現在想要背叛朝廷,沛縣的青年未必肯聽從您的號令。如果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來,可得數百人,藉此威脅大家,眾人便不敢不服從了。

縣長覺得有理,就讓樊噲去召劉邦回來,此時劉邦的部眾已有百十來人了。但樊噲剛走,縣長就後悔了,擔心劉邦等人回來會發生變故,就下令關閉城門,加強防守,並要誅殺蕭何、曹參。蕭何、曹參見情況不妙,踩著凌波微步就跑了,一道煙來到劉邦跟前,幾個人一合計,寫了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縣的父老百姓宣告說:

天下苦秦久矣!現在父老們雖然為縣長守城,但是各地諸侯全都造反了,很快就要殺到沛縣。如果現在大家一起把縣長幹掉,選個可以擁立的人當首領,來響應各地諸侯,那麼你們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話,全縣老少都要遭到屠殺,到那時一切都完了!

於是沛縣父老殺掉了縣長,開門迎接劉亭長。由於劉邦的奇聞異事眾多,大家一致要求劉邦當縣長,劉邦以自己能力不足為由,堅決推辭。劉邦不幹,別人也都不幹,後來乾脆推舉劉邦為沛公,縣長的編制就空著了(柏楊先生注:故楚國王子大臣,多數都封公爵。沛縣原故楚國屬地,所以稱公。此時陳勝已稱王,且劉邦初起事,力量微弱,稱公已經很滿意了——一下子從股級晉升為省部級,已經可以啦,呵呵)。於是在沛縣祭祀能定天下的黃帝和善制兵器的蚩尤,把牲血塗在旗鼓上,以祭旗祭鼓,旗幟都是紅色的。這是由於被殺的那條蛇是白帝之子,而殺蛇那個人是赤帝之子,所以崇尚紅色。蕭何、曹參集結沛縣子弟,有三千人,響應抗暴行動。

從此刻起,亭長劉季,向著高祖劉邦,出發!

衣賜履說:那些個傳說,有可能是無稽之談,也有可能是他們故意這麼弄的,就跟魚肚子裡面發現“陳勝王”差不多的意思。大家推舉劉邦當老大,自然有別的原因:劉邦、蕭何、曹參、樊噲都太熟了,都是哥們。劉邦是管治安的亭長,蕭何是縣長的屬吏,曹參是獄曹的屬吏,在平日工作中,劉邦少不得要跟這二位共事,樊噲就更別說了,他是劉邦的“擔挑兒”,娶的是呂后的妹妹。劉邦年齡最長,行事豪爽,平日裡少不了帶著哥兒幾個喝個酒,找個美女什麼的,而且他來買單(下級為上級買單,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吧),劉亭長工資不高,經常欠一屁股債,估計也有這方面的開銷。劉邦對世事的見解一定非常高明,深得蕭何、曹參輩的讚賞。這雖然是我的猜測,但決不是胡說,例證就是被稱為謀聖的張良。張良與各路諸侯都打過交道,誰他都沒看上,但就跟劉邦見一面,聊了一回,立即決定輔佐劉邦,這是劉邦的人格魅力和天賦智慧,別人是比不了的。

另外,我覺得蕭何、曹參要請劉邦回來,其實就是擺了沛縣縣長一道,人家本來就要造反,蕭、曹不讓人家造反,非要把劉邦請回來才行,派去的人還是劉邦的擔挑兒,這幾個人整個兒就是調戲傻小子呢。縣長突然回過味兒來,自然不能放劉邦進城。奈何縣長不是本地人啊,沒有群眾基礎,沛縣父老豈能放過你去!從各地紛紛殺掉郡縣長造反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推測,秦時很可能有郡縣長不得在原籍任職的規定,好先進的理念!


衣賜履和金大妞


【司馬遷是方士術士出身,被宮以後違背職業道德。】

司馬遷寫的《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一部地道的野史 。《史記》在兩漢是禁書,是誹謗之書。冷清先生對司馬遷的評價是“史家之敗類”。《史記》更像一部小說,不是正經的歷史著作,書中充斥著神怪之說,諸多情節胡編亂造,方士之言、相面之術比比皆是,《史記》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寫作《漢書》的班固,在典引中評價:“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揚名後世。至於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激,貶損當世,非誼士也。”



班固的話講的很明白,司馬遷著書立說,成為一家之言,《史記》並不是官方修訂認可的史書,司馬遷因此而揚名後世。司馬遷因為替漢奸李陵脫罪,被下獄遭到腐刑的原因,非常痛恨漢武帝而抹黑一切和漢武帝有關係的人,貶低嘲諷漢朝,司馬遷不是一個善良的讀書人。司馬遷宮刑之後,出任的是中書令,不再擔任太史令。

范曄的《後漢書》記載【王允誅董卓,又欲誅與卓相善的蔡邕,邕乞殘身以續成漢史,王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做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使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


歷朝歷代對《史記》真實性多有質疑,韓愈、柳宗元等唐代大文人,只是對《史記》的文學造詣予以肯定,說司馬遷的文筆可以與司馬相如媲美。《史記》進入正史,是明朝提出二十一史,明朝修《元史》時,距離司馬遷已經1500年,對《史記》內容的真實性已經無法考證。

魯迅做為民國時期的文化旗手,他對《史記》的研究不深入,由於魯迅的文筆犀利罵人眾多,一生使用筆名60多個,魯迅對司馬遷惺惺相惜,把司馬遷和《史記》捧上了天,“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魯迅的評價,造成當代人,誤認為《史記》是非常真實的,其實《史記》中的錯誤太多了,多到無法盡數列舉的程度。

司馬遷到底是史學家還是文學家,到底是儒家學派還是方士相面的術士呢?司馬遷的八世祖叫司馬錯,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將軍,司馬錯以上就無法查考了。司馬遷自稱祖上是周朝的世系史官,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


夏商周三代世襲的史官大多姓史,他們的後代多以“史”為姓。史姓的起源是黃帝時期的“史皇氏”,他們是世襲的史官。司馬這個姓在夏商周三代,多是由任職大司馬官職的後裔承襲而姓。

司馬遷的爺爺司馬喜以四千石粟米買得九等五大夫爵位。司馬遷之父司馬淡後來當上了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年輕時候,曾經拜師孔安國、董仲舒,早期屬於儒家弟子。司馬遷二十歲遊覽天下,到處去採風蒐集資料。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司馬遷本人就是“方士術士”,但是,司馬遷遊玩天下時拜師過方士術士,司馬遷的《太史公書》中大量出現算命相面等情景,而這些求神問卦相面的場景,往往掩蓋歷史的真相。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 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司馬遷用神異之筆寫高祖的出生,不外呼古人假託神龍之遇,說明劉邦是上天之子,是神龍的後裔。這樣的神話描述,其實也沒有什麼新鮮的,伏羲氏母華胥氏在雷澤踩雷神的大腳印,後來生了伏羲氏。黃帝母有嶠氏女附寶去祁野(天水齊壽山)看到大電繞北斗樞星,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

但是,今天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踩大腳印、神龍附體、大電繞北斗樞星,不過都是一些自然現象和神話傳說。但是,今天有些居心不良者,拿劉媼神龍附體的神話,質疑劉邦出生的合法性,這真的是別有用心,褻瀆神靈褻瀆祖先。

《高祖本紀》中的神異之事還有很多,“高祖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說劉邦常到武負、王媼的酒館裡喝酒,經常喝醉了,睡在酒館裡。武負、王媼看見劉邦的身上常有龍附體,非常的驚奇。 司馬遷特別喜歡用方士之言和相面之術,來掩蓋事實的真相。


呂后一家,因為得罪人搬家到沛縣來,為了尋求地方勢力的保護,在家裡大擺宴席,並且說:祝賀百錢的人坐下座,祝賀千錢的人坐上座。劉邦來祝賀,高聲說:“賀萬錢”,實際上口袋裡沒有錢。蕭何呵斥劉邦,呂公會相面看到劉邦後,立即把劉邦請到內廳,並把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 相面之說,是司馬遷瞎編的,司馬遷本人就是方士和術士。

呂公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的真實原因是,劉邦雖然只是個亭長(村長),但是劉邦是遊俠劍客出生,當時的豪強張耳、陳餘等人,劉邦都認識。沛縣的官場上,蕭何、曹參,夏侯嬰都是劉邦的鐵哥們,社會上的人,樊噲是劉邦帶大的,盧綰、灌嬰、周勃等等,都是劉邦的死黨,劉邦在沛縣是黑白通吃的通天人物。呂公知道劉邦的底細後,把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呂后可比劉邦小15歲呀。呂公其實是讓劉邦當自己的靠山,威懾自己的仇人不敢輕舉妄動。


劉邦為亭長時,經常回家來幫著家裡種田。一次呂后帶著兩個孩子去田間勞動,過來一個老者要水喝,呂后就給老者水喝。老者喝完水,說:“夫人是個貴人呀!”呂后讓老者給兩個孩子看相,老者看後說都是貴人,說:“夫人之所以是貴人,是因為這個男孩”。

劉邦來了以後,呂后告訴劉邦老者相面的事,並且說她和孩子都是貴人。劉邦問人那去了,呂后說沒走遠,劉邦趕快去追。追上老者讓相面,老者說:“你的夫人、孩子都是貴人,你的面相貴不可言呀!”劉邦感謝老者:“真的如您所言,日後一定重謝!”後來,老者不知哪去了,再也沒有找見。


司馬遷把劉邦32歲以前的個人經歷,全部從《高祖本紀》中刪除,用這些神鬼之事、相面之事,掩蓋了劉邦讀過書當過遊俠劍客,學習過帝王之術的歷史事實,從而抹黑劉邦不事家人生產、抹黑劉邦為好逸惡勞的流氓。但是,司馬遷在《高祖本紀》抹黑劉邦,但 他卻忘記了在其他人的傳記裡,還有對劉邦年輕時期的真實記載。

實事求是的考證,劉邦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不是流氓,劉邦是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年輕時期的劉邦是反秦鬥士。複雜的社會經歷,闖蕩江湖14年,基層領導工作13年,把劉邦鍛鍊成擁有高超領導藝術,懂得帝王之術,能帶兵打仗攻城略地,最終打入咸陽滅亡了秦朝。


《盧綰傳》:“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人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劉邦、盧綰雙雙被縣裡評為三好學生,鄉親們又一次拿羊和酒,祝賀劉家和盧家。

《張耳傳》:“高祖為布衣時,嘗從張耳遊,客數月。”短短十幾個字,就點明劉邦是遊俠劍客反秦鬥士。

《公子無忌傳》:“高祖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公子。”


冷清先生


《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無論是它的史學性,還是歷史性,在中國文字發展的長河中都堪稱第一。魯迅先生評價史記道:“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也是歷史上被史學界公認的一部信史。《史記》開起了中國官方史學系統化記載之先河,歷代官學史書無不仿效史記之手法。就連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都滲透了史記的寫作手法。可見史記對中國歷史和文學影響之大。

歷史學發展經過了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和唯物史學階段。《史記》成書於西漢武帝時期,自然屬於史學的神學階段。所以史記中有很多神話傳說的記載,這種記載一方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的認知;一方面是政治手段的需要。

《史記.高祖本紀》中的開始就有這麼一段神話記載:“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意思是說,起先劉婆婆在一個大澤旁睡著了,夢見在和龍交合。這時候,天空電閃雷鳴,天昏地暗,劉太公去尋找她時,看見一條龍正趴在劉婆婆身上。後來劉婆婆有了身孕,就生下了高祖。

對於這樣的記載,用馬克思的唯物史學觀來看待,自然是不能相信的。只能把這一段當做故事。

那為什麼要這麼寫?反應了什麼史實呢?這其實是一種政治手段。一般而言,都是後朝人修的前朝史,比如《宋史》是元朝人修撰,《明史》是清朝人修撰。

也就是說,都是歷史發生後,才返回去記載的。在記載的過程中,往往對開國皇帝都有一些神秘色彩的事件之記載。比如宋太祖,明太祖等。

這樣的記載是為了讓社會承認家族天下的合法性。讓老百姓知道這是天經地義的,你們不能造反,造反就是違反天意,會遭到懲罰。高祖帝是龍的兒子,這是維護政治統治的一種手段。當然王朝還是最後滅亡,這跟統治手段和制度關係很大了,不能單單依靠輿論統治。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學習,謝謝普天之下愛好史學的人們關注在下。


子衿讀歷史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依《史記》之言,劉邦是母親與神龍所生。這究竟是否屬實?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閒。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可見,劉邦身上的一切異象:居上之雲氣、赤帝之子、母親與龍交合等等。皆是呂雉炮製。

在呂雉的謀劃之下,劉邦父母堅稱劉邦是神龍赤帝之子。

在呂雉的謀劃下,在劉邦父母及親信的傳播下。三人成虎。

司馬遷寫《史記》,也只能以其言書之。他相信後人的智慧,相信我們能辨明真偽。

讀書為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愚者見愚。


楊朱學派


我先來試想一下當時的情境,“話說劉媼一天因勞累不堪、身心疲憊,於是在大澤的某一棵樹下小憩一會,熟夢中卻神交仙人。彼時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劉太公因擔心自己妻子的安全,再加上家裡還有幾個孩子正嗷嗷待哺,於是特外出尋她,不料卻在大澤的一棵樹下尋見被蛟龍纏伏其身,舉止曖昧的劉媼。此時的劉太公也只能啞巴吃黃連默默地把劉媼帶回了家(誰讓人家是龍,是神奈何不了),不久劉媼便有了生育,一年後更是誕下了一個腿上擁有七十二顆黑痣的怪胎,也就是後來的太祖劉邦。”


那劉邦究竟是不是劉媼與龍所生?我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你,肯定不是。人龍本非同族,又豈能生育?再加上這個世上本來就沒有龍這種動物,都是人們意想出來的,龍只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精神上。

那《史記》又為什麼會這樣記載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不過是為了製造社會輿論,為劉邦起兵反秦統治天下尋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和一個高貴的出身罷了。劉邦出身於布衣,世代為農,翻遍祖宗十八代也找不出一個身份高貴的先人。而作為統治國家的君主,作為號令天下的帝王又豈是一個市井無賴可以勝任的?所以才有了劉邦斬殺蛇起義的典故和龍之後人的傳說。



中國歷史上像這樣依靠製造社會輿論為自己起兵謀反尋求合理理由的人,不在少數。劉邦之前便有陳勝吳廣憑藉“丹書魚腹”、“篝火狐鳴”起義反秦;後更有王莽憑藉“金匱策書”謀朝篡位。歷史上諸如此類的列子數不勝數。


歷史中的小白


《史記》是司馬遷的一部鉅作,以歷史人物為傳記,真實記錄了各大歷史事件,堪稱史家絕唱。

古代帝王講究“君權神授”,很普通的一個人,一旦登上權利巔峰,為了向老百姓展示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往往把自己的出生神秘化,獲取更高的統治利益。也是作為鞏固政權和愚化百姓的一種政治手段,君權才得以高高在上。

說到劉邦的出生,《史記》這樣記載“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之,則見蛟龍於其上,而已有身遂產高祖。”意思就是說劉媼在田間幹活,累了在一個小山坡上睡著了,夢到自己跟一個神仙在交配。這時候突然電閃雷鳴,太公出來尋找看見一條龍伏在劉媼身上。之後劉媼就有了身孕生了太祖劉邦。

這個神話很有意思也耐人尋味。關鍵是符合漢家帝王的口味,認為高祖劉邦乃是神龍所生,非一般的凡夫俗子。但問題來了,司馬遷為什麼要這樣記載,明知道是假的為什麼還要瞎寫?主要還是讓《史記》這本書有生存地位,為了讓劉姓帝王能夠接受《史記》並流傳下來。畢竟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還是漢朝,如果不拍一下最高統治者的馬屁,自己一生所花的心血萬一被付之一炬怎麼辦?所以為了名著能夠傳世,有些東西必須符合統治者的心理利益。而皇帝是龍子,那麼就說劉邦是龍所生是最好不過的了。

也有人提不同觀點,說這樣寫主要是為了暗示劉邦是劉媼出軌所生,不是劉氏後代,但又不能實話實說,只能以“龍交”來暗示。不管司馬遷心裡是怎麼想的,按照他的記載,劉媼確實“出軌”了,真相我們不得而知。

不但劉邦的出生被披上神秘面紗,也使後來的皇帝出生被各種神話,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時也有“異象”,《明史》記載,朱元璋母親夢見神仙給她一顆藥丸,吃了藥丸就懷孕生了朱元璋,朱元璋出生後朱家經常“紅光沖天”。

總之一句話,開國皇帝的出生都離不開“神”。有了“神”的庇護,自己的政權才是最合法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神授”,更有利於自己對天下的統治。



白雲之語v創意手工


《史記》中劉邦是劉媼所生龍子這完全是作者在創作上的一種藝術構思,沒有實事,更沒有任何依據,現在來看他違反了人的生存規律,但是二千多年前司馬遷所處的時代,他們相信,他們是信奉天像,相信天意,君權天授,神話遍於天下,這樣的創作一來當朝者願意看到,甚至於自己就是正統的天子,正統的皇位,君權天授、代行天意,民之若何!二來庶子臣民亦是津津樂道,深信於心,在膜拜龍子中欣然接受了龍子的天意,這也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統治套路,創作者也是在這樣的思維中完成他的創作意圖:好看而又通行、驚世乃是天意。


這樣的史實在歷史的記載上有很多,實錄與神靈相匯,神而左右民心,民乃順應天意,比如周文王姬昌,生而有聖賢的祥兆,老太史公用了經典的字眼叫聖瑞,這就是上天賦予的,行天道、順民意,周的大業從此勃發,比如黃帝的出生、姜子牙的出世,大澤鄉的鬼神,甚至商紂王的亡國也是狐狸精妲己的惑亂造成的,到了漢家有了天下,太史公又是本朝的太史令他很自然的就把草莽英雄劉邦刻意打扮他的正統、他的出生、他的斬蛇而成赤帝之子,不是草莽英雄,而是正統的天子之子,是也,能把重瞳子的項羽打敗,這樣的偉天大略太史公怎麼說高祖劉邦都有理。


楊柳青青春之聲


統治者為了宣揚自己“君權天授”的合法性和神秘性喜歡神話自己,總要有些不同凡響的么蛾子,神話自己異於常人是慣有的套路。表現方式各種各樣,劉邦是他老孃生和龍生的兒子,大澤鄉深夜裡傳來詭異的鬼叫聲“大楚興,陳勝王”,還有出生的時候有異常天象或者罕見事件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前民間已有傳聞,說天上有兩個太陽,第一個起初很耀眼,可是逐漸暗淡無光了,第二個太陽越來越耀眼。反正在古代老百姓還真迷信這些。不過很搞笑的是,記得小時候哪本地攤文學上居然說新中國哪位開國元勳出生時一道白光閃進了屋裡,接著傳來嬰兒的啼哭聲,這個說法純屬無稽之談,老鄉親鄰里們都說從沒聽過這個說法


立志成蟲


謝謝頭條家的史先生的邀請!《史記》作為真實歷史事件記載,但在為皇權及皇帝的高大上,把劉邦凌駕於九天之上,說的玄乎神乎,實是有損《史記》的價值意義。司馬遷作為西漢的太史令,是吃皇糧的人,吃皇糧就必須為皇家服務,維護皇帝的統治,替皇家擦脂抹粉。否則,就要丟掉鐵飯碗嚴重的話坐牢或被殺。而《史記》中說劉邦是他母親與龍的交合後生劉邦,不外乎有以下幾點因素:一,龍在古代一直到清朝,歷來皇帝的化身,皇權的象徵。而皇帝的日常用品也是冠以龍的名稱,如龍袍,龍椅,龍床,等等。而《史記》說劉邦母親遇龍而生他,無疑是向國人宣佈:劉邦的皇帝是上天給與他,來統治人們的,人們要老老實實地服從皇帝,而愚弄人民。而史書上記載是的龍的化身有幾處,如芒碭山劉邦斬白蛇起義,後有一老嫗說劉邦殺了她的兒子,劉邦是是赤帝之子。劉邦臨幸薄姬,薄姬對劉邦說她昨晚夢見一條龍伏在她的身上。二,《史記》說劉邦是真命天子,也是對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批判和駁斥。這種觀點也為後來歷朝歷代的帝王所效仿和推崇,這還不是他們要維護各自的統治的需要,而大肆吹噓。這就象秦朝的那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一樣,倍受歷朝歷代的皇帝的追捧與熱衷。三,劉邦的母親遇龍而生劉邦的神話應該是劉邦的家鄉或劉邦的追隨者們,如蕭何,張良,周勃,曹參等人,在劉邦初露頭角後或登上帝位後,來宣傳神化劉邦。因為他們都是既得的利益者,並希望既得利益永世長久。正如一個人當他事業成功,已成大器,社會上常常有他未成名前種種美談佳話的道理一樣。四,《史記》應該是劉邦死後幾十年以後,司馬遷才寫的。其時劉邦的子孫們認為這個故事還有利用價值,那就是龍生龍來鳳生鳳,他們永遠是龍的傳人,永遠是做皇帝的料,來證明自已是上天之意,正統的當權者。五,假如劉邦在世時,當他聽到這個荒唐的神話,他肯定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但絕對不會加以指責或否認,因為這個故事沒有一點惡意,而是美化,愛戴,維護他的政治利益的,說不定他還要獎賞這個故事的創始人,讓他繼續為自巳服務。這也人的本性使然。以上是史事顯微鏡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和關注。


史事顯微鏡


所謂“人是人他ma生的、龍是龍他ma生的”......

我都不用問龍在何處?我就全當這個世界有龍!

  • 首先劉媼與龍交配違背了物理學(反正我是想不出他們是怎麼交配的!交配的點在哪裡?)
  • 第二:違背了生物遺傳學,為何劉邦沒有一點點龍的特徵。

(當然我不懂生物、也不懂物理,我只是個裁縫而,但我說的這兩點都是基本常識.......而已)

我們再說說怎麼會有這樣的記載!


我們不管這種說法是史記的記載還是民間的流傳,這種說法都是一種手段,統治者的常規手段(也是基本操作)

古代帝王或領導者,常常把自己比作真龍天子或是哪位神仙下凡之類的,以此來代表自己統治的合理性,不過是封建社會的思想禁錮於此。

比如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的聖旨,聖旨開頭有句話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曰”【知識點:注意這句話的斷句!並不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意思就是我是皇帝,我是上天派下來的領導者,我是受命於上天的,我說的話都是在傳達上天的意思......意思就是這是天意(老天的意思)其實呢?還是他自己的意思。

這就是統治者的手段,而說劉邦是龍所生也就是這個意思,只是當時封建思想的侷限性,所以老百姓是相信的,現在不會有人相信了。


所以說劉邦是龍所生,如果有這樣的記載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這個事是絕對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