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易經》

感應建築之二便要從其理論基礎之一《易經》說起。

感應《易經》

今天第一次完整的讀完《易經》全文,也就是五百多句話,可能比英文九百句還少點。讀完後感覺頭昏腦脹,頭皮發麻。頭昏的是好多字不認識也不太懂,發麻的是隱隱感覺到說的是宇宙真理。雖然解讀《易經》的大家小家很多,在目前不知誰最厲害的情況下我卻只願相信自己的所讀所感。

這個經是群經之首,作者未署名,據說是留傳下來的的是周文王寫的,叫《周易》。且是三千多年前寫的,後來也未曾有人續上任何一卦,而且研究至今能弄明白的人也不多。這隻能說明是有可能是外星人幫著寫的(玩笑)。

感應《易經》

縱觀《易經》,我看到了兩個事實,一個是數字(二進制),一個是大自然現象的感應。

首先的數字是“2”,太極分陰陽,在符號上”一根棍“為陽爻;”兩根棍“為陰爻。旋轉90度恰似公與母的生殖器特徵。第二個數字是”3“,3生萬物。所以八卦的每個卦是由3個陰陽爻組成。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這個”生“字代表的應是平方。2的平方是4,(代表四象)。八卦是2的3次方為”8“,這個3(次方)八卦便可生萬物了。8卦的平方則是64卦,8若再三次方就512了,會超出人腦運算,因而確實沒必要加任何一卦了。

感應《易經》

至於感應特徵也是相當明顯,8卦分別代表了8個自然現象,那就是“天、澤、火、雷、風、水、山、地“,這八個自然現象,有形有象可知可感,且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確能在腦海中呈現出形象而不僅是枯燥的符號。這個”象“便是對自然萬象觀察並濃縮感應的結果。還有在爻辭中寫的諸多比喻,也基本能產生感應的畫面感,比如”飛龍在田“等。

這8個自然現象不是孤立存在,每個現象相互組合,誰在上誰在下也大不同,交互感應後便形成64個寓意和現象。按當今科學來講,這8個現象帶有不同的能量特徵。依然能對應到當代的萬事萬物。如在建築中“天“對應採光日照;”澤“對應河流、湖、海;”火“對應消防;”雷“對應建築防雷;”風“對應通風和空調;”水“對應給排水;”山“對應周邊山體或高樓;”地“則對應地域、地貌和地質承載。這些都是建築必須解決的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基礎問題。之所以稱其為基礎,是因為在與人發生關係後,還會出現很多很多種可能性。

不只是建築,醫學上已證明64卦與人類的基因密碼相對應。其他任何行業,乃至家、國、天下各種事也同樣有這些屬性的對標和影響,此處不一一例舉。

感應《易經》

回到易經,有些爻辭很有意思。如上卦為澤下卦為風的《大過卦》中,(卦爻自下而上數,陽爻為九陰爻稱六)“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就是說大齡女嫁小鮮肉,沒有害處也不會贏得讚賞。也映射了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如上卦為山下卦為澤《損卦》中,”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按現代管理學來講就是要責任到一人反而會有人幫,人多則會互相猜忌推諉。上卦為天下卦為風的《姤卦》:”姤:女壯,勿用取女“,意思就是說女強人不適合娶為妻子。再如成語”匪夷所思“也是來自上卦為風下卦為水的《渙卦》的爻辭”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等等。

感應《易經》

綜上,三千多年前的先哲,在撰寫《易經》時,我想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讀後的感覺是,其簡約質樸的語言言之有物、有理、有象。那時雖沒有當今的知識保有量,但能長年專注的上觀於天,下俯察於地,且能預知並判定事物發展的趨勢和吉凶,依據的是什麼?依據的就是樸素的自然法則。其理論如今仍能指導當今社會乃至未來,《易經》確實是大道至簡樸實無華的大智慧,更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和里程碑,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