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師節四川發「紅利」: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

9月10日教師節,四川省委、省政府為敬愛的教師們送上了一份大禮包。當天,四川日報第五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


今年教師節四川發“紅利”: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2018年9月8日)

文件中有很多具體的規定,對關心教師待遇的朋友來說,都值得仔細閱讀。比如:

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特級教師每人每月有500元補助;

“四大片區”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每人每月不低於400元……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

(2018年9月8日)

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突出師德建設。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堅持依法治教、依法執教,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堅持優先發展,強化保障措施。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師工作置於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持戰略領域,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

——堅持改革創新,優化體制機制。抓住關鍵環節,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踐探索,破解發展瓶頸,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

——堅持定向發力,分類精準施策。立足四川實際,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根據各級各類教師的不同特點和發展實際,考慮區域、城鄉、校際差異,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定向發力,重視專業發展,加大資源供給,創新體制機制,優化隊伍結構,培養、補充、激活、調配一批教師。

(三)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全省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到2035年,全省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十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千計的教育家型教師。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真正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二、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四)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規範教師黨員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教師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教師基層黨組織,支持高等學校設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市、縣依託現有教育培訓機構,加強黨員教師教育培訓工作。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注重選拔優秀黨員教師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師黨建工作,發揮“兩微一端”等媒介的作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按照中央部署,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深化“共產黨員示範行動”,強化對黨員的日常管理、組織關係管理,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黨員黨性分析和民主評議黨員、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等制度。嚴格黨員教師培養標準,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重視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配齊建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計入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考核獎勵、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增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全面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貫穿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中國教育輝煌成就,紮根四川大地,辦好四川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推動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依託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系統開展教師思想政治研究工作。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六)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加強教師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實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在職教師教師節重溫誓詞和退休教師榮休儀式制度,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強化師德考核,完善師德規範,明確師德紅線,實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在年度考核、評優獎勵、職稱晉升、崗位競聘等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加強師德監督,完善師德監督機制,暢通師德師風溝通渠道。推行師德定期通報和問責制度,對師德師風問題突出的地方和學校相關責任人實行問責。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弘揚高尚師德,深入發掘師德典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選表彰師德楷模,廣泛展示教師風采,在全社會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形成強大正能量。

三、大力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七)大力加強師範教育。深入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構建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範院校參與的四川特色師範教育體系,推進政府、高等學校、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統籌規劃全省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佈局,將符合條件的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納入省“雙一流”建設支持範圍,建設一批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落實普通高等學校預算撥款制度,按政策標準足額安排師範院校生均經費,促進師範專業發展。落實師範院校建設標準和師範類專業辦學標準,加強教育質量評估機構建設,開展師範專業認證和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定期發佈全省師範教育質量報告。提高師範專業生源質量,採取到崗退費或公費培養、定向培養等方式,吸引優秀青年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改革招生制度,鼓勵部分辦學條件好、教育質量高院校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採取“大類招生、二次選拔”方式,選拔樂教適教的優秀青年就讀師範專業。強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

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整合優勢學科的學術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學團隊。發揮專業優勢,開設厚基礎、寬口徑、多樣化的教師教育課程。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造就學科知識紮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師。

(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質量,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及信息技術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嚴格實行師範生教育教學實踐不少於半年的制度。推行高校教師與優秀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範生教育實習的“雙導師”制度。改革教師培養補充模式,積極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培養補充“一專多能”教師,為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培養補充“本土化”教師。加強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工作。加大音樂、體育、美育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力度。

建立健全地方教師發展機構和專業培訓者隊伍,逐步推進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與改革,實現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有機整合。轉變培訓方式,改進培訓內容,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教師培訓”,大力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和跟崗學習,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支持在基礎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中小學建設教師發展基地,承擔教師跟崗培訓、師範生實習等任務。推行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建設一批“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壯大中小學骨幹教師和領軍人才隊伍。落實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制度,大力開展提高培訓和高端研修,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組織開展教師、校長研修訪學,大力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和校長隊伍。

(九)建設高素質善保教的幼兒園教師隊伍。辦好一批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和學前教育專業,積極推進幼兒師範學院建設。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平幼兒園教師。前移幼兒園教師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兒園教師,逐步擴大本科層次學前教育教師培養規模。加強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師培養。優化幼兒園教師培養課程體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學開設兒童發展、保育活動、教育活動類課程。支持師範院校與政府、幼兒園協同建立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強化實踐性課程,培養學前教育師範生綜合能力。建立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加大幼兒園園長、鄉村幼兒園教師、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力度。依託高等學校和優質幼兒園,採取集中培訓與跟崗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幼兒園教師。

(十)建設高素質雙師型的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大力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推動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鼓勵省內有條件的高水平大學設立職業教育師範學院,依託現有資源積極推進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建設,培養高素質職業教育新師資。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完善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協同培養培訓機制,採取多種措施,激勵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和技能人才培育。切實推進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互兼互聘制度,支持職業院校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位,吸引企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兼職任教。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力度,每年組織一批職業院校骨幹教師赴海外研修訪學。

(十一)建設高素質創新型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著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支持教師提升學歷層次。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加強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完善傳幫帶機制,推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髮展。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重視各級各類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按規定配備輔導員。完善高等學校教師進修交流訪學制度,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文交流機制,積極推動國內外、省內外教師雙向交流和培養培訓。

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著眼人才強省和“雙一流”建設,統籌實施好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重大人才項目,支持高等學校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加強高端智庫建設,依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匯聚培養一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

四、切實理順教師管理體制機制

(十二)科學配備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編制。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並向寄宿制學校和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學校傾斜;村小、教學點等鄉村小規模學校按照師生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實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每三年調整一次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省級統籌、市域調劑、以縣為主”的原則,加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的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力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根據班額、生源等情況統籌分配,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大力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切實解決結構性缺員及編制不足等問題。各地要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積極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優先滿足教師編制需要,切實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解決因編制不足導致的中小學教輔、安保、後勤保障服務等人員配備問題,購買服務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落實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制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實行市域、縣域內高中教師資源共享制度,切實滿足高考改革選課走班教學需要。加強和規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嚴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擠佔、挪用和截留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使用臨聘人員。

(十三)均衡配置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崗位總量內,將教職工崗位設置到校並統籌管理教師,切實加強縣域內教師的考核評價、崗位競聘、交流輪崗等工作。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嚴格聘期和任期考核,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當地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補貼。實施好省級師範生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和“特崗計劃”,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實施銀齡講學計劃,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十四)優化中小學教師准入和招聘制度。落實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製度,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相應教師資格。嚴格教師准入,提高入職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身心健康,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將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將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完善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教師招聘辦法,落實國家和我省有關考核招聘中小學教師的特殊政策,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選拔任用工作,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十五)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

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學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實現職稱評審與教師聘用銜接。建立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優化中小學中級和高級教師崗位結構比例。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加強教師聘後管理,強化聘期考核,打破職稱聘任“終身制”,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活力。積極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加強中小學校長考核評價,完善優勝劣汰機制,推動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完善相關政策,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

(十六)完善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編制管理,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配齊配足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暢通職業院校從行業企業招聘緊缺急需人才的“綠色通道”,高等職業院校按規定自主公開考核招聘符合條件的雙師型和實訓專業技術人員。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在編制總數20%內自主聘用具有相應專業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能人才兼職任教。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職業院校依法依規自主專設流動崗位,自主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要充分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

(十七)深化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實行高等學校人員總量管理,高等學校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人員總量內組織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依法依規自主用人。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格教師職業准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教學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崗前培訓和教育教學實習考核不合格的,不予認定教師資格。高等學校要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學校學習工作和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做好外籍教師資格認證和服務管理等工作。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高等學校可採取建設週轉房或實施租房補貼等方式,多渠道幫助青年教師解決住房困難。

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高等學校按規定自主制定評審標準、自主開展評審、自主發放證書、自主使用評審結果,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加強指導和監管。推行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強化崗位競聘管理,加強聘期考核,準聘與長聘相結合,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

下面,大家關心的重點來了

不斷提高教師

地位和待遇

五、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

(十八)

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十九)

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切實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按照不低於當地中小學教師平均績效工資水平15%的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水平。提高特級教師待遇,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並在績效工資核定時單列。中等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產生的淨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可確定適當比例用於人員分配,計入當年單位績效工資總額,不作為績效工資總額基數。實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的地區,根據實際實施相應的校長收入分配辦法。

(二十)

提升農村教師生活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

落實好“四大片區”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各地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確保每人每月補助標準不低於400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高補助標準,省級財政給予定額補助。鼓勵各地通過增加績效工資總量等方式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鄉鎮工作補貼等政策。加強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重點支持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鼓勵各地通過建設教師公寓、週轉房或實施租房補貼等方式,讓農村教師住有所居。實施農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在進修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農村青年教師傾斜,關心農村青年教師工作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鞏固農村青年教師隊伍。為農村教師配備相應設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二十一)

維護民辦學校教師合法權益。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並按規定為教職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鼓勵民辦學校為教職工購買補充保險、建立企業年金制度。依法保障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享受當地公辦學校同等的人才引進政策。

(二十二)

改革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完善績效工資定期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核定績效工資水平。高等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額範圍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自主進行內部分配;完善考核辦法,根據考核結果,在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高層次人才、一線教師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工作人員傾斜。高等學校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的特殊報酬等,可專項據實核增,計入當年單位績效工資總額,不作為績效工資總額基數。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

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二十三)

全面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建立健全教師榮譽制度,加大教師表彰和宣傳力度。按照規定開展“天府名師”、省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和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重點獎勵貢獻突出的教學一線教師;爭取申報設立“鄉村教師貢獻獎”,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鄉村教師予以獎勵。開展“最美教師”尋訪活動。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表彰獎勵活動,落實優待政策。鼓勵引導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出資對教師進行獎勵,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推行中國特色大學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辦學治校中的作用。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完善教師權利救濟制度,保護教師教育管理學生的正當權利。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定期為教師安排健康體檢,積極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切實讓教師有歸屬感、成就感、幸福感。

六、確保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二十四)強化組織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教師,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抓緊抓實抓好。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要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裡、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直面教師隊伍建設最急需、最緊迫、最艱鉅的熱點難點問題,找突破口、下狠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搞“一陣風”,真抓實幹、善作善成。各地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1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積極培育和壯大專業機構專門研究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為重大決策提供支撐。

(二十五)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穩步增加經費投入,確保黨和國家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要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支持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教師省級培訓,鼓勵市(州)、縣(市、區)設立教師培訓專項資金,並逐步加大投入,保障教師培訓需要。幼兒園、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不低於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高等學校要安排教師專項培訓資金,確保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強化督導檢查。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市(州)、縣(市、區)黨委、政府每年至少開展1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專項督查,對政策落實不到位、教師待遇及合法權益保障不到位、隊伍建設成效不明顯的予以通報,同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或追責問責,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