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并不差,只是少了这一点

最近,三好老师一朋友突然陷入了焦虑的状态,作为一位母亲,原因自然是来自于她的孩子。事情是这样的:在一场宝妈聚会上,朋友的儿子小明想要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但其他人并不搭理他。小明是家中的独子,平常吃穿用不愁,哪受过这般委屈,顿时放声大哭,朋友只好一直安慰。让朋友惊讶的是,另一小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像小明一样哭闹,而是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哥哥姐姐商量着一起来玩。

看到同龄小朋友的表现,朋友察觉到了自家孩子落后的地方,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你的孩子并不差,只是少了这一点

其实,这就是孩子缺乏独立意识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善于去解决问题,对家长过于依赖等着家长来帮他解决。

为什么孩子会过分依赖父母?

人们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有人曾统计过,按照最低标准,从婴幼儿到大学毕业,中国家庭在经济上要支出约50万的花费,如果孩子要考研或是出国留学,支出就会更多。在中国,二胎未开放前,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掌上明珠”,家长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从衣食住行到上学交友,都一手操办完。付出了那么多,当然要小心呵护着。

然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的孩子,多数缺乏独立意识,甚至会有“蛋壳心理”,也就是玻璃心,当受到外界压力时,会产生自我怀疑,逃避的心理以及行为。例如,孩子被拒绝就一蹶不振,被批评一句就有轻生的念头,或是长大出社会工作了受到委屈就辞职等等,这都是人缺乏独立意识,对家长、家庭过于依赖,无法适应生存环境的表现。

没有界限感,不足以谈教育。

你的孩子并不差,只是少了这一点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独立意识

孩子过于自卑、不会交流、不合群家长当然会担心,如果孩子因为缺乏独立意识而出现任何意外,这更是家庭不能承受之痛。因此,培养独立意识,应当从小做起。

“自己来”多于“我帮你”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人格。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岁以后就不需要处处依赖着父母了,可以让他们逐渐接触一些家务活,如洗碗筷、抹桌子、洗自己的衣服、铺床等等,在孩子完成任务以后,家长要适当地给予评价和鼓励,有利于孩子提高主动性和自信的建立。

让他承受不同的“苦”

人生有酸甜苦辣,不会一帆风顺。这里所说的“苦”,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苦,更多的是精神食粮。比如,读书的苦,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读书,从书本中学会知识点,从故事书中感受别人弥足可贵的经历;教养的苦,在家可以随心所欲,但在外面就要尊重别人,同时获得别人的尊重;失败的苦,不要害怕孩子遇到失败,而是告诉他们,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以身作则

孩子的心理问题多数与父母的行为有关,家长也是孩子最容易学习、模仿的对象,你对美丑、善恶、是非的判断极其容易影响孩子各方面观念的形成。因此我们提倡,身教要大于言传。让孩子看到你积极解决问题的样子和过程,才能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你的孩子并不差,只是少了这一点

当孩子迈出家里,步入社会环境,没有人会考虑他/她是不是独生子女,是不是家里的王子、公主,你做不好总有人会做得好。因此,适时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执行、经历,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