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聊聊我們傳統的烹飪方法和美食。

當然,咱們不是新東方烹飪學校,煎炒烹炸怎麼做,這不是咱們的重點。咱們的重點還是放在,通過對烹飪方法的介紹,能夠窺見古人生活方式的一個側面。更重要的還是,看看古代有哪些好吃的東西,以及這些美食與我們今天飲食的關係。這樣呢,也能讓傳統的飲食文化顯得不那麼高高在上,能夠更加的貼近我們的生活。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聊的傳統烹飪方法主要有三種:炙法、膾品和羹食。

一、炙法

炙法是我國最傳統、古老的烹飪方法之一。具體的做法,就是把食材串起來放到火上烤。寬泛點說,炙法屬於烤的一種,這也是人們掌握使用火之後,最早掌握的烹飪方法。除了炙法之外,傳統的考法還有像石燔,也就是石板燒;炮法,把食材用黃泥裹起來烤,類似叫花雞的做法。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石板燒

炙法呢,和其它烤的方法都不一樣。您看這個燒和炮,不管是把肉直接丟在火裡、石板上,還是把肉用泥巴包起來丟火裡,整個烹飪的過程人是不能操作的。但炙法就不一樣了,你可以一邊轉著一邊烤,還可以撒點鹽和調料等等。這裡面細部的操作就多了去了。

在咱今天看了,不就是烤個串麼?但您要擱古人那兒,比之前整個泥巴團扔火裡,那就精細多了。所以我們也推測了,這個炙法比燒啊炮啊,出現的應該晚一點。此外呢,把食物串起來,拿個籤子吃,這比過去直接下手抓,也要文明一些。這個隨著物產的的豐富,倉廩實知禮節麼,咱們的先人也開始有了一些文明、衛生方面的講究,這也是一種進步。

炙法呢,是一種烹飪的方法。至於說炙什麼,那就有了不同的菜品了,可以說五花八門。像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裡面就提到了當時很多的“炙品”,一共有22種呢!什麼烤牛腩啊、烤乳豬啊、烤魚、烤腸子、烤餅、烤海鮮等等。尤其是這個烤乳豬,“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狀若凌雪,含漿潤膏”。尤其是過去大多數人肚子裡沒啥油水的時候,來上這麼一口,太帶勁了。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烤乳豬

幾乎可以說,你能想到的各種食材,都可以用來烤。大塊的肉、切成片的菜,甚至搗成糊糊壓成餅子都可以串起來烤。這種豐富的適應性,也是炙法能夠從原始社會一直傳承到今天的重要原因。當然到了今天,這個炙的方法其實也有了很多發展變化。有一些相對傳統,比如新疆的烤全羊,那基本是保留了原始的炙法,而北京的烤鴨,燜爐也好掛爐也罷,和傳統的就不太一樣。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烤全羊還是比較傳統的炙法

二、膾品

咱有個成語叫“膾炙人口”,這個大家都知道,炙就是前面講的炙法。而這個膾,則是另一種傳統的烹飪方法。今天咱們吃日料的時候見過的各種刺身,也就是生魚片,就是傳承了我們古代的“膾”法。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生魚片

那到底什麼是膾呢?嚴格來說得有這麼兩層意思:一個就是細切的肉,另一個就是生肉,結合起來就是把生肉切成肉絲或肉片來吃。吃膾一般要蘸各種的醬料,可以做成膾的東西很多,魚肉、牛肉、羊肉甚至鹿肉,都可以。

雖說這個膾是傳承自生食時代的一種烹飪方法,但它和原始人那種茹毛飲血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原始人的茹毛飲血,是把獵物殺死之後直接就食用,缺乏對食材的加工的過程。而膾則不同,這種烹飪方法對食材加工的要求其實很高。比如大家可能有看過《壽司之神》這個紀錄片的,製作壽司,對廚師的刀和刀功要求都非常的高。而咱們古代,也有形容一個廚師善於做“膾”,說他的刀功能把魚肉切成絲一樣薄,吹一口氣就能飛起來。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紀錄片《壽司之神》

膾這種烹飪方法,大概從明清以後開始逐漸淡出中國人的主流食譜,一方面跟技藝傳承太難有關係,另一方面我覺得可能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衛生方面的考慮。像魚、肉這些東西,不是說不能生吃,但對食材的新鮮度要求非常高。像古代又沒有現在這種冷鏈運輸的條件,東西很容易就變質了。此外,還有比較要命的就是寄生蟲的問題。有些魚啊肉啊帶有很多寄生蟲,這個一般肉眼很難觀察,但確實會讓人生病。比如這個人: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三國時期有個挺有名的人叫陳登,咱們山東青州這邊的人,據說就是因為很喜歡吃生魚片,最後得了寄生蟲病死掉了。寄生蟲的數量和魚的種類有很大關係,像三文魚就屬於含蟲很多的,現在日本人都不太愛吃了。

當然,雖說這個膾法已經淡出了咱們中國人的主流食譜,但現在也有一些遺存,這個一般在海邊比較常見。比如順德啊、潮汕啊這些地方的生魚片還是比較有名的。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順德魚生,吃法和日本也不太一樣

再就是咱們有些涼菜,比如拌個海蜇,再比如一些醉蝦醉蟹,這個多少還留了一點古代膾法的意思。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醉蝦

三、羹食

羹,是我國曆史上一種傳統的飲食品類,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記載,從黃帝時代開始,就有了類似羹的食物。

咱們今天的人提到羹,一般想到的就是比較粘稠的濃湯,至於內容那是五花八門,甚至有人也把家裡熬的稀飯叫做羹的。但實際上,傳統的羹食,跟今天這個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早期的羹是一種用肉、菜一起煮成的濃汁。當然,後來隨著物產的豐富和烹飪技術的進步,羹的做法也越來越複雜,逐漸有了肉羹和菜羹的區別,人們把煮熟了帶著湯汁的蔬菜,也叫做羹。羹在古代是非常日常化的食品,一般吃飯的時候都要配上一碗羹,甚至還有規定不同的主食要陪不同的羹。從養生的角度說,這樣搭配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烤乳豬、生魚片,都是中華傳統美食,這才是膾炙人口的真正含義

肉羹

當然,這種講究在古代那隻能是條件比較好的人家才能有的。對窮苦人家來說,菜羹、豆飯就是一年到頭的標配了。據說當年孔夫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有一回跟徒弟被困在一個叫陳的地方。七天七夜沒有糧食做飯,只能靠藜羹果腹,後來食藜羹也就成了古代學子標榜自己品格的一個代稱。

在古代的時候呢,人們還將親手調製羹湯,送到對方面前作為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比如“三日入廚房,洗手作羹湯”,這是說過去結婚第三天,新媳婦要做一碗羹給婆婆送過去。再比如有些皇帝也會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臣下的賞賜,據說唐玄宗召見李白的時候,就曾經親手為李白調製羹湯。

好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這麼多了。關於傳統的烹飪方法和美食,其實還有很多內容,我們留待下次再聊。

本文的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