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只猴子,为什么叫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

孙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只猴子,为什么叫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

我们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感觉,觉得悟空时时处处被设计。设计他的群体不仅仅有神仙和妖怪,还有自己手下视若亲人的小猴子们。而在这些亲人当中,最著名的就要说到那四只:马流二元帅和崩芭二将军。

《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接受四老猴的建议去到龙宫,从龙王那儿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做兵器,很高兴:

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为什么孙悟空会给自己手下的四只猴子这样的封号呢?

孙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只猴子,为什么叫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

首先,我们来确认一下这个“马流二元帅”和“崩芭二将军”到底应该怎么写。

基本上现在很多人手里的《西游记》,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点校整理的。在这套书里“马流”和“崩芭”中间分别加了一个顿号,就像刚才我们在上面引用原文写到的那样,变成了“马、流二元帅”和“崩、芭二将军”。

这样的写法猛一看理解起来似乎也更容易,二元帅就是马元帅、流元帅,二将军就是崩将军、芭将军。但其实,这样写是有问题的,因为“马流”和“崩芭”本来分别是连在一起的二字词语,指的都是猴子。

孙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只猴子,为什么叫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

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说: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

这是“马流”作为一个固定词语指代猴子的重要依据。

《本草纲目·兽部》列举“猕猴”的异名:沐猴、为猴、胡孙、王孙、马留、狙等。

这里说到的“马留”就是“马流”。

另外,也有语言学家则指出,“马流”很有可能是汉藏语系中“猴子”一词的上古音孑遗。因为,粤语直到今天仍把“猴子”发音为“马流”,上面所说的那个“著也马留”,就是今天粤语中的“找嘢马骝”,意思是“找东西的猴子”。香港电影《铁马骝》讲述的是一个外号叫“铁猴子”的侠盗的故事,刘德华的歌曲《开心的马骝》也是猴子。

孙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只猴子,为什么叫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

这一点在《西游记》的原著当中也有证实,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观音帮助收服白龙马,孙悟空因为观音教唐僧骗他戴紧箍咒的事情而生气:

(行者)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

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菩萨在骂猴子的时候说到了一句话“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赤尻就是猴子的红屁股,借指猴子,这个很好理解。那么,另外一个词“马流”在这句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说的就是猴子。

说完了“马流”,我们接下来来说说“崩芭”,这个词并不像其他汉语词汇可以看出来源和含义,所以,外来词的可能性很大。

孙悟空麾下最著名的四只猴子,为什么叫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

一种说法认为是梵语、印地语“猴子”一词的音译。梵语中的Badara(意为枣树)一词在印地语中写作Bēra,而这个词本身却在印地语中表示猴子的意义,发音与“崩芭”极为相近。

另外,也有专家表示“崩芭”很可能是蒙古语bambar的音译,意思是“虎将”。毕竟,元代时西游故事非常流行,蒙古语元素保留到西游记故事系统里流传到现在,可能性也非常大。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马流”、“崩芭”都是一个固定的词语,中间不应该有“顿号”。意思上也不应该是马元帅、流元帅、崩将军和芭将军,而应理解为两位马流元帅、两位崩芭将军,也就是两位猴子元帅、两位猴子大将。

如喜欢此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蜜小糖(mizhitangguo)。我们主聊《西游记》,偶尔也说说金瓶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