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天有乾道地有坤德,自然亦有自然之道,這個道其實並不是我們通過表面現象總結的自然規律,我無法用文字和語言描述,我盡力想出了下面這些:祥和、空靜、彷彿有一絲波瀾還有一種全然的共鳴,只想出這些,不知夠不夠湊成各位腦中的一個感知。

舉個例子:如果你再野外看見了一朵特別好看的花,你可能會拍照會欣賞還可能會摘下來捧在手心裡;如果看見道這朵花你會非常詫異,它沒有突出的美,它很普通,甚至普通到你都發現不了它。但是它非常的祥和,它能給你說不出來的感覺,走近它就會發現它的奇特並被它的空靜感染。你可能會拍下它發朋友圈告訴朋友這朵花是多麼特別,但你的朋友只會說它是一朵很常見得不能再普通的花,非常相信你的人可能會試著體驗,但一般你會被認為是莫名其妙的神經病,把你當成傻子哈哈大笑,甚至是建議你去醫院看看是不是神經出了問題。任憑你再怎麼去表達,他們永遠不會體驗到你當時的那種感覺。

自然之道彷彿是那朵普通的花,因為它的普通所以你很難發現它,但你偶爾能感受到它發散出來的那種空靜和祥和。你看到一隻老鼠在殘忍地咬一隻雞崽,你很不忍,你憎恨老鼠甚至恨到想拿刀剁了它。這時候去感受一下那個空靜和祥和吧,是那普通的朵花在一片祥和中作用著老鼠和雞崽。你再恨這隻老鼠再看不下這個殘忍,如果你感覺到了,你也不會去打破這個空靜與祥和。而這可能就是這章道德經吧。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以上言辭僅代表村童個人觀點,有意者可在留言區探討,若不喜還望各位能原諒無知之人。

============================================================

昨日與諸位看官討論時察覺多半看官皆論昨日一篇之片意,故於篇尾留此一段:

小編當天的文章都是前一天夜晚或當天凌晨開始寫的,而且幾百字的小文也只能寫出小編的一小部分想法或者一小章《道德經》,因為小編現在寫的是從之前文章基礎上開始寫的,所以就導致了部分只看到一篇的看官產生疑惑。希望各位看官產生疑惑時能看看之前小編的三篇小文章。小編是個相當勤奮的孩子,沒有特殊情況每天都會更一篇,即便是特殊情況,小編也會拿出之前寫的沒發出來的東西跟大家分享。

此致,敬個禮!∠(°ゝ°)

我理解的《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