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滴滴车司机杀人事件上周末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如今回过头再来看滴滴这家公司。

滴滴车的出现其实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改变了我们的习惯,因为我们会倾向性的认为滴滴比起传统出租车来说,更加方便而且高效,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价格优势。

但是我们却也忽视了滴滴车的本质,那就是把租车业务非法运营的合法化。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25日事发后的求助微博)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破案确定女孩死亡)

可以说打从一开始,隐患就早早的根植在了这个行业之中了。当市面上有滴滴和优步两款软件的时候,对汽车的审核还相对较为严格,因为当时两款软件的市场份额差不多,而且都没有能力进行进一步扩张,所以必须要提升服务质量来换取竞争力。

那时候甚至是司机的个人条件、汽车的年限等都需要提交材料审核。但是16年中旬滴滴获得进一步投资,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就像滴滴自己强调的,并购之后他们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达到了夸张的百分之九十。

可以说一家独大,举目之下没有任何对手,垄断了网约车业务。

而滴滴最核心的收益在于“用户流量”和司机的“份子钱”

我们姑且只看份子钱带来的收益,因为这的确是滴滴目前盈利的大头:

16年初的一篇报道指出,滴滴在16年3月每天的单量已经达到了夸张的6000w单。小编曾经问过一个滴滴司机滴滴的提成模式,业务费每单滴滴扣去20%+0.5元。

依照目前大部分的滴滴情况,我们把这个提成记成一个两元左右的平均值(实际更高)。意思就是说,6000w单每单2元,结果就是,早在16年,滴滴一天“份子钱”就有1.2亿人民币。

16年8月,滴滴收购优步之后,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而且他们已经没有必要通过服务质量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他们急需要继续扩大司机数量,来填补并购竞争时期的流失。

网友计算显示,滴滴每放宽一次审核要求几乎可以引入数十万名司机甚至更多。

于是我们不妨来估算一笔账,如果每放宽一次审核,滴滴可以引入近20万司机,但是可能导致如同乐清女孩一样的恶性案件每月10起(实际司机数量比这个更多,因为早在16年9月滴滴注册司机人数已经突破1500万人,而案件数量比这个更少)那么这些新司机每天跑10单。根据每单两元的算法,滴滴的每天营收就达到了400万人民币,一月下来1.2亿人民币。

参考一下此次滴滴的赔偿,327万元。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意思就是说即使每月爆发十起,如果依旧按现在的赔偿规则来看,滴滴仍因为放宽条件增长了夸张的9千万的营收。

所以其实有一个非常阴谋论的说法就是,我们眼中的人命关天,在滴滴眼中不过是一笔算法而已。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关于福特汽车的故事。

1971年前后,国际油价上涨,日本小型低油耗汽车开始进入美国市场,这让作为美国本土企业的福特感受到了很长的市场压力,于是很快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一款自己的小型汽车。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这款汽车名为pinto。

当初的价格是2000美元。换算到今日也不过一万美元出头,可以说非常具有价格优势,是典型的中低端车型。

但是这款车却有一个严重的隐患。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我们知道,一般汽车油箱都放在后轮轴承上面,但是pinto则是直接把油箱放在了后面,意思就是说pinto一旦追尾,直接就会导致油箱爆炸造成人命事故。

福特很早就发现了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是如果要进行处理,每辆车需要投入11美元的成本,相当于如今的近一百美元左右。

于是管理层算了一笔账,他们预计1250万辆pinto售出,当时美国法律的判例价格是20万美元一条人命。保险公司的算法为一个严重烧伤需要支付6.7万美元。

根据实验推算,福特公司预计售出之后将会有180人死亡180人烧伤,2000多辆车被毁。

计算所有的赔付成本,当时的福特公司得出的结论是需赔付共计5000万美元,而要对所有的汽车进行改良的成本是1.37亿美元。

1.37亿远远大于5000万,这样的算术就是一个简单的小学数学问题,但是背后却是极为血腥的逻辑。

于是福特公司并没有对汽车改良。

至于结果是什么,我们暂且按下不表,说回滴滴,几乎和福特公司一样,在选择“放宽审核要求,拥抱更多司机”或者“收紧审核要求,减少可能出现的恶性事件”上,滴滴公司可能也算了一笔账。

结果显而易见,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滴滴选择了前者。

而事发之后,更是有网友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近年来滴滴已经出事儿两次了,每一次滴滴都“表现”得很诚恳。又是道歉,又是悬赏,又是赔偿。

但是结果却是从各方揭露的情况来看,其实滴滴并没有真的进行过整改。审核依旧不严,处理投诉的人手依旧不足的真正原因。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相关媒体报道中关于此次乐清女孩案中犯事滴滴司机的个人情况。

首先新闻显示,女孩在被杀害之前,还被迫给滴滴司机转款9000元人民币。

说白了这位犯案司机,名为开车实为抢劫杀人

而论起男子的斑斑劣迹那就更是夸张了。

我们来看一则某都市晚报的报道:

有媒体记者从知情人士了解到,犯案司机钟某曾经欠下巨额债务,他的母亲告诉邻居,其花光了家里的四十多万,目前还有五六十万的债务。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谈及欠款问题,钟某的伯父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钟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以前在成都时,自己每个月工资只有1000元,花完后就经常向父母要钱。而他曾经的奶茶店,也是向父母借8万元开的,“后来亏了十多万”。但是,即便如此,钟某在转让了奶茶店之后,也并未还父母的钱,而是买了本案中用于杀害赵女士的那辆车。

而在媒体的另外一条新闻之中,钟某哪怕是在滴滴业内也算是劣迹斑斑,曾经就因为图谋不轨被举报:

滴滴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

而就是这样一个司机,却是轻轻松松的看起了曾经一度被我们认为“安全”和“高效”的滴滴车。

俗话说得好,“资本的每一滴血都是肮脏的”

钟某早就因为图谋不轨被多次投诉,但是很显然滴滴公司并没有进行处理,最终也就促成了如今的命案。如果早一步处理,或者滴滴公司不再一味的追求牟利,或许结果就截然不同。

事后,滴滴被约谈,最终宣布从8月27日凌晨,取消顺风车业务,所有此前预约的顺风车单全部取消。

看上去这次的处罚的确是从滴滴的嘴里挖出了一大块肉来。但是结果却是,真正的最严重的的司机审核问题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和解决,钟某一事真的仅仅是因为顺风车吗?显然并非如此。反之也有不少人因为这样的处理结果被影响出行。

相信在未来,滴滴这样的人命算法还会大行其道。

这究竟该归罪为中国此时今日之法律对如此资本游戏不加限制呢?还是说目前无数的中国资本家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荒谬。

想当年在美国福特的pinto车的处理结果是:

勒令召回150万台车,并且要求生产线上的所有pinto车型必须处理安全隐患,否则将会面临巨额赔款。

同时,在法律和舆论的共同督导下1981年pinto车全面退出市场。

反观如今滴滴的处理结果。只是删除了一个滴滴APP也不会引起重视,想要消除的顺风车业务,却根本没有伤及滴滴筋骨。

而司机审核的问题依旧在,而且可能会因为弥补顺风车的亏空更加严重。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真正的伤及一次此类资本的筋骨呢?此等资本游戏还要玩到什么时候,小学数学问题的资本逻辑背后,又有多少人会受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